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描述了新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并对临界胶束浓度、表面张力、溶解性、增溶性、固-液界面的吸附、与传统表面活性剂配伍性及其流变性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类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三次采油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新型三次采油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驱油剂所存在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三次采油的需要,为此开发了新型三次采油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通过室内研究确定了新的合成工艺路线,以α-十六烯烃与二苯醚为原料,经烷基化、磺化、中和后得到目标产品.考察了不同的物料配比、温度、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磺化剂对活性物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烷基化转化率达到60.9%,活性物含量达到58.44%  相似文献   

3.
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国内外文献中石油磺酸盐合成和应用实例,对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驱油机理、复配体系、国内外矿场试验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是三次采油复合驱的现代技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提高出采率、效率高、成本低,以及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介绍了三次采油复合驱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性能特点、基本类型及其应用现状,以及三次采油复合驱表面活性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助剂,在原油生产的钻井、采油和集输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独特的功能在三次采油工程中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化学助剂。简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分类,详细阐述了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三采用表面活性剂各类,并对表面活性驱油机理作了详细叙述。了三元复合驱的技术特点,指出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怀剂复合体系可在低表面活性剂浓度下,获得超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吉米奇(Gemini)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GA-乙烯撑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并对产物的表面活性及由产物配制的VES清洁压裂液的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CMC为1.2×10~(-1) mol/L,r_(CMC)为30.7 mN/m;添加NGA 2.0%(wt),NaCl 4.0%(wt)配制的VES清洁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粘弹性及抗温稳定性能,最高抗温可达95℃,解决了传统季铵盐类清洁压裂液体系的添加量高、耐温性能差的缺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改性碱木质素ML(自制 )作为三次采油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磺酸钠复配 ,与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条件并进行了岩心驱替试验。结果表明ML能和石油磺酸钠、碱、聚合物配合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范围 ,用改性木质素代替 50 %ORS 41表面活性剂 ,复合驱采收率可达到 2 0 %左右 ,略高于纯ORS 41三元复合体系的复合驱采收率 ,使用改性碱木质素可较大幅度地降低驱油成本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一、绪言最近,提高采油率的研究越来越盛行。特别在美国,为了弥补国内陆上油田的枯竭,以各种采油法的实用化为目标,把政府机关及民间企业的合作,作为基础研究的开端,进行现场试验,这些成果不断作为学会杂志和ERDA(美国能源部)主办的学术会议报告出版。在这些研究中,利用表面  相似文献   

10.
利用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的注入水配制了不同含量的双子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并将其与对应的传统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耐温抗盐性能,且在较低含量下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明显优于对应的传统表面活性剂,可用于高矿化度和温度为70~90℃的油藏.  相似文献   

11.
我国油田正面临井网的三次加密,开采对象是一次加密和二次加密未动用的所有油层,二次加密后的剩余油决定了三次加密的不均匀性,且在层系上不具有独立性。聚合物驱的井网开发过后,还有相当一部分油层未能进行三次采油,有必要进一步开发。分析了三次加密和三次采油单独开采的缺陷,介绍二者结合的可能方法,并通过数模对各种可能的结合方法进行模拟,结果证明三次加密与三次采油相结合是可行的,更有利于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和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管理出效益”这已是人所共知的经典之言。当三次采油在国内外蓬勃展开的今天,中原油田针对本地区油藏的特殊性,邀请各方面的专家,会同本油田的技术人员,瞄准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的大目标共商大计,群策群力。我们为这种科学而聪明的举措叫好。会上,各界人士在管理、技术、经济、认识等诸方面发表的见解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不无裨益,谨供读者审视。闵家华.中原油田的三次采油该如何运作.油气采收率技术,1997,4(3):1~6摘要针对中原油田小断块、低渗透、高盐、高温的油藏特点,为了寻找经济、高效的三次采油路子,中原油田举行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他们把中原油田的油藏分成四类,提出适合各类油藏的不同的三次采油方法,请各路专家发表意见。经油田内外领导和技术人员共同研讨,初步确定:(1)中原油田三次采油的主攻方向是CO2吞吐或CO2驱。(2)在适合的区块,也采用微生物处理、生物聚合物驱及其它技术措施。(3)成立三采领导小组和三采研究所,从组织、技术、经费等各方面保障三次采油工作的健康推进。  相似文献   

13.
孪连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三次采油中应用前景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谭中良  韩冬  杨普华 《油田化学》2003,20(2):187-191
综述了孪连表面活性的分子结构、分类、合成方法及独特的性质,即:高表面活性;低临界胶束浓度;很低的Krafft点,良好的水溶性;优良的润湿性;独特的流变特性;高的增溶能力;优异的协同效应;其他特性。认为这类新型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有极大的潜在应用前景。图1表1参21。  相似文献   

14.
油田的开发方式决定着油气采收率的高低,该文从这个高度出发,阐明了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的本质特征,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油田开发方式。油田开发的历史,也是油田开发方式不断发展、不断革命的历史。从人类社会对于石油的需求以及油田开发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三次采油将成为21世纪普遍工业应用的主导开发方式。这是因为三次采油作为一种开发方式,它可以把油气采收率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且是二次采油(注水开发)所不可能达到的。实现开发方式的转变(革命)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也应该成为当务之急,三次采油是对废弃储量的再利用,应减免资源税。在管理层,应对人才、资金、装备等方面加强投入或引进,采取激励科研人员的政策,对有前途的“不成熟技术”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通过技术探索、研究试验、工业化推广和新驱油体系技术攻关,三次采油技术已成为胜利油区老油田持续稳产的主导技术,截至2006年3月,累计增产原油达到1150万t。经过多年攻关研究,发展了化学驱油理论,胜利油田化学驱由单一的聚合物驱发展为多个复合驱油体系,并形成了具有胜利油田特色的化学驱配套技术。目前,胜利油田三次采油面临着聚合物驱优质资源接替不足、三次采油技术接替难度大、三次采油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及已实施化学驱单元的效果差异较大等问题,需要增强化学驱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强化储备技术攻关、拓宽三次采油技术发展空间,抓好注聚项目管理、提高降水增油效果,强化先导试验研究、加快三次采油技术接替。参15  相似文献   

16.
17.
对一种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GA12-4-12的耐盐性和驱油性能进行了研究。该表面活性剂在含NaCl为2.35×105 mg/L、CaCl2为1.5×104 mg/L的地层水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为538.6mg/L。GA12-4-12溶液与稀油间的油水界面张力随着无机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并趋于稳定,当NaCl含量为250g/L,能使界面张力降至2.2×10-3 mN/m。在高矿化度模拟地层水条件下,GA12-4-12及其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SP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均能达到超低(10-3 mN/m)。进行模拟驱油实验表明,GA12-4-12与SP复合体系提高水驱采收率分别为6.25%、10.67%。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三次采油为主的提高果收率新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如果通过各种三次采油方法提高采收率12.4%,那么由此增加的可采储量相当于全国目前剩余可采储量的56%。鉴于各种三次采油方法中,聚合物驱非常适合我国陆相储层的地质条件,在当前应首先抓紧矿场聚合物驱的工业化试验应用,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其次是加强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的研究,因为这项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是聚合物驱的两陪多。但是此法使用的表面活性剂量太大,机理复杂,技术难度大,目前推广使用困难多,故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第三是积极探索微生物采油技术、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热采、各种物理场提高采收率等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In this work, a series of cat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with different hydrophobic tails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 analysis, IR spectra, and 1H NMR spectra.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surfactants were carefully studied.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of all the surfactants ranged from 3.87 × 10?4 mol L?1 to 8.97 × 10?4 mol L?1 and the values (γcmc) also ranged from 28.62 mN m?1 to 34.07 mN m?1 at CMC level by surface tension experiments.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oil/water interface tension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all these prepared surfactants could lower oil/water interface tension to ultra-low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Na2CO3. C12-2-C12, and C14-2-C14 were chosen as the representative to evaluate the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in the oil flooding experiments using authentic sandstone microscopic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surfactants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by 1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