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掌握梁宝寺二号井35002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的实际情况,通过现场实测O_2浓度和温度随工作面推进距离变化情况,研究35002综放工作面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确定了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的范围:0~34 m为散热带,34~92 m为氧化升温带,92~118 m为窒息带。经计算得出35002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燃防治的安全推进速度为74.5 m/月,并针对不同开采时期提出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范围,以大梁湾煤矿30103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布置束管、人工监测的方式收集采空区不同深度气体组分数据。采用数值模拟软件进一步分析采空区的氧气浓度,与现场实测数据相互辅证,确定30103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范围为散热带(进风侧<104 m,回风侧<43 m)、氧化升温带(进风侧104~310 m,回风侧43~235 m)、窒息带(进风侧> 310 m,回风侧> 235 m)。结合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得到工作面安全推进速度为4.84 m/d,研究成果对该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预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某矿1302综放工作面为孤岛工作面,分析了其特殊的自然发火规律:采空区周边发火率高,中部发火率低;本工作面采空区发火率低,相邻采空区发火率高;两道两线位置发火率高。通过测定工作面的压能分布,计算1302工作面与周边采空区的漏风量,显示1302工作面基本上实现了与邻近采空区的均压通风。测定1302工作面的三带分布范围,不自燃范围带为采空区后20 m,自燃带为采空区后20~55 m,窒息带为采空区后55 m。计算得出最小推进速度为16.7 m,以目前1302工作面推进度推算,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可能性极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辛置煤矿10-428B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的实际情况,利用气象色谱仪对采空区气体进行分析,确定辛置煤矿10号煤样标志性气体;通过束管检测获得采空区氧气浓度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分布规律,确定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0~28 m为散热带,28~52 m为氧化带,大于52 m为窒息带,并提出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寸草塔煤矿2-2煤层自然发火防治做到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寸草塔煤矿展开对2-2煤层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的研究工作。通过对22301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气体成分变化规律测定,划分了22301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范围,采空区进风顺槽侧氧化升温带较宽,为128 m;回风顺槽侧较窄,为101 m;确定了最小安全推进速度为2. 15 m/d,进而为合理确定防灭火工艺提供了依据,有效地指导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6.
高卫民  孟晗 《煤》2023,(2):11-15+20
以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平煤一矿丁5-32140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对该工作面的煤样开展程序升温实验,根据建立的最短自然发火期数学模型,结合程序升温实验的气体特征,计算出丁5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通过对丁5-32140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气体的现场监测,采用氧体积分数法确定出该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具体范围。结果表明:丁5-32140工作面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为45.9 d;该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三带”的范围特征为:散热带0~31.2 m,氧化带31.2~117.2 m,窒息带大于117.2 m;根据氧化带范围与最短自然发火期的比值可知,丁5-32140工作面防止自然发火的安全回采速度为51.6 m/月。  相似文献   

7.
王德洁  刘思鑫 《煤》2023,(2):66-70
青龙煤矿11808工作面是三面被采空区包围的完全孤岛工作面,工作面与两侧采空区采用保留5 m小煤柱的隔离布置方式。回采过程中,在地应力、采动应力与构造应力相互叠加耦合下,会导致隔离煤柱发生破裂变形,相邻采空区之间形成复杂的漏风网,容易引发采空区自然发火。为了防治孤岛工作面采空区自燃,首先,从自然发火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主要自燃危险区域;然后,针对不同危险区域分别采取了挂挡风帘、构筑隔离墙、压注粉煤灰、压注凝胶堵漏、喷洒阻化剂以及对小煤柱煤壁进行复喷等防灭火措施;最后,分析了采空区自燃“三带”中散热带宽度和氧化升温带宽度分布情况。通过采取以上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后,有效消除了孤岛工作面自然发火隐患,确保了该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5,(9):128-130
为确保鹿洼煤矿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防治做到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对该矿2307(2)综放工作面开采期间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确定了采空区自燃氧化"三带"的分布范围,以及基于煤炭自燃防治的最小安全推进速度。对该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有效指导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杜绝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姚建伟 《煤》2003,12(6):14-15,21
通过对综放面进行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观测与分析研究,确定"三带"分布范围,为确定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不致采空区自然发火所需的最低推进速度以及预测和制止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付立志 《中州煤炭》2012,(3):88-89,92
针对福城煤矿1902N综采工作面采高大、开采条件困难、自然发火隐患较为严重的实际情况,采用在采空区埋设气体采集装置,通过束管传输,利用真空抽气泵取气,色谱仪分析的方式进行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观测.通过分析,确定以氧气浓度作为自燃“三带”的划分依据.采空区氧化带范围为29~50 m,氧化带宽度最大处在采空区进风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双切顶留巷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特征,以沙曲一矿45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双切顶留巷4502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规律和自然发火“三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双切顶留巷采空区漏风区域主要为工作面两侧隅角及两侧留巷,风流主要由隅角漏入采空区,同时采空区与两侧留巷都有风量交换,双留巷侧存在细长的氧化带,氧化带在采空区内整体呈U型分布;双切顶成巷工作面在开采的不同时期,煤自然发火“三带”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开采初期要加强双留巷侧5 m范围和采空区中部32~65 m范围内煤自燃防控,而在开采中后期,要加强运输留巷侧2.5 m范围内、距离轨道留巷38 m以后12 m范围内和采空区中部30~80 m范围内煤自燃防控。  相似文献   

12.
采空区遗煤自燃属于煤矿重要灾害。为探究其自燃“三带”分布规律,以高家窑煤矿5203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测定煤相关自然发火特性参数,现场布置运输巷与回风巷两侧的温度与气体采集系统,Fluent模拟采空区风流速度等方法,对5203综放工作面“三带”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以温度为划分标准的“三带”范围与氧气浓度划分的范围相近,以氧气浓度划分的散热带宽度为17.0~21.2 m,自燃带宽度为66.7~74.6 m,窒息带宽度大于83.7~95.8 m。Fluent模拟的散热带宽度为18~22 m,自燃带宽度为64~73 m,模拟结果与实测自燃“三带”范围相近。并结合5#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计算出工作面最低推进速度,研究结果可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现场对山西金晖瑞隆煤矿8115采煤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了测定,以O2浓度作为指标,采用埋管取样测定的方法对该采煤工作面进行了自燃“三带”的划分。根据测定结果,推算了工作面极限推进速度。测定结果表明:8115采煤工作面散热带为0~51.2 m、自燃带为51.2~86.2 m、窒息带为86.2 m以里。8115工作面推进速度大于8.7 m/月时,采空区将不会有自然发火危险。  相似文献   

14.
综放开采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实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采用沿综放工作面全面布点测定方法,对朱仙庄矿873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气体成份与温度变化规律综合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确定综放工作面自燃"三带"的分布范围;还发现各测点在距工作面3~11 m处,有自热氧化现象发生;873工作面采空区压实条件较好,供氧比较微弱,很难氧化自燃;综放工作面推进度只要大于24-n/月就不会发生自燃,因发火期为3~6个月,最短为25 d;这些结论为预防采空区煤炭自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鹿洼煤矿2307(2)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防治做到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对2307(2)综放工作面开采期间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得到了采空区自燃氧化"三带"的范围,确定了基于煤炭自燃防治的最小安全推进速度。对2307(2)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有效指导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杜绝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汪瑞  石必明 《煤炭技术》2022,(9):99-102
为探究朱集西煤矿13501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的自然发火规律,通过低温氧化实验分析了煤在低温氧化时释放气体产物的特征,优选出标志性气体并作为13-1煤自燃预报指标气体。通过在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两侧铺设束管以及使用热电偶监控测温的方法,监测采空区内的气体和温度,测量出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进风巷:0~36 m为散热带、36~81 m属于氧化升温带、大于81 m为窒息带;回风巷:0~27 m为散热带、27~63 m属于氧化升温带、大于63 m为窒息带。依据划分的自燃“三带”宽度,计算出采空区工作面安全推进速度为2.3 m/d。研究结果对朱集西煤矿防治煤炭自燃以及防灭火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南庄矿井孤岛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工作做到安全、科学、有效,采用沿进风和回风顺槽埋管监测的方法,对采空区气体进行取样分析,定期监测采空区O_2、CO、CO_2、CH_4指标气体浓度,利用O_2浓度确定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范围,并结合采空区遗煤自燃理论,分析采空区"三带"分布特征及指标气体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O和(CO/CO_2)这两种指标分析能较准确地反映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通过监测其浓度能预测采空区自燃危险程度,对采空区自然发火作趋势预判,为孤岛工作面防灭火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瓦斯抽放采煤工作面防治自然发火的研究,确定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及自燃系数,对全矿井的防治自然发火工作,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煤矿火灾事故多由于采空区遗煤自燃引起,而“三带”之中的氧化带是自燃现象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为掌握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以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七号平硐+1 405 m西翼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工作面遗煤自燃因素,研究分析了A5煤层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并进行总结分析,合理确定了该工作面进风侧、回风侧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以柴里煤矿3606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利用束管监测系统对采空区气体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确定了3606综采作业面采空区二维平面氧化带范围;根据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构建等比例物理模型,并通过CFD算法对采空区氧气体积分数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3606综采工作面采空区三维空间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进风巷侧氧化带范围为采空区深度26~52 m,采空区中部氧化带范围为采空区深度17~30 m,回风巷侧氧化带范围为采空区深度18~44 m。研究结果为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