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大数据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基于OBE理念提出教学目标和评价方案,并以学生问卷调查入手,从平台层、数据层、预处理层、模型算法层、应用层及数据可视化分析层介绍大数据技术实践架构的创新设计,全面阐述课程的3个实验项目设计内容与要求,并给出线上实验指导与评价方法.在综合设计方面提出全面参与竞赛的项目策划,分别以全国大数据应用创新竞赛和"手写数字识别"项目为例,说明竞赛项目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应用一体化教学平台进行Linux课程的教学时,由于平台难以进行实时数据收集、展示和分析,因而影响对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面向Linux课程的数据采集系统,系统针对课程任务的考核特点,具有课堂任务设计、考核编排、命令数据获取与数据实时反馈等功能。通过获取学生操作练习阶段的行为数据和任务测验阶段的考核数据,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而反馈教学设计及实施。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学生课堂数据,基本满足Linux课程中的数据采集需求。  相似文献   

3.
王琦  李霞 《计算机教育》2023,(1):159-162
针对高校在Web开发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即时展示平台的设计目标,基于Web开发类课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开放性的考核方式结合考核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手段,充分调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基于平台的教学效果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吴莉 《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10):123-125,128
本文主要研究Web环境下的网络选修课程教学平台,从教学平台的研究意义与作用出发,对教学平台进行总体设计,随后分别就系统的数据层、数据中间层以及系统的访问层进行设计,通过存储过程的设计提高系统的访问速度,并重点就教师对于课程信息的上传、管理以及学生对课程信息的下载与访问进行设计与实现。论文的研究对网络教学信息化发展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合目前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Android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对该课程的移动学习平台进行了系统设计,该系统既方便了学生、老师,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朱香卫  刘丹 《计算机时代》2021,(10):115-118
运用超星泛雅平台创建了Java SE课程的教学PPT、教学视频、课后作业等网络资源,学生利用所创建Java SE课程的网络资源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习、练习及完成教师发布课后作业等环节的训练.在超星泛雅平台上积累了学生学习Java SE课程网络资源丰富的过程性学习数据,通过分析所积累的学习数据,能有效地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应用Java SE课程网络资源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大数据公共课教学存在的理论抽象空泛,缺乏实践操作以及教学方式上的问题,从大数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案例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内容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改革探索实践证明,利用Python进行大数据教学,使得学生通过案例掌握大数据课程的基础知识,了解Python在大数据上的应用,整体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红艺 《计算机教育》2010,(13):142-144
本文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电路分析课程和单片机原理课程Multisim10仿真教学实例,提出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平台,对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学习环境和多样化的学科要求,文章设计了基于大数据的学生课程推荐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层、推荐算法层和画像构建层。其中,服务层包括课程推荐结果可视化、课程画像可视化、在线教育平台;推荐算法层采用基于画像的方法,全面考虑学生个性和学科特性;画像构建层通过多源数据分析构建学生和课程画像。另外,为提升推荐准确性,文章提出了基于余弦相似度的改进理论,引入权重调整、特征衰减和动态相似度计算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教学需求,分析计算机类专业课线上教学的平台及工具,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的课程特点,阐述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实践过程,通过课程教学数据的分析,说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潮 《计算机时代》2021,(7):109-113
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解决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超星泛雅平台与雨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覆盖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和课后使用泛雅平台,课中使用雨课堂,教学过程全程数字化记录.教师通过对教学大数据的分析,实现教学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能够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教学实践表明,该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李哲  房胜  黄玲 《软件》2020,(4):271-274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应用,Linux应用开发课程越来越受到青睐与重视。为了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提出以“任务+项目”为驱动和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思路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多阶段综合考核方法以突出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朱骐  陈瑾  张宏 《计算机教育》2011,(23):73-76
针对地方院校程序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在广泛评估学生差异的基础上,阐述该课程常规教学模式的缺陷,提出具有多个教学目标的"自分类教学"教改方案。目前该课程被设置成双平台教学系统,其教学效果经权威考试评价,都要优于同期未试系统,教学对一部分学生无效的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据可视化课程的在线教学实际以及教学平台参差不齐的问题,分析主流平台的功能特点和课程现有在线资源的情况,提出“一主一辅直播翻转+异步SPOC”的多平台联动在线教学模式,介绍基于翻转交互的配套教学资源库设计与构建,阐述基于该模式的教学实践过程,最后根据后台统计数据说明在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梁晶  胡新荣 《计算机教育》2020,(2):166-169,174
针对Hadoop大数据开发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从实验设计、数据集选取和实验平台建设几个方面阐述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出相关实验环境建设的思路,对比不同实验环境在实践教学过程的作用,为其他大数据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蔡琦 《信息与电脑》2023,(2):127-129
为了提高会展设计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以及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会展设计课程教学平台。基于会展设计课程特征构建教学平台的基本架构,确定开发环境。分析建立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应用大数据、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沙盘建模等新兴技术,设计教学平台的功能。仿真试验结果显示,在基础设施与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设计的教学平台个性化推荐功能的覆盖率均值约为91.04%,能够精准地分析学生的历史学习轨迹,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学平台的智能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类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实操强度大和学生专业背景复杂的实情,借助互联网教学工具、学习平台和线上课程,设计一种教师易操作的轻量级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面授课堂为重点,线上学习作为辅助手段,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课内既讲重要知识点,又增加交流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提问.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可以采用该模式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学效果好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与电脑》2021,(1):226-228
本文在《Web前端技术基础》课程项目化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即时反馈模式,通过对比实验对该模式的实施过程、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践验证。对比实验实践验证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均超过了普通班,利用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和云实训平台的数据可视化特征实现了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切实解决了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背景下Python程序设计已成为大部分高校开设的大数据公共课程。本章以“计算思维与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设计、考核方式设计等方面阐述整个教学框架,探索优化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学实践证明,提出的教学框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编程乐趣。  相似文献   

20.
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围绕"体现学生为本"和"追求能力产出"的工程教育理念,研究大数据方向教学体系的设置,确立学生培养目标,建立大数据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相关课程的实践平台,建立大数据方向校内校外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该课程体系侧重于实践教学,兼顾理论教学,建立特有的理论+实践的双向教学模式;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的新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达到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