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建筑》2016,(5)
德国被动房极大地降低了建筑总体能耗,其冬季供暖能耗仅为普通建筑的10%,为我国节能建筑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首先简要归纳被动房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性;然后以"2014被动房奖"获奖作品为例(2015年未曾评选),分析其设计理念、设计逻辑和技术措施,提出设计和建造满足被动房标准的建筑并不意味着放弃建筑美学,反而可以促进建筑设计回归理性,为建筑形式、材料、技术的创新提供理性的依据;最后总结被动房对我国建筑节能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种全新节能建筑节能理念和建筑产品,代表着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切合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显著的推广价值。北京住总集团多年来一直走在建筑节能工作的前沿,自2008年开始就关注被动房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集被动房技术研究与咨询、设计和施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的被动房团队。  相似文献   

3.
被动房做为被动节能的典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积极追求的目标。而德国在被动房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和领导的位置。我院与德国合作设计了国内最大的公共建筑被动房——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房,通过此项目,对被动房理论,被动节能概念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对被动节能技术的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本文把我们在设计中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节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被动房"建筑作为一种典型的低能耗节能建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外墙外保温系统是"被动房"建筑达到节能标准的关键环节,从设计到施工有着严格的要求。以实际工程为例,深入研究了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工艺及无热桥施工技术,可为被动房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能源消耗越来越大,各国的能源形势日趋严峻。为实现节能环保,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筑业也在不断探索。被动房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且伴随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被动房"建筑构造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关注要点。因为"被动房"具备节能环保、建筑热量损耗小、建筑所需能源小等优点,使得"被动房"关键技术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五方科技馆被动房的建筑构造为背景支撑,梳理出被动房的相关概念,并对五方科技馆进行简要介绍,归纳出五方科技馆被动房的建筑构造的相关关键技术,以期对于未来被动房的建筑构造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被动房)因其良好的室内环境和极低的能耗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如今,被动房建造量已经从过去每年的几十万平方米发展到几百万平方米,正在向千万平方米迈进。河北、山东、北京、浙江等地已经开始建造几十万平方米,甚至上百万平方米成片的被动房社区。在不久的将来,每年被动房的建造量将达到上亿平方米,甚至被动房成为建筑主流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被动房的技术方案已经从只考虑单体建筑本身发展为区域性整体综合考虑。被动房社区不仅关注能效和室内环境,而是将目标定为"能效社区、绿色社区、智慧社区、海绵社区、宜居社区"五位一体的绿色智慧社区。这种理念将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1.以人为本,让使用者拥有良好获得感的室内外环境。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室内环境温度。人们可以享受到不受气候变化或疫情影响的室内舒适环境、不花或少花采暖费、免受雾霾和病菌的影响。被动房技术可以使传统建筑中地下室,不采光房间等不适合人们活动的空间变成具  相似文献   

7.
"被动房"是目前倡导的一种全新节能建筑概念,也是我国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契机和平台。本文主要对被动房设计中结构专业的方案确定,构件布置及节点设计进行分析,选出优化合理的方案,达到被动式节能。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被动房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具有超低能耗、超低碳排放量、超高室内舒适度等特点的建筑技术体系。德国的气候特征与中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具有相似性,因此,研究并建造被动房对于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外围护系统作为被动房设计的重点要素,对建筑的节能效率有重大的影响。以寒冷、严寒气候区的被动房项目为例,对被动房外围护系统进行分析与阐述,并以秦皇岛"在水一方"被动式住宅示范项目为例,进行能耗模拟与对比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寒冷、严寒气候区气候特点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围护系统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主要特点是不采用主动的采暖和空调形式来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目前,被动房在中国已有很多成功的实践,但将其应用于高速公路附属建筑尚属首次。围绕曲港高速公路博野服务区被动房项目的设计工作展开研究,对相关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外保温系统、高效节能门窗系统、外遮阳系统、新风系统、地源热泵系统5项关键技术,同时采用清华大学开发的DeST软件对建筑能耗进行逐时模拟,论证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被动房设计要求,并对被动房加强参数和节能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博野北区被动房能够满足相关被动房设计标准,与常规节能型的公共建筑相比,博野北区被动房空调系统年累计耗冷热量能够减少80. 4%,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建筑节能发展的一个趋势,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聚氨酯为"被动房"建设的配套功能,本文就"被动房"与聚氨酯节能技术等两者互补关系做深入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建筑》2017,(7)
<正>2013年3月,河北省秦皇岛"在水一方"二期被动房工程动工建设。通过对已建成的一期被动房工程的室内环境(温度、湿度、CO_2浓度、室内噪音)的跟踪测试,找出了一期被动房在设计、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并在二期项目中实施。进一步完善了被动房的设计、施工,并指导购房客户科学使用被动房,为被动房技术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依据和经验。2013年9月,秦皇岛"在水一方"一期被动房  相似文献   

12.
羊烨 《城市建筑》2012,(16):129-132
被动房之节能标准的建立与当代建筑两个重要进展——保温性和密闭性相一致。本文通过记录关于被动式小住宅设计的工作坊历程,探讨被动房节能标准的应用、被动房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计算机模拟在节能建筑设计阶段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汉堡之家"将被动式超低能耗的"被动房"先进环保理念带到中国。近年来,随着人们节能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被动房越发备受关注,各地都在争相建造被动房,秦皇岛的"在水一方"、哈尔滨的"溪树庭院"、长兴的"布鲁克"和潍坊的"未来之家"等项目相继建成,并通过德国被动房权威机构认定,此外遍布全国各地的30多个项目也都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被动房已在全国铺展开来,为节能建筑未来的  相似文献   

14.
<正>德国Peter Ruge建筑事务所在江苏长兴的节能"被动式房屋Bruck"项目将在今年5月份完成建设。"Bruck被动房"采用欧洲先进被动式建筑技术,与德国被动房研究所工程师Feist博士、德国能源署合作,按照德国被动房标准设计建造。与中国传统的住宅建筑相比,"Bruck被动房"可以有效节省95%的能耗。同时"Bruck"也是被动式房屋首次在我国南方潮湿和温暖地区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被动房"是国外倡导的一种全新节能建筑概念,也是我国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契机和平台。第一届亚洲被动房大会9月22日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举行,来自中国、德国、日本、韩国、奥地利、意大利、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位全球顶尖建筑专家参加本次会议,对未来被动房的发展及建筑的节能减排环保之路进行了探讨。被动房发明人、德国被动房研究所所长沃尔夫冈·菲斯特  相似文献   

16.
被动房建筑作为一种典型的低能耗节能建筑,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外窗是建筑节能的关键部件,选择合理的外窗类型对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某被动房实际工程案例,从型材和玻璃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被动窗的选型设计以及被动窗特殊的密封处理技术和安装工艺。经专业测试机构对被动窗的性能进行实际测试,结果满足被动房的节能要求。  相似文献   

17.
被动房之节能标准的建立与当代建筑两个重要进展——保温性和密闭性相一致本文通过记录关于被动式小住宅设计的工作坊历程.探讨被动房节能标准的应用、被动房建筑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计算机模拟在节能建筑设计阶段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对欧洲"被动房"建筑的介绍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被动房"建筑的定义、创建历史、标准等基本情况,归纳其设计和建造中加强建筑围护体系的保温性能、提高建筑的气密性,机械送新风并进行热回收,低热负荷的采暖方式等4个方面的主要技术措施,提出建造多样化"被动房"建筑、提高性价比、建立基于"被动房"理念的设计方法等发展方向,并分析"被动房"建筑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薛一冰  范高上  房涛 《建筑节能》2017,(12):24-28,91
近几年由于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及建筑能耗的加剧,被动房作为节能建筑发展的一种新探索,受到了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山东建筑大学装配式被动实验楼的研究,从建筑空间布局、气密性设计、冷热桥节能设计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方面分析了装配式超低能耗被动房在济南地区设计建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关键点,为被动房在寒冷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型围护结构、通风、采暖、空调、照明等"被动房"技术在某企业办公楼节能改造过程中的应用简析,着重探讨了以真空玻璃为代表的新材料,对提升建筑节能环保指标,减轻窗体耗材及承重设计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