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然光的运用,可以促进我们对时间和空间感受。光与宗教建筑空间碰撞所展示的内涵就是千百年来人们所追求的“精神创造”。通过光空间的意境创造,来体现不同时代背景下宗教建筑的意境。而这点正是为什么现代教堂与传统教堂存在着巨大的形式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解读中国古代文人园林出发,从文字对空间意境体验的作用引申开去,联系屈米的"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工具来分析传统园林中的诗意与意境的建构。提出"读"文字是理解中国古代园林空间结构——"意境"的独特线索。从而引发进一步的思考:在强调地域性的全球背景之下,该如何重新诠释、延续中国传统空间的诗意或探索建筑空间意境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解析拉图雷特修道院中光意境营造的多种手法,论述了该建筑如何通过光的综合表达营造出宗教建筑的意境氛围。  相似文献   

4.
巫丛 《南方建筑》2005,(2):16-18
从建筑空间的属性、布局和尺度几个方面对中西宗教建筑空间进行比较分析,使两者的特点在互衬之下更加鲜明,并进而探讨了中国宗教建筑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尼泊尔拥有非常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宗教传统,是喜马拉雅地区建筑艺术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空间布局、建筑美学及哲学思想都具有独特性格而焕发出诱人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杜巴广场建筑美学特征的总结,探索尼泊尔建筑艺术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源泉。并在总结其哲学观的文化基础之上探索尼泊尔宗教建筑"空间梵"的思想观。  相似文献   

6.
康慧东 《福建建筑》2009,(7):33-35,17
宗教建筑的外部空间是与其内部空间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宗教活动场所,是宗教建筑场所精神的载体。本文以宗教建筑的外部空间为研究对象,从边界、场所、出入口、通道、标志、周围等六个宗教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阐述其在宗教建筑外部空间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悠 《建筑与文化》2024,(3):275-277
在当代宗教建筑设计中,出于环保、法规、经济等因素的考虑,现代建材钢筋混凝土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木、砖、石,使其设计策略不可一味仿古。而通过符合禅宗美学的设计方法,可使混凝土塑造出禅意,从而使人在宗教建筑中获得空灵与微妙的精神体验。文章通过对几例当代宗教建筑的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出一系列内含禅宗美学的当代宗教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宗教建筑遗产属于历史时期宗教活动的载体,其地理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宗教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城市空间的发展与建设过程,宗教建筑形制上的更替往往反映出社会的变迁。通过对西安市市区内的宗教建筑现状进行调研,了解现有的城市"信仰空间"发展状况,探求西安市宗教建筑在"城市双修"语境下的应用范式。  相似文献   

9.
李星丽 《现代装饰》2013,(6):161-162
宗教建筑把具有深刻内涵的宗教文化赋予在了形式独特的建筑体上,于是宗教建筑就实现静化世人心灵、传承宗教文化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与人的视觉交流,笔者主要以教堂建筑为例,就材料在宗教建筑设计中的性格表达、把控光的收放和光的节奏,实现光与色彩的对话、由外入内从小细节上升到大空间三个方面论述了优化宗教建筑设计以实现建筑与人的视觉交流。  相似文献   

10.
对由苏南地区相关文化融合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苏南宗教建筑的演化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苏南地区主流建筑文化、社会历史文化及宗教文化等方面对其宗教建筑的演化影响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探索在时间、空间和文化性质的差异下所孕育的几大类型宗教建筑的演化方式,并找出典型代表性建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间洗礼和空间的转换,宗教文化不断传播与演化。通过对国内外多种宗教建筑文化的走访、比较,更好了解本土的宗教建筑文化,寻找其文化的根源,让本土宗教建筑文化在多元化的宗教环境下与时俱进,延续和发扬本土宗教建筑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西班牙RCR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莱斯高尔斯餐厅休憩亭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场地和周边地景的可能方式,即在建筑中通过影像的操作再现当地的独特地景,将自然的意境融入空间体验之中,并最终使建筑超越狭小场地束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茜  曹磊 《建筑与文化》2014,(1):99-100
意境理论源自中国传统文学,后成为传统美学中的重要理论,中国传统绘画、建筑、园林讲求通过空间塑造实现意蕴的提升与欣赏者对空间的解读.如《周易·系辞》中所述“立象以尽意”,在空间意境塑造中,设计者将情感与文化物化为“象”传递给空间体验者,通过对空间中“象”的感知与体验,激起人们丰富的文化情感而达“意”.在空间中,“象”与“意”相互作用而形成空间意境.通过对空间意境生成的研究可有效塑造场所的特质,将中与西、古与今相关理论进行比较,从传统美学中寻求启示,从文化层面提升空间设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景观意境的时空交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莫娜  张伶伶  刘勇 《华中建筑》2010,28(8):18-20
景观时间与空间表象的研究是明晰传统景观意境的途径。中国传统景观意境的时空特质在于观者与景观时空的交互性。观者在时间线索中通过空间的叙事体悟传统景观意境所在;观者在景观的时空体验中,运动与维度是两个使观者获得感知,影响景观意境生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造园历来重视空间的意境塑造。在园林造景中,植物因其独特的属性对空间的意境营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园林空间由植物构成并形成了独特的意境之美。文章明确了植物的自然属性,包括高度、形态、色彩、质感、季相、光影和传统文化赋予植物的人文属性与意境空间营造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植物配置的意境空间营造方式,为更好地利用植物来营造空间意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精神的空间     
杨志疆 《华中建筑》1998,16(4):55-61,63
文章通过对西方现代宗教建筑的简要概述,指出精神空间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抓住了建筑类型的精神气质,其形式刘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提出唯有形式探索的多元化才能真正丰富建筑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一次旅行中的不期而遇的建筑体验和真实感受,从而引发了对于建筑大师博塔所提供的宗教建筑体验及其涉及的背景与设计手法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相似文献   

18.
当代城市空间中人景关系异化、人对空间的感知与体验呈现出越来越粗糙的态势,设计师应回归人与空间之间的内在精神关联,营造诗意的栖居场所,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唐诗及中国美学传统核心概念意境理论,从物象生成、意象转换、意境升华3个层面解读城市空间唐诗意境感知体验形成机制,并以此出发探讨意境确立、诗景建造、诗意形成、诗境呈现四步走的营建途径,以资为城市特色空间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简讯     
意大利举办宗教建筑艺术展 德国现代主义宗教建筑设计大师鲁道夫·施瓦茨(Rudolf Schwarz)与荷兰僧侣、宗教建筑理论家汉斯·范德拉恩(Hans van der Laan)建筑艺术展(图1)近日在意大利维琴察落下帷幕.该展览名为“20世纪的神圣空间”,它对有关当代宗教建筑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解答,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进行的宗教改革中,建筑师们在宗教建筑设计思想方面一度产生混乱.而鲁道夫·施瓦茨(1897~1961)与汉斯·范德拉恩(1904~1991)则通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为宗教建筑的发展指明…  相似文献   

20.
体味空间意境——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宁 《安徽建筑》2006,13(6):23-24
只有了解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及其环境才能深入理解民居的内涵。文章通过对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室外空间的研究,找出中国传统民居深层次的内涵,让人在民居独特的空间中感悟它独特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