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0,(8)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家校合作即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合作育人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家校合作,孩子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2)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逐渐结合,家校合作已然成为教育学界发展的主流。在我国,家庭教育早已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渗入到学校教育之中,也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家校合作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可轻视的。1.家校合作的概况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与家庭共同承担学生成长的责任,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其主要意义就在于通过这样的关系来强化学校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35)
伴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内教育在不断前进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也就促使教育需要在内容与方式上有所创新。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家校合作"构建家庭学校教育共同体越来越受到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确实收到一定成效。健康良好的家校合作,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不断提升科学文化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将通过简单分析"家校合作"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培养的意义,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讨论"家校合作"机制的进一步建立,以期在基础教育阶段,家庭学校共同体的构建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0)
家校共育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并能够促进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虽然近些年,学校与家长已经非常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并且也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家校共育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4)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目的、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在家校和学校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与冲突,同时,家校之间的责任推诿,使得家校合作工作困难重重。针对家校合作的问题,应从文化、经济和政策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4)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将影响学生在校的成功与否,并进而影响到其以后的发展。学校教育并不是孤立的,相反它受到家庭、社会以及国家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将对学生的成长教育产生巨大的作用。关于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理论的研究在近十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我国的起步较晚。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比国内和国外家校合作,对我国家校合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体,在学生的终生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从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管理的现状来看,家校互动合作在推进工作中仍存在若干困难与问题。本文在对周边学校、家长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家校互动合作中的老师和学生、父母和子女、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多边关系主体间存在的问题来探究改善家校互动合作的方法和途径,建立起长效的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学校都实行了家校合作这一教育模式。但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管理的运用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校合作的开展与效率。但不能因此就摒弃这一条路,故针对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实际运用展开简要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便于实施家校合作的可行方案,以供小学班主任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4)
"家校合作"是教育圈内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复杂程度的演变,外界"干预因素"对中小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家庭教子和学校教生的困惑与力不从心。而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是"家校合作",可形成合力、优势互补,消除短板效应的问题,从而达到教育"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4)
<正>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家校合作以促进教育的整体化发展,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在笔者参加教育工作的20年中,深切体会到家校教育合作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会看到:学校、教师和学生家庭的交流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是有限的,家校合作的随意性较大,主题较为单一。许多家长还未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少学校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