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为了解决东曲矿含泥岩夹矸煤层大采高工作面端头和超前支护区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探讨了东曲矿28808工作面两端头和超前支护区巷道围岩结构特点、围岩应力环境和围岩变形原因,提出了端头切顶、保证工作面和超前区顶板支护强度,配合破碎区注浆加固的工作面端头和超前区的综合控制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端头在叠加应力作用下,围岩整体破碎范围增大,巷帮的破坏失稳是引起巷道围岩变形增大的原因。对两顺槽超前加固并对工作面侧巷帮进行二次加固,配合调整工作面拉架工艺后,两顺槽超前支护区巷道围岩变形量明显减小,保障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综放工作面初采期间过断层时,临空侧端头三角区煤壁和顶板稳定问题,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以高河煤矿E1303工作面的实际地质情况,通过调整工作面初采期间施工工艺,制定严格的顶板管理和煤壁防片帮控制措施,配合断层影响区的注浆加固技术,实现了工作面初采期间的安全生产,为今后工作面过断层和临空侧三角区的围岩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同矿区同忻煤矿8105工作面5105沿空巷超前支护段矿压显现明显,来压强度大,巷道变形与单体支柱折损严重,严重影响了回采巷道的正常使用。在分析工作面沿空巷强矿压显现特征的基础上,得到了巷道强矿压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双向应力转移以降低端头三角区集中应力的方法。研究表明:工作面端头双向支承压力将形成端部三角区高应力集中,对工作面沿空巷超前支护段的强矿压显现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改变形式的三参数威布尔函数对双向支承压力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工作面端头三角区高应力大小及区域分布特征;提出了双向应力转移的方法,降低了沿空巷超前支护段围岩应力。现场实践中,通过对工作面5105沿空巷及顶回风巷顶板采取水压致裂技术后,工作面5105巷超前支护段强矿压显现得到明显改善,巷道变形量明显降低,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4.
针对虎峰煤业2115工作面开采区煤层上部存在采空区和空巷的情况,结合工作面顺槽架棚支护的现状,通过采用“π”型梁支护管理工作面两侧端头和顺槽超前区顶板。现场实践表明,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工作面端头和超前区顶板管理较好,没有出现大面积网兜、落煤和落矸现象,顺槽金属棚能够及时回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增子坊煤矿8115工作面通过U型棚区域为研究对象,对2115运输顺槽、5115回风顺槽的超前支护与端头支护进行设计,针对工作面过顶板松软破碎区时工作面推进困难的问题,提出瑞米加固工艺,实践表明,该工艺能有效缓解巷道顶板破碎情况,实现工作面安全过U型棚区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任伟 《山东煤炭科技》2020,(1):24-25,28,30
为了提高综采工作面端头超前应力区顶板稳定性,降低顶板支护费用,对8309工作面端头应力区提出了耦合让均压支护技术,控制了端头应力区顶板下沉、破碎现象,可降低支护成本费用320元/m。  相似文献   

7.
对新大地煤业8206综放工作面的顶板支护、进回风巷超前支护和端头支护进行了设计和验算,通过矿压的观测和分析,支护设计能够满足工作面所需工作阻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佟友 《煤矿机械》2021,42(1):120-122
针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由进回风巷道和回采工作面高度差而导致的三角区顶板难控制、架间漏矸严重的问题,采用工作面与巷道连接处垂直掘进、工作面不破顶板的方式,进行了综采工作面支架布置,并研制了一种适用于薄煤层工作面的新型端头液压支架。在袁大滩煤矿现场应用表明,该端头支架使用效果良好,三角区顶板控制的较为完整,架间侧护板贴合紧密,无漏矸现象,降低了煤炭含矸率5%,提高了煤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顺槽超前支护是矿井综采工作面顶板支护管理的薄弱区域,综采工作面超前及端头支护支架的设计应用,提高了矿井的现场安全管理、矿井机械化程度,更是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提高了矿井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综放工作面端头顶板稳定原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有增 《煤》2008,17(9)
由于回采工作面端头区域顶板受巷道掘进、回采超前支承压力作用、顶板被反复支撑等因素影响,加上要为保护机头机尾设备提供较大的无立柱空间,使端头区域顶板支护难度增大。通过对端头顶板岩层结构及受力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工作面回采期间,在超前工作面30~40 m处进行锚杆加固,提高巷道围岩强度,端头巷道处顶板不再进行其它支护。  相似文献   

11.
锚杆锚索支护的回采巷道采后不及时冒落,形成特殊的沿空漏风边界的采空区流场.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铰法小青矿S2—705工作面现场实际,从理论上描绘了采空区漏风流动规律的改变特征。给出风流强度分布图解.研究认为,不冒落形成的沿空漏风边界是工作面向采空区的漏入、漏回的主流边界。漏风强度最高;贴近工作面边界的冒落非压实带存在平行渗流.这种流势导致了在下游回风侧的沿空巷道内形成瓦斯集聚,并提出了预先拆锚杆卸顶或局部通风机抽排放两种解决途径.图5,参5.  相似文献   

12.
夏阔坦矿业公司工作面顶板为坚硬细砾砂岩和石英砂岩,采空区易悬顶,顶板来压垮落时,易引起采空区瓦斯燃爆、回风隅角和回风流瓦斯超限。在氧气、火源不可控条件下,通过优选合理的工作面通风方式,改变采空区风流场和瓦斯浓度场,超前采取顶板预裂爆破、高位钻孔抽采等手段使工作面顶板垮落在瓦斯浓度3%以下采空区区域内,有效预防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超限和坚硬石英砂岩相互摩擦、撞击产生火花引燃采空区瓦斯等事故。  相似文献   

13.
针对15204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顶板冒落,对工作面冒落区采取"人工假顶+注浆加固+柔性自锁超前支护"综合治理技术等综合安全管理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冒落区范围扩大,解决了支架在冒落带附近工作阻力低,导致支架支护效果差、支架顶梁托空等技术难题,保证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经历不同的采空边界条件下,工作面不同覆岩空间结构变化及对矿压显现的影响,基于理论计算、微震监测、应力在线监测等方法,对母杜柴登煤矿30202工作面回采期间所形成的不同覆岩结构类型进行分析,得到不同覆岩空间结构下强矿压显现特征及危险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020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先后经历“一面为自身采空区,三面为实体煤”到“两面为采空区,两面为实体煤”的边界条件,其覆岩空间结构相应的会经历“O”型、“O-S”型到“S”型覆岩结构转换和稳定的过程。工作面在“一面采空”条件下,回采过程中发生强矿压的危险性较小|工作面在经历“一面采空”到“两面采空”边界条件转变过程中,其临近已采工作面采空区侧及其端头煤发生强矿压的危险性较上一阶段明显增加|在“两面采空”条件下,本工作面高位岩层与相邻采空区上覆未回转下沉的高位岩梁容易产生连动,形成高位、跨度大的岩梁失稳,使得30202工作面回风巷侧在叠加应力影响下容易发生强矿压。研究结果可为工作面在不同开采条件下采场矿压特征分析、顶板控制和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琳  冯洪涛 《中州煤炭》2019,(6):120-123
为解决综采工作面运输巷端头及超前支护自移式液压支架破坏沿空留巷顶板锚杆、锚索问题,结合运输巷沿空留巷设计实施方案以及端头、超前液压支架相关技术参数进行论证、计算,从而得出沿空留巷顶板补强预紧力锚索支护强度远大于端头及超前液压支架支护强度,综采工作面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端头及超前范围内取消液压支架支护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镇城底矿28116工作面南一下组回风下山的稳定,基于切顶卸压护巷技术,分析了工作面切顶卸压前后的巷道受力情况,提出了针对巷道顶板进行切顶卸压,切断悬臂梁结构,防止应力传递到巷道中;并根据工作面具体参数确定了聚能爆破炮孔布置位置及爆破技术参数,共确定聚能爆破孔170个,辅助孔169个;在现场作业时,采用了锚索补强支护,切顶卸压后并针对南一下组回风下山顶巷道变形量及顶板离层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变形量较小且可以保证南一下组回风下山巷道安全稳定。切顶卸压技术有效地提高资源回收率,为矿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为类似矿井工作面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综采面间留设煤柱而导致的采掘接续紧张、资源回收率低、采空区易形成应力集中等问题,采用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等方法,对寺河煤矿二号井97307工作面97214巷道进行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基于实验给出了煤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了切顶高度、切顶角度、炮孔间距和补强支护等主要参数,最...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8128工作面安全快速过X3陷落柱,提高煤柱回采量,决定采用分层松动爆破施工工艺,并在过陷落柱期间对工作面顶板采用“注浆加固+超前支护+JW锚索吊棚”联合控制措施。工作面过陷落柱仅用8d,平均回采速度达6.6m/d,未发生顶板破碎、冒落现象,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万法军 《中州煤炭》2018,(12):186-189
针对某煤矿采空区直接顶及上覆顶板悬露面积大,采空区侧悬臂梁结构载荷加载到混凝土墙体及巷内,使巷内顶板下沉量大,巷旁混凝土墙体过早承载破坏等问题。采用超前工作面预裂爆破切顶卸压法,研究了切顶卸压机理以及工作面端头支架架间预裂爆破切顶设计,并分析了放炮工艺及安全技术措施,研究得出:通过采用切顶卸压爆破技术,可使垮落矸石充满采空区,减小了沿空巷道顶板悬臂梁上覆荷载以及旋转变形对巷旁混凝土墙体的压力以及巷旁顶板下沉量,实现了留巷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