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揭示孤岛短壁煤柱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王庄煤矿43M1煤柱工作面为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工作面的来压特征、顶板破断形式、侧向及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孤岛"、"短壁"2个因素在矿山压力显现中的影响;现场实测与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6,(5):79-81
山东某煤矿12209工作面为孤岛工作面,两侧均为采空区。为尽量提高煤炭采出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计划对12209孤岛工作面进行开采。采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孤岛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矿压分析,对孤岛工作面工作面来压时间和步距及侧向支承压力进行预测,指导孤岛工作面进行安全可靠回采。  相似文献   

3.
“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23工作面是显德汪矿第一个“孤岛”工作面,伪顶破碎,厚度大,两巷压力显现明显,巷道收敛严重,对工作面生产不利。为尽快了解“孤岛”工作面和两巷的矿压显现规律,为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工作面进行了一个多月矿压观测,取得了大量数据,得出了“孤岛”面矿压显现规律。1 采面条件1.1 地质条件1723工作面位于七采区上部,其倾斜上方为1721采空区,倾斜下方为1725采空区,工作面东以八采二煤下山为界与1823采空区相邻,西为1721工作面采空区(图1)。图1 工作面布置示意图工作面所采煤层为2#煤…  相似文献   

4.
针对火铺煤矿综采工作面煤层松软破碎,易发生煤壁片帮、冒顶的情况,以21170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了工作面基本顶的变形及破断规律,得到了火铺煤矿21170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工作面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为13.7 m,中部支架平均循环末阻力大于上部、下部支架阻力,应加强工作面运输、回风巷的管理。研究可为该矿17号煤层后续高效回采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特点,分析了红柳林煤矿首采工作面回采时工作面液压支架荷载的变化数据、工作面来压时荷载分布特征和地表移动特征,得出了红柳林煤矿的矿压显现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榆树坡矿5105综放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工作面回采期间支架工作阻力及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进行监测,结果表明,5105综放工作面开采期间,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为22.5~28.8 m,周期来压步距为7.6~14.1 m,来压期间支架工作阻力在22.7~38.1 MPa之间,动载系数在1.53~2.56之间;总体表现为工作面中下部来压强度较大、上部来压较小的特点.支承压力影响区在超前煤壁约40 m范围内,并在工作面前方22 m位置处达到峰值,约为7.1~7.9 MPa,集中系数约为1.65~1.97.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山西同忻煤矿1611(3)工作面为分析对象,分别对比了在4.3 m/d、7.2 m/d、10.8 m/d、13.2 m/d四种推进速度下,工作面来压步距、煤壁片帮和冒顶、超前支承压力等参数变化情况,确定了最佳推进速度为10.8 m/d,可为该煤矿后续工作面的开采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轻型支架放顶煤工艺近年来被许多煤矿采用。与一般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相比,轻型支架具有造价低而实用性很强的特点。轻放工作面搞好顶板管理的关键是要维持覆岩结构的相对稳定,保证和加大支架初撑力又是维持覆岩结构相对稳定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既充分发挥了支架的工作性能又维护了顶板的稳定,减少顶板事故,保证采煤工作顺利进行。探讨了轻放工作面矿压特征及来压规律,确定了轻放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及周期来压步距,以期对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煤矿生产实践中,孤岛工作面由于其上部覆岩结构及稳定性的变化,导致其矿压显现规律出现了新的变化,为此文章以梧桐庄煤矿182309工作面为背景,通过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对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特点加以研究,得出: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更为剧烈,应力集中程度高,容易造成工作面煤壁片帮、漏顶,支架失稳等现象及回采巷道煤柱的变形和破碎,给工作面安全生产造成了威胁,为此必须加强对孤岛工作面的管理,从而实现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6,(1):9-11
结合某矿孤岛工作面工程实例,通过支架阻力监测等方法,对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巷道变形和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为动态应力,集中范围6~15 m;巷道变形量较小,岩层具有分层垮落的特点,基本顶周期来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摘要:工作面围岩压力分布及矿压显现规律是巷道合理布里和煤柱合理留设的关健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相似模拟、现场实测综合方法获得了围岩压力分布及矿压显现规律.孤岛工作面沿空巷道矿压显现剧烈,支护难度大。本文以顾北煤矿1212(1)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煤层的地质条件与顶底板的情况,并制定了矿压观测的内容与方法,进而对综采支架工作阻力、巷道围岩变形进行实测分析,得到矿压显现的规律,从而为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低耗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家堡煤矿41103工作面深井煤层开采厚度变化过程中支承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层由厚变薄条件下煤体的超前支承应力峰值位于工作面前方13 m左右,受采掘活动影响的超前距离为58 m;采厚变化区域应力变化速率加快,超前支承应力峰值增大,由38.7 MPa增加到46.2 MPa;工作面侧向支承应力峰值位于工作面前方12 m处的巷帮深部5~11 m内,应力集中系数达到2.4,需在超前支护的基础上在工作面前方12 m区域内加强支护。  相似文献   

13.
利民煤矿09112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张羽 《煤》2010,19(6):4-6
以利民煤矿09112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埋藏条件下开采9煤层时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特点、顶板破断运动规律、液压支架运行状况及对9煤层顶底板的适应性、两区段巷道超前支承压力显现规律,为后期开采091采区及实现矿井高产、高效、安全、低耗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近距离煤层下层煤首采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谢桥煤矿近距离煤层下层煤13116首采工作面为例,通过对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及上下顺槽的矿压观测,分析了近距离下部煤层的矿压显现特征、顶板运移规律、液压支架的性能和对该煤层顶底板的适应性及控制效果.并利用工作面的现场观测数据,进行数据拟合,对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支架载荷特征、工作面顺槽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为后期开采上部8#煤层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浅埋深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安全阀开启频繁的问题,对平朔井工三矿39107浅埋深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状况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矿压监测系统现场实测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得到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为33.7 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20.7 m,周期来压期间液压支架循环末阻力平均为9 700 kN,安全阀开启率平均为3.7%,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水平整体较低,分析表明液压支架存在3种不合理工作状态:安全阀调定压力不合理,前后立柱受力不均衡,部分支架串液.结合现场实测数据进行理论计算,得出39107工作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应不低于12 000 kN.  相似文献   

16.
1713(3)上提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兵  周游 《煤炭技术》2012,31(1):114-116
以淮南某矿1713(3)工作面为研究目标,分析比较了1713(3)工作面回采初期和上提阶段的矿压显现情况、液压支架运行情况、风巷围岩变形特点等。总结了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为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顶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南山煤矿小沟分矿B8煤层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及现场观测的方法,对大倾角厚煤层综采工作面的覆岩移动与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场基本顶中会形成“厂”形移动拱结构,其随煤层的开采逐渐向上覆岩层扩展,直至地表;周期来压表现出工作面中下部来压周期长、来压步距大,而上部来压周期偏短、来压步距偏小的特征,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约为40.0 m,周期来压步距为8.3~20.7 m;垮落带高度为41.0 m,断裂带高度为69.0 m,弯曲下沉带高度为46.0 m。  相似文献   

18.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矿岩浆岩侵入条件下首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进行了研究,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回采期间顶底板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及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采空区支承压力接近原岩应力,回采工作面明显处于卸压区,回采煤体前方形成应力集中区。并使用钻孔应力计对回采煤体超前支承压力进行了实测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为首采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以常村煤矿形成的边角煤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孤岛边角煤工作面顶、底板及护巷煤柱应力演化规律,确定不同开采阶段强矿压危险区域,提出合理的矿压控制对策,为常村煤矿安全回收边角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