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常压低温条件下胜利褐煤油煤浆的黏度变化,重点分析了溶剂、温度、浓度以及煤粒度、溶胀和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对黏度的影响,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建立了黏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胜利褐煤油煤浆的黏度随溶剂黏度增加而增加,随煤粒度增加、剪切速率增大、剪切时间延长而降低;随煤油比增大呈指数递增型变化,方程为γ=γ0 A·exp(x/t),随温度增加呈指数递减型变化,方程为γ=γ0 A·exp(-x/t);常压低温条件下溶胀对胜利煤浆黏度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煤浆燃料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煤浆燃料的现状、生产厂家和试烧情况.评述了水煤浆制造的关键技术煤粒的级配和添加剂的选用,对新开发的几种煤浆也作了介绍.并就我国煤浆燃料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煤沥青水浆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冷冻粉碎的方法将软化点为90℃的中温煤沥青制得粒度≤200目的煤沥青粉后,再与22种分散剂制备煤沥青水浆,从中筛选出6种成浆性好的分散剂再与软化点为105℃的高温煤沥青粉制备煤沥青水浆,结果表明中温煤沥青粉比高温煤沥青粉更易制得稳定性好的煤沥青水浆.对以中温煤沥青粉为原料制备煤沥青水浆的工艺做了进一步研究,考察了分散剂种类及用量、煤沥青水浆浓度对煤沥青水浆稳定性、黏度和热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油煤浆输送时发生沉降和无法成浆问题,研究了煤直接液化过程中,煤种、溶胀时间、煤粉加量、粒径和温度等因素对油煤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煤浆具有假塑性,呈现出优良的"剪切稀化"特性。选用DG41Ti转子进行实验,随着溶胀时间的延长,黏度呈上升趋势,由最初2 h的60 m Pa·s上升为24 h的100 m Pa·s;随着温度的升高,黏度下降,浆体黏度由1 200 m Pa·s下降为130 m Pa·s,降低89.17%;在含油量不变的情况下,煤粉用量最大增至45%。  相似文献   

5.
利用浓度为60%~65%的长焰煤煤水浆研究了浓度、添加剂、温度及搅拌时间对煤浆流变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初步分析了煤浆流变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刘晓  徐超  李波 《广州化工》2011,39(23):82-84
通过对煤沥青水浆干法制备的磨矿工艺试验研究,确定了中温煤沥青干磨制浆的最佳磨矿条件,并提出了煤沥青干磨磨矿动力学方程:R(t)=100exp[-(-0.11268+0.00132.d1.09279).t(1.85974-0.26352.lnd)],据此可以求出干法制备磨矿过程中任意时刻待磨粒级的分布率。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褐煤干燥工艺参数,选用宝日希勒褐煤在160~200℃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粒级煤样的恒温干燥试验。将试验结果与6种薄层干燥模型进行拟合,利用相关系数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60~200℃温度范围内,不同粒度宝日希勒褐煤的干燥速率曲线均呈现升速和降速两个阶段,干燥速率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13 mm的粒度范围内,煤样质量相同时,平均干燥速率随粒度的增大而增大。Page1模型作为宝日希勒褐煤的干燥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吉林郭勒地区的褐煤为试验原料,分别采用直接液化常规的油煤浆制备工艺和分级研磨制浆工艺进行成浆性试验,并对试验得到的油煤浆的粘温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制浆工艺相比,分级研磨制浆工艺可使油煤浆浓度提高4%,且煤浆的流变性和稳定性均有明显改善;油煤浆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分级研磨工艺制得的油煤浆发生明显溶胀作用的温度较常规工艺高20℃。  相似文献   

9.
碱法草类造纸黑液煤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黑液煤浆在一定温度、浓度及剪切速率范围内的流变特性,从而确定了黑液煤浆处于最佳流变特性状态时各因素的最佳范围,还阐述了制备黑液煤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提质褐煤单独制备煤浆的最高浓度只能达到50.52%,而采用热值较高的煤制油液化残渣与提质褐煤进行配煤制浆试验,制得煤浆的浓度最高可达63.93%,分散剂KY33的用量也由1.7%减少到1.2%左右,成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干燥前后褐煤的爆炸危险性,基于粉尘爆炸机理,通过粒度分析和爆炸性测定实验,分析了干燥前后褐煤粒径分布变化、扬尘特性及爆炸危险性变化.结果表明,干燥褐煤大粒径颗粒频数减小,小粒径颗粒频数增加,粒径变小,扬尘量增加;干燥褐煤最小点燃能量、粉尘云/层最低着火温度较干燥前褐煤都有所降低.干燥褐煤较原煤更易扬尘达到爆炸极限浓度,且更易发生着火燃烧爆炸,干燥褐煤爆炸敏感性和危险性都增加.  相似文献   

12.
王英  王力  王学民 《煤炭转化》2006,29(1):19-22
利用4种真菌研究了硝酸氧化煤的微生物溶解作用.实验对细胞液、无细胞液和加煤诱导的无细胞液的溶煤效果进行了比较,细胞液的溶煤效果要优于无细胞培养液的溶煤效果,加煤诱导的无细胞液的溶煤效果要优于不加煤诱导的无细胞液;通过测定溶煤过程中的pH值的变化得出了溶煤碱溶机理;确定了菌种的生长时间为7d;煤的粒径越小越有利于微生物作用,溶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肖武  余江龙  韩艳娜 《煤炭转化》2014,37(4):1-4,37
褐煤中的含氧官能团与褐煤中的水分具有较为明显的交互作用.利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盐酸及双氧水对褐煤进行化学改性,通过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分析改性褐煤样品中水分特性的变化,同时结合FTIR手段分析对改性前后的煤样化学官能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改性后样品中自由水及结合水分的含量增加,盐酸溶液改性后样品水分冻结特性与原煤基本相同,双氧水溶液改性后的煤样中自由水含量减少,结合水基本消失.FTIR表征结果表明,—OH官能团增加是影响煤样中自由水及结合水分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褐煤地下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富氧和富氧-水蒸气为气化介质,进行了大雁褐煤的地下气化模型实验.研究了鼓风量和汽氧比对煤气组成、气化稳定性以及煤层气化速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富氧-水蒸气地下气化过程的物料衡算.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合适的气化参数,大雁褐煤的地下气化过程可以稳定进行.  相似文献   

15.
南宁褐煤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实验室10kg/h处理量的连续实验装置上,以南宁褐煤为原料,进行了快速热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劣质的南宁褐煤,可以生产符合城市煤气标准的中热值煤气、轻质焦油和活性半焦。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工艺特点、原料煤热解特性、产品分布、组成、性状及加工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褐煤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奎  孙淑和 《煤炭转化》1996,19(1):22-32
本工作用氯仿抽提札赉诺尔和寻甸褐煤,抽出物的正己烷可溶部分再用氧化铝-硅胶柱色谱分离。饱和烃和芳烃等生物标志物进一步用GC,GC-MS分析其组成特征。检测出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芳烃和三萜芳烃以及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三环二萜烯。札煤的芳烃段分以二萜芳烃为主,而寻甸褐煤则以三萜芳烃为主。文中还讨论了寻甸褐煤中五元和六元E环三萜芳烃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试样中加水量对褐煤与稻壳共热解过程的影响.在原料中加水再进行热解,考察不同加水量下热解气体产物总量变化规律,并利用气相色谱分析热解气体产物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加水量对热解剩余固体产物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加水量的增多,共热解气体产物总量增多,当加水量为原料质量的60%时气体产物增加最多;此外,加水量增多可以提高共热解气体产物中H2/CO比,但对CO2组分影响不大;不同加水量下固体转化率变化不大,但不同加水量对剩余物表面官能团有一定影响,从加水量为60%开始剩余固体表面含氧官能团有明显减少,这与加水量对气体产物的影响规律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两种印尼褐煤进行了自燃倾向性评价,研究了印尼低热和高热褐煤煤堆在堆放周期内不同高度和不同深度方位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堆放时间下,低热褐煤煤堆达到自燃敏感温度区域范围比高热褐煤煤堆广泛,同时建立煤堆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的函数关系,并对印尼褐煤煤堆进行热值损失评估,为燃煤电厂印尼褐煤合理堆放和周转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褐煤活性炭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云南弥勒丰富的褐煤 ,采用炭化、破碎、脱杂、加压成型和活化工艺制备性价比适宜的褐煤活性炭 ,得到各工序的影响因素及最佳工艺条件 :炭化温度 60 0℃ ,时间 1 .5 h;脱杂温度室温 ,H2 O2 1 0 % H2 SO45 g/L,液固比 5∶ 1 ,时间 3h,脱灰率 38% ;活化温度 70 0℃ ,活化时间 4h,水蒸气用量控制在 1 kg/( kg料·h)时 ,产品碘吸附值高于 1 1 0 0 mg/g;水蒸气用量控制在 0 .9kg/( kg料·h)时 ,产品碘吸附值高于 80 0 mg/g;水蒸气用量控制在 0 .78kg/( kg料·h)时 ,产品碘吸附值高于 70 0 mg/g.  相似文献   

20.
为了发展褐煤综合利用技术和优化利用方法,应用正交筛选实验设计与均匀实验设计方法对霍林河褐煤进行了热水干燥的实验研究,并对正交筛选实验设计与均匀实验设计的结果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霍林河褐煤热水干燥的主要影响因素,大大减少了对高度不显著因素的实验研究,减少了实验次数,节约了实验成本和实验时间,并且确定了热水干燥主要影响因素与次要影响因素的最优实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