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低渗透油藏水驱特征的复杂性,借鉴以往对中高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的一些方法和原理,运用模糊多级综合方法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含水率、含水上升率、存水率、注水量、可采储量、能量的保持和利用程度、剩余可采储量的采油速度和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10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判。为注水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一种科学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典型储集层特征,开展并联岩心和双层岩心实验,模拟非均质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注水驱油效果。由于岩心实验可视性较差,建立层间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数值模拟模型,依据渗流场变化,揭示不稳定注水增油机理。结果表明,对于层间非均质储集层,相较于连续注水,不稳定注水能够促进较低渗透层水驱前缘推进,发挥毛细管力驱油作用,提高较低渗透油层采收率,其中短注长停方式的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对于层内非均质储集层,不稳定注水能够在储集层中产生压力振荡,使较高渗透层和较低渗透层之间发生流体交渗,增大注入水在较低渗透层中的波及,提高较低渗透层采收率,从而提高油藏总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大港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参数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大港油田高孔高渗和中孔中渗2种类型油藏进行注水前后油藏参数变化规律研究后发现,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高孔高渗油藏粘土矿物和胶结物含量减少,溶蚀孔隙增多,整体表现出储层孔喉增大、物性变好的趋势;而中孔中渗油藏大部分储层呈现喉道堵塞、孔喉减小、物性变差的趋势。2类油藏注水开发后,微观和宏观非均质性都有所增强,储层润湿性向强亲水方向转化,原油性质也表现出变差的趋势。该项研究对高含水油藏的后期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何文祥  杨亿前  马超亚 《岩性油气藏》2010,22(4):109-111,115
为研究特低渗透率储层水驱油规律,文中选取鄂尔多斯盆地3个井区的57块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分析,并研究了特低渗透率条件下水驱油效率与渗透率大小、注入倍数、注水压力等参数的关系。岩心主要为特低渗透率岩心,渗透率大小为研究区长4+5储层、长6储层和长8储层渗透率范围。实验结果表明:驱油效率随着渗透率增加而提高,而且在渗透率低值阶段,驱油效率提高更快;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驱油效率提高,直到含水100%为止,但含水越高,增加幅度越小;在同样的水驱速度下,渗透率越大,驱油效率越高,如果水驱速度不同,采收率会产生波动,但存在一个最佳驱油速度,且渗透率越大,最佳驱油速度变大;随着注水压力增加,无水期驱油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含水期驱油效率随着注水压力增加而逐渐提高,当达到一个最佳注水压力后,驱油效率又呈下降趋势;层内非均质性越强,驱油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5.
表外油层注水开发的指进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多层油藏在注水开发时由于各储层物性差异特别是渗透率的差异,会引起各储层油水前缘的指进现象。因此,在注水开发时应根据储层物性和油水前缘来合理划序,避免暴性水淹现象发生,从而使开发方案更有效。在表外油层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使得这种情况更为突出。针对表外油层的储层特性,利用表外储层的渗流理论,推导出适合表外油层注水开发时水驱油的前缘公式,并利用公式进行油田实例计算,更好地指导这类油田的开发和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通过大量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采特征研究,揭示了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规律: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特低渗透油藏会首先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采井间开启注水动态裂缝,随着注水压力的升高,或将开启与之成最小角度的注采井连线方向裂缝,导致注入水沿裂缝方向注采井无效循环,造成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很差。等值渗流阻力法计算结果也证明了面积驱替径向渗流转为裂缝线性侧向驱替平行流后可大大降低渗流阻力。由此提出了“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水动态裂缝线性注水、侧向基质驱替”的井网转换模式。井网模式的转换避免了注水动态裂缝导致的注入水无效循环,消除了动态裂缝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减小了渗流阻力,扩大了水驱波及程度。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单井产能增加了一倍,平面波及系数提高了43.2%,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9.3%。  相似文献   

7.
巨厚油层不同注水方式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侯纯毅  张锐 《石油学报》1996,17(2):84-90
介绍了一种二维可视物理模型,该模型具有可视性强的特点,可直接观察到注入水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情况.针对辽河冷家油田储层特征及原油性质的差异,在室内建立的二维可视物理模型中进行了多油层同时注水开发、上返式开采和底水托浮式开采的模拟研究,并对比研究了不同注水方式下的开发效果及其开采机理.  相似文献   

8.
低渗油藏一般都发育不同程度的天然微裂缝,这些裂缝直接或间接地与水力压裂缝沟通,造成主、侧向井平均渗透率的差异,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准确推算低渗油藏主、侧向井间等效渗透率的方法。文中在低渗透油藏注水见效时间预测公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动态生产资料.反推计算主、侧向井的渗透率。利用西峰油田长8储层M油藏现场动态资料进行实例验证,证明该方法在现场应用中简单可行。该方法为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渗流分析技术,以及井排距调整方案等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哈南阿尔善油藏微裂缝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哈南油田阿尔善储层发育构造微裂缝.经显微镜薄片观察,微裂缝的开度区间为10~30μm,延伸长度为 l~3 mm,面积密度为每平方毫米0025 mm.微裂缝是大裂缝的前奏,大裂缝发育区也是微裂缝发育区,微裂缝发育受控于断裂构造,与断裂及大裂缝同向,以NE向为主.经模型观察,双重孔隙介质模型的水驱油方式为裂缝-部分基质孔隙驱油.微裂缝对开发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微裂缝可以改善基质渗流能力,另一方面微裂缝与大裂缝、断层形成断裂网络,对汪水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一特点,在微裂缝发育区域,应采用周期性注水以期提高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0.
窦让林  王磊 《断块油气田》2011,18(2):248-250
以深层高压低渗为特点的文13西油藏高含水后期井网不完善,二、三类层在弹性能童释放后得不到有效水驱动用,开发效果呈变差趋势.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基础地质研究,充分认识不同类型储层剩余油潜力及分布类型,通过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积极探索储层水驱开发效果及规律.在此基础上,依托集成配套工艺技术的攻关及应用,重新构建与开发...  相似文献   

11.
RMT测井技术及在断块油田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云桐 《测井技术》2003,27(Z1):41-43
油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确定水淹程度,找出高剩余油层段已成为保持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RMT储层评价仪作为一种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仪,它有2种可控操作模式:非弹性模式(C/O模式)和俘获模式(∑),其突出的优点是小直径、双源距、大晶体、多参数、多模式组合测井.在现河油区的整装块、复杂小断块、低渗油藏分别进行RMT非弹模式测井,通过实际资料分析,RMT测井技术在评价储层水淹特征,确定水淹程度以及求解剩余油饱和度等方面有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沈625块潜山油藏具有双重介质的复杂特点,开发中暴露出多种矛盾,通过注水可行性分析以及注水参数优化设计,给出了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并对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其中,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方式的应用对于新型注水开发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施后效果明显,可为同类油藏的注水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因具有自乳化特征,吉7井区稠油油藏常温注水开发水驱特征不同于稀油油藏和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驱油效率更高。基于吉7井区自乳化成因及乳化液特性分析,明确吉7井区水驱特征,认为吉7井区中含水期含水率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是油包水自乳化使水油比接近1。进一步提出稳定水油比是适用于稠油油藏水驱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保持水油比稳定在1可使稠油油藏采收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马王庙油田敏感性储层注水开发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马王庙油田含油层位为下第三系新沟咀组下段,储层敏感性较强,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敏感性的表现是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注水压力上升,油层吸水能力下降,注水井周围地层压力不断上升。针对这种现象,在研究储层特征的基础上,模拟矿场注水条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岩心水驱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水驱后,空气渗透率损失10.2%-34.6%,水测渗透率下降80%以上。水驱前后岩心对比测试表明,水驱后孔隙结构变差。通过相同储层、不同区块注水开发效果的对比分析,综合室内研究结果,总结出敏感性储层注水开发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启动压力梯度大,天然微裂缝较发育和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下降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日益突出,应用压力叠加原理研究地层压力分布规律,计算注采井间压力及压力梯度分布曲线,结合室内试验及现场测试确定的启动压力梯度值,确定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的合理排距,开展以强化注水、不稳定注水、沿裂缝线状注水、注水产液剖面调整为主的注采调整以及裂缝侧向加密调整,取得了明显稳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注水开发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中国东部某油田为例,讨论了注水开发对砂岩储孔浊结构的影响,孔隙结构参数表明,注水后砂岩储层的喉道平均直径和喉道直径中值明显增加,孔喉分布的峰态表明,由于注水开发的影响,喉道的分选程度降低,注水后,砂岩储层的退出效率降低,最小可流动孔喉直径增大,这表示流动主孔喉向大孔喉方向移动,而且流动主孔喉控制的孔隙体积也增加了,从而导致渗透率提高,注水后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均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项研究结果对提高采收率,尤其是对制订三次采油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东部某油田为例 ,讨论了注水开发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孔隙结构参数表明 ,注水后砂岩储层的喉道平均直径和喉道直径中值明显增加。孔喉分布的峰态表明 ,由于注水开发的影响 ,喉道的分选程度降低。注水后 ,砂岩储层的退出效率降低 ,最小可流动孔喉直径增大 ,这表示流动主孔喉向大孔喉方向移动 ,而且流动主孔喉控制的孔隙体积也增加了 ,从而导致渗透率提高。注水后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均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项研究结果对提高采收率 ,尤其是对制订三次采油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用常规的压力传播的导压系数公式预测的低渗透油田注水见效时间,通常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点,以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渗流公式为基础,求出地层稳定生产时径向流产量公式及压力分布公式,用物质平衡法求解出低渗透油田注水见效时间与注采井距的关系。低渗透油田压力波传播时间与压力梯度关系密切,注水见效时间与启动压力梯度成正比,与井距的立方成正比。该方法用于宝中区块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案实施后,实际注水见效时间与计算值相符。  相似文献   

19.
针对胜利油区储层类型和油藏:河流相正韵律沉积、三角洲沉积及复杂断块油藏,开展了不稳定注水机理研究及现场先导试验并推广应用。实践证明不稳定注水能够提高注水波及系数,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增油显著的特点,是一种深化二次采油、改善水驱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复杂小断块油藏立体井网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杂小断块油藏由于断块分割作用,断块碎小、形态各异.每个断块就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单元。开发上主要表现为油藏能量明显不足,且由于断块面积小,很难用完善的常规面积井网进行注水开发,致使油藏产量递减快。针对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地质和开发的特殊性,提出了以最大限度控制储量为前提,以“少井高产”为理念,以水平井控制优势油砂体,直井、定向井完善注采关系为布井方法的立体井网优化控制理论。在部署井网时,主要考虑断块平面几何形态、断块规模、油砂体空间分布特征等因素,同时考虑储层非均质性、渗透率方向性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实际小断块油藏的虚拟开发结果表明,基于立体井网理论的水平井一直井联合井网,较直井井网能够更好地开发复杂小断块油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