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的冷热电三联供是当前我国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主要形式,并提出了设计、实施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系统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在大型冷链物流中心工程项目上应用,冷热电三联供技术不仅保障该项目的冷热电供应,而且进一步提高供能的经济、安全和可靠性。项目一期建成后,年可节省标煤约3300t,节能率为34%,减排CO2达到11700t,减排率为54%,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监测某医院燃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CCHP)系统冬夏运行工况,获得冬夏季系统运行数据,并以运行数据为基准,分析系统运行状况,计算系统各设备运行效率及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以国家相关标准为依据,评价系统节能性.结果 显示:由于建筑实际负荷需求波动较大,CCHP系统内燃机全年折算满负荷运行小时数仅1508小时,未能达到国...  相似文献   

4.
通过北京南站项目的设计实践.研究了北京南站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对系统优化配置、运行策略等方面给出了研究成果,并对系统的节能性、环保性和经济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例举燃气空调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并分析上海发展燃气空调的经济性和可行性.指出应对燃气空调实施能效标识和最低准入制度.为促进上海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应发展高效燃气空调,并积极推广冷热三联供系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燃气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节能性和经济性为研究点,介绍了燃气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流程,分析了国内外热电冷联供系统的研究现状,并以某工业园区为例,通过与传统方案对比,具体计算和分析了采用联供系统取得的经济效益,最后根据作者实践经验,阐述了燃气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技术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区域供冷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区域供冷系统(DCS),论述了DCS与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的结合使后者得以扩大规模,使两者结合的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进一步提高。由于现有空调系统的一次能源以电为主,因而与集中供热相比,区域供冷不仅提高能源的终端利用效率,而且有帮助电网调峰的功能。在中国人口众多、居住密集的条件下,分布式能源系统与集中供热、区域供冷结合,将会促进10-100MW规模的第二代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集中供冷在我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各个方面的关注。采用污水源热泵系统回收城市污水中的热能,既开发了清洁能源,又降低了城市废热的排放,保护了环境。本文分析探讨了区域供冷中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并以湖南某区域供冷项目为例,介绍了污水源热泵系统的规模、装机配置、组成等,同时进行了经济分析。对今后区域集中供冷中采用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相对评价法对燃气冷热电联供(CCHP)系统不同配置方案的节能效益(节能率)进行了详尽分析,井对冷热电联供与直燃机供冷供热的能量消耗作了比较;对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效率(综合热效率)按不同配置方案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出了一些相关认识,供商榷研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燃气内燃机在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应用特点,分析了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运行模式、节能效果、经济性。并简述了燃气内燃发电机及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索高耗能的IDC机房能源供应方式,通过分析了比较某IDC机房的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与常规系统的能源供应方式的安全性和节能性,并分析了三联供系统对现行电子信息机房设计规范的适用性,探索开辟分布式能源系统在IDC机房应用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国外已取得长足发展,国内也已起步,并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简要阐述了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规划、设计时应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诸如:用户冷热电负荷的确定、制定合理的设备配置和运行模式、燃气供应能力与供应压力以及环保要求等。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CCHP系统应用中常见的十种类型的不同设备配置方式。对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国内推广应用方面也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国外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国内也已起步,并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DES/CCHP系统应用中的10种不同类型设备配置方式,及实际运行的工程案例,并对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国内推广应用和示范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工厂动力》2005,(4):18-26
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其靠近用户、能源梯级利用、能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有利于能源供应的安全可靠等诸多优势,正受到各国政府、企业界和能源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分布式能源系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能源综合应用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可有多种彤式,诸如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燃气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电站等等。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是城市能源结构改革的一种重要和优丧的技术解决方案,它既可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还能有效的调节城市燃气、电力的季节性峰谷差,因而也是城市能源结构的不可缺少的补充。燃气冷热电三联供也是解决城市区域性或建筑群或史中型建筑、公共建筑或工业企业的能源供应的一种节能效果显著、运行经济效益丧好的优丧方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我国已进入工程实施的起步阶段。因此,如何正确把握燃气冷热电三联供这一能源利用模式?如何准确把握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的节能、桎济和环保效益?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准确把握燃气三联供挂心设备(系统)的配置?等等,这些较深层次的问题的深入研究就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土力谨慎地推动燃气三联供技术在我国的顺利、健康发展。本刊编辑部将不定期地陆续刊出一些《论文摘编》,传达一些学者、专家和能源科技工作者的不同观点、论证和经验,供读者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先通过燃气轮发电机进行发电,再通过燃气轮机排出的高温烟气促使吸收式制冷剂工作,进行制冷,最后通过换热器所回收的温烟气的余热将生活用水加热,这就是冷热电三联供方式,它突显的是能源的充分利用,同时还能起到经济环保的作用,使得大力推广和应用。本文就对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热力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天然气内燃发电机组冷热电三联供(CCHP)能源系统及其发电机组设备特性,并以实际工程中发电机组参数为基础,在不同工况下,用发电性能、供热性能、环保特性等指标评价天然气内燃发电机组供能系统。结果表明,以天然气内燃发电机组为动力系统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数据中心中具有较好的热电特性,可达到较高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并且具有降低耗煤量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7.
燃气冷热电联供是我国推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良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一次能源的利用率、总热效率、节能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讨论了燃气冷热电联供是我国推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的能量消耗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节能率、总热效率或一次能源利用率的分析研究论证了“三联供”的系统、设备的优化配置的关键技术,并推荐供冷期应以余热吸收制冷机和电动压缩制冷机混合配置方案,该解决方案是节能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湘潭市城市中心区利用地表水地源热泵建成区域性能源系统.通过对城市中心区的整体规划,利用8万平方米水域的梦泽湖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为该区域内建筑夏季制冷、冬季供暖.地表水地源热泵利用了可再生能源,且系统能效比要高于传统中央空调系统,在运行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区域性能源供应站加上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工厂动力》2005,(3):15-26
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其靠近用户、能源梯级利用、能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有利于能源供应的安全可靠等诸多优势,正受到各国政府、企业界和能源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分布式能源系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能源综合应用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可有多种形式,诸如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燃气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电站等等。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是城市能源结构改革的一种重要和优良的技术解决方案,它既可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还能有效的调节城市燃气、电力的季节性峰谷差,因而也是城市能源结构的不可缺少的补充。燃气冷热电三联供也是解决城市区域性或建筑群或大中型建筑、公共建筑或工业企业的能源供应的一种节能效果显著、运行经济效益良好的优良方式。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我国已遵入工程实施的起步阶段。因此,如何正确把握燃气冷热电三联供这一能源利用模式?如何准确把握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的节能、经济和环保效益?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准确把握燃气三联供核心设备(系统)的配置?等等,这些较深层次的问题的深入研究就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谨慎地推动燃气三联供技术在我国的顺利、健康发展。本刊编辑部将不定期地陆续刊出一些《论文摘编》,传达一些学者、专家和能源科技工作者的不同观点、论证和经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