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以Al(OTf)3引发的1,3-戊二烯(PD)在二氯甲烷和正己烷中的阳离子聚合动力学。根据聚合反应引发速度快并呈现转化率不完全的实验事实,提出了快速引发活性中心浓度逐渐降低的非稳态假定,根据这个假定推导出的非稳态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与实验数据相吻合。在二氯甲烷中链增长反应速度大于在正己烷中的速度,而链终止反应在二氯甲烷中的速度小于正己烷中的速度,因此在二氯甲烷中聚合反应呈现较高的反应速率及转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Al(OTf03引发的1,3-戊二烯在二氯甲烷中的阳离子聚合引发过程。该发反应按引发剂中残余的质子给予体与引发剂形成的H2O/Al(OTf)3和HOTf/Al(OTf)3,引发体系按共引发机一进行,聚合反应因此存在由两种引发体系产生的两种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3.
采用以三氟甲基磺酸铝((CF3SO3)3Al)为引发剂,二氯甲烷为溶剂的阳离子聚合方法制备了聚(1,3-戊二烯)。  相似文献   

4.
Lewis酸引发的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lCl3,BF3.OEt2,TiCl4和AlB3等Lewis酸为引发剂,在不同溶剂中于30℃引发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实验结果表明,AlCl3和BF3.OEt2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AlCl3引发的聚合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但聚合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交联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CH3)3SiCl/EtAlCl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阳离子引发体系Me3SiCl(TMSCl)EtAlCL2在正己烷中引发的1,3-戊二烯(PD)聚合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EtAlCl2引发的PD聚合反应中引入TMSCl后大幅主提高了聚合物产率,同时使聚合反应速率明显提高,在「TMSCl」/「EtAlCl22」=0-1范围内,TMSCl/EtAlCl2体系制备的聚合物分子量高于EtAlCl2引发制备的聚合物,这些结果表明Me3SiCl/EtA  相似文献   

6.
7.
采用以三氟甲基磺酸铝((CF3SO3)3Al)为引发剂,二氯甲烷为溶剂的阳离子聚合方法制备了聚(1,3-戊二烯)。用IR、1HNMR和13CNMR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基于聚合物1HNMR谱对聚合物链结构进行了定量计算,聚合物环状和线型链结构分别占54%和46%,而线型链中的5种结构单元:反-1,4、顺-1,4、反-1,2、顺-1,2和3,4结构分别为23%、10%、10%、1%和2%。  相似文献   

8.
聚双环戊二烯(PDCPD)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原料来源易得,用途广泛,但其均聚物的抗冲击性、溶解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将双环戊二烯(DCPD)与环烯烃共聚形成新的复合材料能够提高其抗冲强度、耐高温性等,使其具有独特的性能。综述了DCPD与环烯烃共聚合反应的机理,所采用的不同催化体系,以及国内外对DCPD与环烯烃共聚反应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9.
以AlCl_3、BF_3·OEt_2、TiCl_4和AlBr_3等Lewis酸为引发剂,在不同溶剂中(正己烷、二氯甲烷、甲苯)于30℃引发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实验结果表明,AlCl_3和BF_3·OEt_2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AlCl_3引发的聚合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但聚合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交联产物的生成。用甲苯作溶剂时交联反应可以被抑制。IR和 ̄1HNMR结果表明,甲苯作为聚合反应的链转移剂参与了链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10.
间戊二烯单体与苯乙烯可以通过阴离子共聚合实现特殊交替序列结构共聚物,此类材料在高抗冲击性树脂和增韧材料方面有特殊用途。本文利用苯乙烯(ST)、间戊二烯(PD)和对甲基苯乙烯(MST)的阴离子共聚合方法,通过“一步法”制备了新型序列共聚物,并对聚合动力学及共聚物微观序列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均聚单体活性ST>MST>>PD,聚合反应动力学级数n=1,单体均可以定量转化;1H-NMR在线分析表明,PD/ST和PD/MST共聚单体等摩尔消耗,结合竞聚率数据推测PD倾向与苯乙烯类单体均可形成交替结构,且PD主要是1,4-加成方式嵌入主链;三元共聚活性可控程度极佳,相对分子质量与转化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子量分布低于1.10;三元共聚物中间戊二烯组成(FPD=0.5)似乎与转化率无关,但ST和MST共聚单体含量均与转化率成线性关系;基于PD独特的二元交替共聚行为,推测了可能共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以三氟甲基磺酸铝(CF_3SO_3)_3Al为引发剂,正己烷为溶剂,通过阳离子聚合,合成了1,3-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用IR、 ̄1HNMR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用SEC(GPC)对共聚物分子量进行了表征,对共聚物的环化度也进行了研究,用Kelen-Tudos方法测定的共聚合反应体系苯乙烯(M_1)和1,3-戊二烯(M_2)的竞聚率分别为γ_1=2.1,γ_2=0.6。  相似文献   

12.
无皂阳离子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在无乳化剂条件下,加入少量的阳离子单体N,N-二甲基,N-丁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溴化铵,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作用下,合成了一系列粒子分散均一,表面干净的阳离子乳液,深入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共聚单体浓度,防子强度及pH值对粒径,粒子数目,粒子表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以上各因素来控制胶乳粒子的粒径, 子数目,而粒子表面电荷密度是由共聚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离子强度  相似文献   

13.
分别在亚乙基双 (茚基 )二胺化铪茂 (简称 1)和异亚丙基 (环戊二烯基 ) (1-芴基 )二甲基锆茂 (简称 2 )催化作用下 ,对乙烯 (E)与 1-己烯 (H)无规共聚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单体浓度比 [H]/ [E]较小时共聚合速率随单体浓度比增加而增加 ,进一步增加单体浓度比则导致共聚合速率降低。催化体系 1/ Al(i Bu) 2 H/ [Ph3C][B(C6 F5 ) 4](3)催化共聚活性比 2 / MAO高得多。两单体竞聚率乘积 (r E× r H)小于 1,表明聚合物为无规共聚物。两催化体系共聚合能力相当。 DSC分析显示 ,共聚物具有较宽的熔融峰 ,甚至出现双熔点。与催化体系 2 / MAO相比 ,1 /Al(i Bu) 2 H/3催化共聚物具有更高的分子量和更宽的密度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4.
苯乙烯与丙烯酸酯在微乳液中的共聚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以γ射线和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苯乙烯(St)/丙烯酸甲酯(MA),St/丙烯酸丁酯(BA)在微乳液中共聚合,微乳液共聚合与本体共聚合相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种引发剂之间也不相同,在微乳液共聚合的聚合初期,BPO引发时,共聚合场所为大聚合物粒子的内核;而γ射线引发时,为单体溶胀胶束的乳化剂层。  相似文献   

15.
对甲基苯乙烯阳离子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EC1/SnCl4/CH2Cl2/Bu4N^ Br^-/-15℃体系进行了对甲基苯乙烯阳离子聚合。分别研究了Bu4N^ Br^-浓度、溶剂极性和单体浓度等对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甲基苯乙烯聚合速度非常快,5min即能完成反应;溶剂极性对聚合速度影响较大,溶剂极性降低,反应速度减慢。在 纯的非极性溶剂中,聚合物为多峰分布;在纯CH2Cl2中,Bu4N^ Br^-用量从0.005mol/L到0.05mol/L对对甲基苯乙烯的聚合无影响。在极性较低的体系中,Bu4N^ Br^-对聚合影响很明显,聚合速度显著降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交窄;在本聚合体系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向单体的链转移,不是活性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