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三种不同缓冲包装结构对油桃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蕾  张琳 《包装工程》2005,26(6):25-27
研究了三种缓冲包装结构(A、B、C)在各自的共振频率下定频振动15min对油桃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包装效果是A>B>C.包装结构A可保证90%的油桃在运输中不受振动损伤.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运输过程中的振动胁迫对双孢蘑菇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新鲜的双孢蘑菇为原材料,在振动频率为180 r/min(3 Hz)条件下,对双孢蘑菇分别进行1 h和2 h的振动处理(以未经振动的蘑菇作对照),探究在3℃冷藏条件下振动胁迫对双孢蘑菇气体成分、质构特性、外观和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胁迫能明显加快双孢蘑菇的呼吸速率,使得包装内部O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振动胁迫加速了蘑菇的软化、褐变以及感官评分的下降,且振动时间越长,双孢蘑菇品质劣变进程越快。研究结果有望为双孢蘑菇以及食用菌的物流保鲜与包装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模拟了公路运输草莓的汽车在运输过程中的机械振动情况,研究了机械振动对草莓后期贮藏品质的影响。通过扫频振动实验,测得了所选草莓包装件的固有频率为20.5 Hz。在17 Hz、19 Hz、20.5 Hz、22 Hz以及24 Hz 5种频率下,分别进行了草莓的定频振动实验。以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经机械振动后的草莓在0℃、5℃以及10℃贮藏时的品质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经过机械振动后贮藏的草莓,品质的变化是机械振动频率与贮藏温度相互耦合的结果;贮藏温度相同时,经历了固有频率振动的草莓最不易保存,在0℃下贮藏9天后,硬度降低了15.5%,而MDA含量增加了30%;在相同的振动频率下,0℃保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激励频率对悬臂梁结构疲劳特性的影响,本文针对LY12铝合金悬臂梁在不同频率(139Hz、141Hz、143Hz)激励下进行了同一应力水平的振动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的疲劳特性在不同频率激励下存在差异。在激励频率高于固有频率振动时,结构疲劳寿命最长;激励频率低于固有频率振动时,结构疲劳寿命较短;在固有频率振动时,结构疲劳寿命最短。  相似文献   

5.
信号采集仪运输包装件缓冲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对信号采集仪包装件进行振动试验和跌落试验,研究了纸浆模塑缓冲衬垫的抗振和缓冲能力.研究发现:在定频(频率4.6Hz)振动试验中,激振加速度为7.5m/s2时,产品振动响应的最大加速度为1.32g,包装件并没有发生失效、失灵或商业性破损.在扫频振动试验中,测得其共振频率分别为34.80Hz(包装件平放)和29.16Hz(包装件立放).在跌落实验中,面跌落的最大冲击加速度峰值为67.98g;棱跌落的最大冲击加速度峰值为61.50g;角跌落的最大冲击加速度峰值为24.05g.跌落实验后产品发生了严重破损.即包装件可以通过振动试验,但是在跌落试验中会产生严重损坏,所以此包装为欠包装.  相似文献   

6.
卢立新  孙聚杰  王军   《振动与冲击》2012,31(2):43-46
瓦楞纸板作为产品运输包装的承载与缓冲基础材料,其使用过程中的性能保持性至关重要。运输振动将引起纸板疲劳破损,导致其相应性能的变化。对单瓦楞纸板进行加速度为0.5-2.0g、振动频率为20Hz的疲劳振动试验;进行瓦楞纸板的准静态压缩、跌落冲击试验,测定其承载能力与冲击加速度。结果表明,随着振动次数、振动强度的增加,纸板的承载能力、剩余屈服应力显著降低,缓冲性能下降。在此基础上,基于瓦楞纸板冲击试验数据,分析不同振动次数对瓦楞纸板的冲击最大加速度和缓冲系数的影响,获得了瓦楞纸板冲击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振动次数、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振动次数三维关系。研究表明瓦楞纸板存在疲劳破坏效应,研究结果为瓦楞纸板的疲劳缓冲包装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疲劳振动对瓦楞纸板承载能力与缓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对瓦楞纸板进行疲劳振动试验,测定分析振动次数、加速度对瓦楞纸板承载能力、缓冲性能的影响,并与未经振动材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振动次数、振动加速度的增加,瓦楞纸板剩余屈服应力减小,缓冲系数增大,其中在小应力阶段缓冲系数变化不大,在大应力阶段,缓冲系数显著增大.进行频率20Hz、加速度为2.0g、80000次振动试验后,瓦楞纸板承载能力下降了38.88%,静态应力0.012MPa下的缓冲系数增大了46.37%.缓冲包装设计时,应考虑疲劳效应对瓦楞纸板衬垫缓冲性能的影响,以确保实现预期缓冲包装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仲晨  周丽娜  刘莉  夏征 《包装工程》2023,44(9):206-212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叠层结构瓦楞纸板,解决传统瓦楞纸板耐反复冲击性能较差等问题,获得缓冲及防振性能提升的包装用新型瓦楞纸板。方法 首先设计新型纸板芯纸结构;其次设定新型纸板和传统纸板参数,并手工制作试样;最后对这2种纸板分别进行动态缓冲性能试验和随机振动试验,对比分析2种纸板性能。结果 动态缓冲性能对比试验表明,在不同跌落高度下新型纸板的缓冲性能优于传统纸板;在反复冲击条件下,新型纸板的累积缓冲性能亦优于传统纸板的。随机振动试验表明,新型纸板的减振区间为63.4~200 Hz,而传统纸板在5~200 Hz内无减振现象;新型纸板在40 Hz左右的振动传递率达到峰值4.2,传统纸板的固有频率为163 Hz,新型纸板在此频率下弹性模量相对较小;新型纸板用于公路、铁路运输包装设计时应避开40Hz的共振频率。结论 与传统纸板相比,新型纸板的动态缓冲性能及减振性能均有提升。  相似文献   

9.
王妮睿  尤飞  江智 《包装工程》2020,41(5):172-177
目的研究猕猴桃在运输过程中振动特性以及机械损伤的影响因素,为增强水果运输包装的防护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扫频振动实验检测猕猴桃的共振频率;基于正交实验分析法进行猕猴桃的定频振动实验,分析振动加速度、包装缓冲材料、振动时间和堆码层数等因素对表面损伤指数和振动传递率的影响,从而获得造成猕猴桃机械损伤的敏感因子。结果当振动加速度为0.15g时,猕猴桃的共振频率为85.2Hz;采用纸屑作为缓冲材料的整体包装,猕猴桃的受损程度最小,其振动传递率也较小。结论对表面损伤指数和振动传递率影响最大的因子均为缓冲包装结构,纸屑衬垫和EPS衬垫的缓冲性能优于PET衬垫。振动传递率越大,表面损伤指数越大。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不同内包装对运输过程中黄花梨的保护效果.以及运输结束后市售条件下对黄花梨品质的影响.并对市售条件下,黄花梨的颜色,硬度和果胶酶活性及果胶含量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运输过程中黄花梨在2~5Hz和15~20Hz波段存在功率谱(PSD)振动峰值.根据结果,网袋包装起到更好的减振作用,并能够更有效的降低黄花梨的机械损伤(P<0.05).这使得网袋包装可以更好的保持市售条件下,黄花梨的果皮颜色和果肉硬度,维持较低的果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从而减少了果胶分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常温环境下不同保鲜袋包装处理对油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黄心油桃为实验材料,比较相同厚度的聚丙烯(PP)、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和聚乙烯(PE)薄膜包装袋对油桃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薄膜包装材料。结果采用3种保鲜袋包装对油桃果实的贮藏品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处理组的油桃果实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腐烂褐变;未包装的油桃果实很快失去了食用价值,在贮藏12 d时褐变指数为4.5,腐烂率为65.33%;采用BOPP保鲜袋包装的油桃果实在贮藏12d时褐变指数仅为2.3,腐烂率仅为32.29%,果实出汁率保持在58%以上;BOPP保鲜袋包装处理的油桃果实在出汁率、TSS、TA、Vc、MDA等营养指标和衰老指标上均不同程度优于PP和PE保鲜袋包装的油桃果实。结论采用BOPP薄膜材料包装的油桃果实在常温贮藏下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有效地延长了油桃果实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猕猴桃在5种不同电商包装形式内的振动响应和损伤情况,为猕猴桃电商包装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方法 以“红阳”猕猴桃为研究对象,对目前市场常见的5种形式的猕猴桃电商包装(EPE衬垫、EPS衬垫、PET带盖托盘、瓦楞隔板和EPE网套)分别进行扫频振动和随机振动试验研究,获得各包装内猕猴桃的共振频率、振动传递率、果品损伤面积、硬度、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参数,分析包装形式对猕猴桃果实振动响应和振后损伤的影响。结果 PET带盖托盘和EPE网套包装下猕猴桃的共振频率较小,在20~30 Hz,处于公路运输振动范围内,易发生共振受损。瓦楞隔板包装的猕猴桃共振频率最大,在50~75 Hz内,受到的振动能量较低。5种包装下猕猴桃的振动传递率从大到小为EPE网套、EPE衬垫、瓦楞隔板、EPS衬垫、PET带盖托盘,PET带盖托盘包装的振动传递率最低,为1.68,隔振效果最好;EPE网套和EPE衬垫包装的振动传递率较高,为3.16~3.72,隔振效果较差。振后24 h果实硬度下降了13.5%~48.7%、软化率提高了9.0%~40.4%、质量损失率提高了6.7%~10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CC)提高了3.2%~15.0%、损伤面积为981~6 931 mm2。结论 5种包装中PET带盖托盘包装对果实的保护效果最佳,瓦楞隔板和EPE网套包装的保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水石流冲击信号能量分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泥石流冲击谱是泥石流固液两相介质运动特性的综合表征,探索泥石流冲击信号的能量大小及其分布特性是合理确定泥石流冲击荷载的关键环节。运用自行研制的试验模型,实施了15种试验工况的泥石流冲击试验,获取了85 000多个测试数据。依据固相比为0.16、粒径组为0.8~1.5 cm水石流冲击测试结果,运用db8小波基变换对试验结果进行8层小波分解,得到频率范围分别为0~0.195Hz,0.195~0.391 Hz,0.391~0.781 Hz,0.781~1.562 5 Hz,1.563~3.125 Hz,3.125~6.25 Hz,6.25~12.5 Hz,12.5~25 Hz和25~50 Hz共九个频率段的冲击信号,据此揭示了不同频段冲击信号能量分布规律。从低频段至中高频段水石流冲击能量非线性衰减,90%以上的冲击能量分布在小于0.195 Hz的低频部分;水石流在中高频段的冲击能量总体呈衰减分布,但在频段三和频段六出现较显著峰值,表明水石流也存在一定阵流现象;水石流中固相粒径越小,低频段至高频段的冲击能量衰减速度越慢。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实施泥石流冲击荷载精细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小波分析方法对5种浆体黏度、5种固相比与4种颗粒粒径组合的85组泥石流冲击室内模型实验所得冲击信号进行消噪、时频处理,通过对降噪的泥石流冲击信号进行冲击能量计算并分析实验中泥石流冲击能量与频谱间关系。结果表明,随浆体黏度、固相比及颗粒粒径增大,泥石流冲击信号能量呈增长趋势,且相同浆体黏度下固体颗粒粒径大于1.3~1.5 cm时,泥石流冲击能量增幅明显。将冲击信号分解为9个频段(0~1.958 Hz、1.958~3.906 Hz、3.906~7.812 Hz、7.812~15.625 Hz、15.625~31.25 Hz、31.25~62.5 Hz、62.5~125 Hz、125~250 Hz、250~500 Hz),泥石流冲击信号96%以上能量聚集在频率0~1.958 Hz的低频段a8内。该结果对推动泥石流动力特性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 critical-velocity behavior of oscillatory superfluid 4He flow through a 2 × 2-μm aperture in a 0.1-μm-thick metal foil has been studied from 0.36 to 2.10 K at frequencies from less than 50 Hz up to above 1880 Hz. The pressure remained less than 0.5 bar. In early runs during which the frequency remained below 400 Hz, the critical velocity was a nearly-linearly decreasing function of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roughout the region of temperature studied. In runs at the lowest frequencies, isolated 2π phase slips could be observed at the onset of dissipation. In runs with frequencies higher than 400 Hz, downward curvature was observed in the decrease of critical velocit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above 500 Hz an alteration in supercritical behavior was seen at the lower temperatures, involving the appearance of large-energy-loss events. These irregular events typically lasted a few tens of half-cycles of oscillation and could involve hundreds of times more energy loss than would have occurred in a single complete 2π phase slip at maximum flow. The temperatures at which this altered behavior was observed rose with frequency, from ~ 0.6 K and below at 500 Hz, to ~ 1.0 K and below at 1880 Hz.  相似文献   

16.
贮藏温度及包装薄膜对青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曹菲  张蕾  田春燕 《包装工程》2004,25(6):33-35
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和薄膜包装袋对青菜采后贮藏期间生理品质变化的影响,测定了薄膜的透气率和青菜的失重率、呼吸强度、维生素C含量,并进行了感官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贮藏和薄膜包装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抑制青菜的呼吸速率,减少营养成份的损失,延长青菜的货架寿命.同时,使用LDPE无孔密实袋(0.04mm)包装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感应淬火热处理工艺对10CrNi3MoV对称球扁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CrNi3MoV对称球扁钢的淬火温度随着感应淬火轨道频率的提高而显著降低,控制轨道频率7~11 Hz,即可控制球扁钢加热温度840~890℃。感应淬火温度和淬火水量对球扁钢的力学性能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感应淬火温度的提高以及淬火水量的降低,腹板部位的屈服强度显著降低,低温韧性变化不明显。二次调质热处理时钢的屈服强度显著降低,应提高钢的奥氏体化温度及奥氏体化均匀程度。感应加热淬火时,高温停留时间短,奥氏体化程度低,淬火后获得了细小的马氏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钢的屈服强度较加热炉加热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微穿孔板(MPP)、聚氨酯泡沫(PU)、丁腈橡胶(NBR)和空腔(AG)为原料,根据不同的结构顺序分别制备出MPP-AG共振结构、MPP-PUFM层状结构、MPP-AG-NBR-PUFM多层结构材料和NBR-PUFM-MPP-AG多层结构材料,研究了MMP穿孔率、PUFM厚度、泡沫层孔径、泡沫厚度和结构交替顺序对复合...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航船以及禁渔政策对我国近海海域低频环境噪声特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青岛近海航道区域和非航道区域的海洋环境噪声在25~500 Hz频段实测数据的1/3倍频程功率谱密度。结果表明,在30~100 Hz频段,航道附近海域海洋环境噪声谱级比非航道海域高大约5~10 dB;非禁渔期在150~400 Hz频段的海洋环境噪声谱级比禁渔期高大约4~5.5 dB。文章获取的近海低频环境噪声谱级特性,对了解和利用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近海环境噪声低频特性具有较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