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鲜叶摊放贮存设备发展简史岳鹏翔,陈椽(安徽农业大学农工系,合肥230036)鲜叶摊放贮存设备是绿茶初制加工的前处理设备,用以摊放和保管刚采摘的鲜叶。茶树上采下的鲜叶,由于呼吸作用会发热,致使成分损耗、鲜度下降,经过适度摊放能改善绿茶品质。因此,鲜叶摊...  相似文献   

2.
萎凋槽及直热式热风炉的应用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萎凋槽是60年代研制成功的一种红茶初制萎凋设备,目前仍在红茶产区广泛使用。由于萎凋槽是利用炉灶产生的热风来萎凋鲜叶的,所以,炉灶结构和性能与萎凋槽的作业效率及红茶品质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萎凋工艺与银杏叶茶品质改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林 《茶苑》2003,(2):7-9
通过在杀青工序前增加萎凋工序,可使叶子中的青腥气味减轻,直至消失并出现花香。萎凋使得叶内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有明显的改进。试验还表明,不同萎凋处理方式对银杏叶茶品质的改进效果不同;不同采收季节其品质改进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5.
以凫早2号(C.sinensis cv.Fuzao 2)鲜叶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摊放处理对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并结合呈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摊放处理组共检测出16种游离氨基酸;不摊放处理组仅测得12种游离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以及酪氨酸均未检出;含量较高的为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以及精氨酸;...  相似文献   

6.
探究萎凋过程中乙烯利溶液对离体茶鲜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贵州省自主培育品种“黔茶1号”为试材,设置对照组、喷施乙烯利组及喷施乙烯抑制剂组。采用邻苯二甲醛(ophthalaldehyde,OPA)法、9-芴甲基氯甲酸酯(9-fluorenylmethyl chloroformate,FMOC)法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衍生检测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鲜爽味氨基酸含量随萎凋时间延长而减少,甜味、苦味氨基酸含量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3类呈味氨基酸含量在萎凋期间对喷施乙烯处理响应不同。萎凋期间,鲜味氨基酸含量受乙烯诱导上调,差异显著发生在4、8 h;甜味氨基酸含量在各处理间总体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组苦味氨基酸含量在4、8 h无显著变化,12、20、24 h含量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鲜味氨基酸以茶氨酸为主,除谷氨酸含量在4 h时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外,茶氨酸、天冬氨酸及谷氨酸含量受乙烯诱导上调。甜味氨基酸中丝氨酸、脯氨酸含量不受乙烯调控,甘氨酸含量受乙烯诱导上调,丙氨酸含量不完全受乙烯调控。苦味氨基酸中组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及亮氨酸含量受乙烯诱导上调。因此,萎凋期间喷施乙烯利溶液可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萎凋对茶叶水分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叶绿素荧光仪Imaging PAM对福云6号7个萎凋时间点进行水分含量测定及叶绿素荧光测定。结果不同叶位叶片萎凋过程的水分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同叶位之间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萎凋后期呈显著差异;叶片水分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初始荧光F_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NPQ)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合潜在活性F_v/F_0、电子传递效率(electrontransferrate,ETR)、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鉴于上述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叶片水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初步认为F_0、NPQ、F_v/F_m、F_v/F_0、ETR和Y(Ⅱ)作为茶树鲜叶萎凋过程中水分胁迫程度的指标是可行的,对鲜叶萎凋过程的在线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一种模块化集成式茶叶加工自动萎凋机,采用PLC系统控制,对其风机、加热元件、电机传动、检测原件等进行时时监控、反馈及调节,保持适合茶叶萎凋的理想环境,实现了茶叶生产流程的自动化运行、工艺参数精准化执行、生产进程智能化调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福建白茶市场销售量大幅增加,为了提高白荼的产量和品质,白茶的制作工艺和设备不断更新.文章介绍了萎凋房、萎凋机和萎凋槽等三种萎凋设备的特点及其对应的白荼加工技术,分析不同萎凋设备的优缺点,为白荼生产企业购置安装相应萎凋设备,提升白茶的品质和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枸杞鲜叶为原料,在杀青工序前增加室温自然摊放萎凋工序,可明显减轻枸杞叶茶的青腥味,增加枸杞叶中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改进枸杞叶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提高枸杞叶茶品质;但萎凋也降低了枸杞叶中的类黄酮、多酚和VC等活性成分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枸杞叶的最适萎凋时间为7 h.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萎凋通氧量对鲜叶常规生化成分和酶活性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以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设置21%O2,40%O2,59%O23个通氧量梯度,对不同含水率的萎凋叶、揉捻叶、发酵叶、足干叶等进行取样,测定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可溶性糖、咖啡碱、水浸出物及儿茶素组分等含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性,以及足干叶的茶色素,并对成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制茶过程中鲜叶含水率的逐渐下降,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及儿茶素组分等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黄酮和咖啡碱含量呈上升趋势;萎凋过程中鲜叶的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等含量均呈前期逐渐下降,后期略有回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含量逐渐下降,咖啡碱含量逐渐上升,多酚氧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萎凋末期样和足干样的常规生化成分含量与萎凋通氧量呈正相关,而酯型儿茶素组分含量和儿茶素总量以40%O2处理最高,59%O2处理最低;多酚氧化酶活性以59%O2处理最低,其它两个处理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活性与萎凋通氧量呈正相关。成品茶的茶黄素组分和总量、茶红素含量以及感官审评总分均以59%O2处理最优,40%O2处理次之,21%O2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对福鼎、金观音和黔茶1号3个贵州代表性品种萎凋处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不同萎凋期茶鲜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动态变化,结合味道活性值和特殊氨基酸分析,探究不同品种萎凋期游离氨基酸差异,增加对品种适制性的理解.结果表明,萎凋期间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必需氨基酸占比均值黔茶1号最高(33.200%),金观音次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红茶,尤其是一些特色优质红茶备受青睐,汝城白毛茶作为湖南特色茶树资源,所加工的红茶特色鲜明。为充分发挥汝城白毛茶特色资源的特色,探明其红茶适宜性、个性化加工技术,该研究以春季一芽一叶为原料,从萎凋(A因子4水平)和发酵(B因子7水平),进行2因素不同水平的L28(41×71)共28个处理,对在制品叶象指标、成品感官审评、各单项评分、品质成分等进行分析,重点探讨萎凋、发酵对汝城白毛茶红茶品质特征的影响及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加工红茶采用中、偏重萎凋,萎凋至含水量56%~60%为佳,发酵时间以6~8 h为宜。通过该参数萎凋和发酵加工而成的红茶呈现出金毫满披,花蜜香浓郁,红浓明亮,滋味浓、强(醇)、厚、鲜、爽、甘等优质红茶特点,具湖南红茶"花蜜香、甘鲜味"核心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机采大宗茶鲜叶长短不一、老嫩不同,以此为原料制得的茶叶品质较低,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抛掷式大宗茶鲜叶分级机,该机由分级槽体、传动机构、摇杆和机架等部分组成,通过抛掷的方式对茶鲜叶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使用第二批次茶鲜叶进行分级,投叶量为5kg/min、振动频率为50Hz时,分级机的平均分净率最高,达79.04%,挂网率为3.60%。可见,该机能较好地实现机采大宗茶鲜叶的分级。   相似文献   

15.
大宗茶鲜叶原料分级机的研制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采大宗茶鲜叶长短不一、老嫩不同,以此为原料制得的茶叶品质较低,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抛掷式大宗茶鲜叶分级机,该机由分级槽体、传动机构、摇杆和机架等部分组成,通过抛掷的方式对茶鲜叶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使用第二批次茶鲜叶进行分级,投叶量为5kg/min、振动频率为50Hz时,分级机的平均分净率最高,达79.04%,挂网率为3.60%.可见,该机能较好地实现机采大宗茶鲜叶的分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3种萎凋环境对白茶含水量与常规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福鼎大白茶一芽二叶新稍为原料,采用传统室内自然萎凋、抽湿萎凋和空调萎凋3种萎凋方式,测定萎凋过程中茶叶含水量、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 3种萎凋方式的茶叶含水量在萎凋24~32 h期间均迅速降低,尤其是抽湿萎凋,从44.11%降至16.03%;茶多酚含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整体变化范围小;与鲜叶对比,室内自然萎凋和抽湿萎凋中茶叶的黄酮类含量均显著增加,三者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皆有显著增加,增幅为78.97%~110.3%;萎凋结束时,室内自然萎凋和抽湿萎凋的黄酮类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皆显著高于空调萎凋。结论 抽湿萎凋的茶叶在32h时水分含量基本达到萎凋叶标准,且氨基酸和黄酮类含量均在较高水平,说明抽湿萎凋具有成为效率与制优率兼备的潜能,本研究为提高白茶萎凋工效和毛茶制优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红茶萎凋处理温湿度条件对PPO、POD及茶多酚和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控制不同温湿度进行萎凋,然后在较理想的揉捻、发酵、干燥条件下制成红茶。检测加工期间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茶多酚、茶色素含量。研究表明:不同温湿度处理萎凋期间PPO活性与萎凋叶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对湿度(RH)70%萎凋制得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最高,红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形成茶色素类与PPO、POD活性关系紧密,并且萎凋叶POD活性与成品茶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分析茶鲜叶品质,快速直观评价鲜叶等级,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茶鲜叶中含水率、全氮量和粗纤维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通过分析近红外光谱-鲜叶内含成分-鲜叶等级间相关性,得到鲜叶等级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茶鲜叶中含水率、全氮量、粗纤维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109,0.8989,0.8895,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361,0.103,0.195,鲜叶等级NIR模型的判别率为93.10%,模型有较高的预测性能。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的SNIR-2101茶叶品质分析仪适用性良好,这为茶鲜叶品质分析和等级快速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系统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对茶鲜叶的细胞结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超高压处理可导致茶鲜叶细胞形态发生变化,600MPa压力下,细胞形态溃缩明显,出现细胞液溶出;②在处理温度为37℃,处理时间为10min条件下,经500MPa以上超高压处理的茶鲜叶,多酚氧化酶比活性显著下降;③压力为600MPa,保压时间为5min时,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分别为鲜叶质量的9.14%和1.35%,分别比对照样提高24%和42%;④超高压能增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溶出,但压力过高和处理时间过长又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20.
沈善登 《中国油脂》1994,19(1):23-26
本文根据笔者调试茶饼浸出油厂的经验,介绍了导致烘干阶段物料成团、结块的关键因素─—水份含量、温度高低,并就保证茶饼浸出正常生产的预处理工艺、蒸烘设备等问题,阐述了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