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NGN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ITU提出NGN概念以采,NGN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作为下一代网络标准的框桨它凝聚着电信业对下一代网络的各种需求。人们对NGN的理解和定义各不相同直到2003年.ITU才给出了NGN的明确定义,虽然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各种号称NGN韵软交换产品.但是NGN并没有标准.甚至没有一个体系结构框架,2004年.ITU决定在第三代移动通信3GPP的IMS基础上发展NGN.此举不仅使NGN有了一个明确的体系结构.也促进了固定和移动通信NGN标准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侯自强 《世界电信》2005,18(7):27-29
自从ITU提出NGN概念以来.NGN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作为下一代网络标准的框架,它凝聚着电信业对下一代网络的各种需求。人们对NGN的理解和定义各不相同,直到2003年ITU才给出了NGN的明确定义。虽然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各种号称NGN的软交换产品,但是NGN并没有标准,甚至没有一个体系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3.
《现代有线传输》2005,(4):103-103
ITU—TSG13研究组定于2005年8月29日~9月9日在日内瓦召开全会。SG13被确定为ITU—T的NGN及卫星通信牵头研究组,该研究组内共设四个工作组,15个研究课题,分别为:NGN项目协调及计划发布(Q1),通用网络术语(Q11),公共数据网络(Q13);NGN原理及功能体系架构(Q3),NGN的移动性及固定-移动之融合(Q6),IPv6对NGN的影响(Q9),卫星与陆地系统以及下代网络(NGN)的互操作性(Q10),NGN安全(Q15);  相似文献   

4.
金伟  徐贵宝 《世界宽带网络》2007,14(8):46-46,48,49
早在2003年.ITU—TSG13就已经开始了下一代网络相关标准研究工作,而且在2004年还设立了专门的NGN焦点组。ITU—T对下一代网络的研究是以建立GII(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的.并将GII称为“计算机、电信和广播电视三种技术融合的中心“。此后,三网融合概念逐渐浮出水面,并逐渐形成了计算机、电信和广播电视三大网络通过融合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门汝静 《通信世界》2004,(32):42-43
目前,NGN已经成为全球电信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各大标准组织都对NGN的相关问题积极研究。为了加快NGN全球标准的制定工作,国际电信联盟ITU还特别成立了NGN重点小组,以期在明年年中推出NGN的全球标准。各运营商对NGN的到来似乎已经迪不及待,纷纷制定了NGN的发展计划,描述了他们对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蓝图。本就全球NGN的发展现状,从亚洲.美国和欧洲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运营商,对他们发展NGN的实施策略进行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运营商开展,建设NGN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目前,下一代网络(NGN)的体系架构已经成为各国际标准组织的研究热点。ITU和ETSI都认为IMS的体系架构具有与接入无关、能够提供多种业务的特点,是NGN的核心结构,并在IMS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支持固定和移动综合接入的NGN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7.
杨然 《世界电信》2005,18(7):30-32
NGN的标准步伐正在大大加快.包括ITU,ETSI,IETF及3GPP等标准组织和多个论坛正在广泛合作,积极推进NGN标堆化。以IMS为重点的NGN标准得到快速发展.介绍了英国电信的21世纪网络战略。从经济与商业模式、技术以及管制三个方面。论述了NGN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NGN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组化的IP平台上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业务是电信网络的发展趋势,随着这种趋势的日益明显,市场对全球性的NGN标准提出了非常迫切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ITU及时整合各方面资源,并在2004年6月的13组会议上组建了新的NGN专题组(FGNGN),以应对这种需求。在此之前,SG13专题组已经完成的课题包括:NGN概述;NGN总体原则和通用参考模型;NGN总体要求;NGN功能要求及其体系架构;NGN融合技术方案;NGN移动性管理要求及其体系架构;NGN用户可管理的IP网络;NGN网络融合;PSTN向NGN的演进;NGNQoS总体要求和网络性能要求;NGN端到端要求及其体系架构;集中控制资源的端到端QoS架构;基于以太网接入的QoS架构;基于IP接入网的QoS架构;异构网络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9.
NGN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已经提出多年,业界有诸多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为了加快NGN的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的进程,ITU在2004年年初召开关于NGN的会议上,给出了NGN的定义并推出了12个标准建议草案.本文对NGN的定义和部分标准建议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来自25个国家的150多名代表相聚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讨论与下一代网络NGN有关的标准化及管制问题。本次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与联邦电信组织CT0联合组织、斯里兰卡电信管制委员会TRC负责承办的研讨会在与该地区的行业投资者交流方面以及NGN标准化之后的问题等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参会者同意邀请ITU建立一个基于Web的NGN网关,将ITU的三大部门(标准化部、无线通信部、发展部)内的NGN活动链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随着NGN技术和Everything over IP的发展,网络安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ITUX.805标准定义的3层3面8个维度的端到端安全体系架构是开展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基础。NGN有安全策略,认证、授权、访问控制和审计,时间戳与时间源等安全需求;NGN按照逻辑方式和物理方式对网络进行划分,形成不同的安全域对应着特定的安全策略。通过身份识别、认证与授权,传送安全,访问控制,审计与监控等安全机制,实现网络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传统PSTN网和NGN网络在安全方面的差异分析,提出下一代网络在继承IP网络的同时,其网络架构、集中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结合长庆油田通信网现状及发展规划,从NGN网络规划组网层面,提出长庆NGN网络的安全解决方案以促进NGN业务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相比传统的电信网,NGN面临着众多的安全威胁,NGN的业务安全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业务的开发和部署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安全特性和安全功能。利用UML安全扩展UMLsec对NGN中的业务安全需求进行分析建模,提出了一种细粒度的安全需求分析方法,通过抽象出安全功能抽象类说明NGN业务的安全特性需求。并通过用例讨论了基于安全应用接口的安全需求实现,使得各种安全特性能够更方便、更灵活地集成到业务中。  相似文献   

14.
在概述NGN国际标准化研究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介绍了ITU-T关于NGN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NGN专题研究组(FGNGN)的研究动态,包括NGN业务需求、框架体系架构、服务质量、安全能力、网络演进和未来分组网络等6个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通信运营商推行的光进铜退和网络演进改造过程中,大量的PSTN用户割接到了NGN或IMS网络;还有大量的企事业单位也在逐步使用企业级的NGN或IMS设备更新换代原有老化的传统的DID交换机设备。现有的PSTN网络以电路交换为特征,在支持语音通信上颇有优势;NGN或IMS网络为保证语音通信的质量,对其承载网在QOS保障方面有明确的指标要求。本文论述了NGN、IMS对承载网QOS方面的指标要求以及QOS的相关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16.
随着NGN语音网规模增大,设备管理、网络安全等问题成为网络运行维护的难点和重点.该文在分析当前NGN语音网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基础上,分析介绍一种新的VoIP组网解决方案以及相关协议,并进一步阐述边界网关和接入网关对这种方案所需做的功能特性支持以及基于其上的扩展网管特性.  相似文献   

17.
司伟  陈木 《光通信研究》2007,33(5):30-32
下一代网络(NGN)的发展日新月异,NGN和3G业务在未来几年将有大规模的发展,下一代业务承载网络建设将是电信业务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文章从服务质量、可靠性、网络安全和地址规划等几个方面对下一代承载网建设的思路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刘多 《电信科学》2006,22(4):28-32
本文对ITU-T针对NGN进行的多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介绍,包括所提供的业务、业务能力、框架体系架构、服务质量、安全、网络演进等方面,并给出了将来的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9.
张雪丽 《电信科学》2006,22(4):45-49
本文详细介绍了TISPAN对NGN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业务、体系架构、接口协议、编号和路由、服务质量、测试、安全、网络管理等几个方面,并探讨TISPAN对业界NGN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NGN不断实现商业化,对NGN的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便成了各大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关注的热点问题.在NGN各种设备中综合接入设备(integrated access device,IAD)具有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的研究是我们研究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另外,IAD位于用户端侧,其接入安全性的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本文就IAD统一网管系统的设计和如何实现IAD接入安全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