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某窑具厂制造的SiC质匣钵进行了显微结构分析,并通过与德国的SiC质匣钵比较。得出了匣钵开裂的原因是SiC颗粒被氧化变小,针状莫来石长大、粗化,玻璃相增多。由此提出了延缓开裂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SEM和EPA研究了粘土—熔融石英匣钵的微观结构随使用次数增加而产生的变化,分析了变化过程中匣钵内各相的受力状态及其对这种匣钵损坏的影响。要进一步改善这种匣钵的质量,应延缓骨料晶化及改变结合相组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仅就滑石粒度对窑具——匣钵质量的影响作一初探.在对滑石粉的不同粒度对匣钵质量影响的平行实验中得知,随着滑石粒径的减小,匣钵的质量(使用次数)逐渐提高.粒径小至一定的数值后,若继续增加滑石的细度,匣钵的使用次数反而降低.究竟滑石粒度为多大时才是匣钵质量的最佳值,目前尚无结论,有待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采用粘土结合剂和新型结合剂结合的匣钵料试样的物理性能和显微结构,得出采用新型结合剂的匣钵料试样较之采用粘土结合剂的匣钵料试样的内部显微结构更为均匀,干燥和烧后强度提高,试样的抗热冲击性能及抗骨料晶化影响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景德镇常用的“小器”匣钵配方中,结合剂基本上是白土及漳州粘土,本工作采用偏光显微镜技术及 X——衍射分析技术,对用不同配比的结合剂所制出的匣钵进行了显微结构和一些工艺性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初步发现了;1 随着白土含量的增加和漳州粘土台量的相应降低,则匣钵中的堇青石含量会加多而莫来石含量会减少。2.堇青石的存在,会明显的改善匣钵的热稳定性.堇青石的存在也会改变匣钵的高温蠕变性能.目前在景德镇地区大量使用的“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的典型配方一般为:白土17~20%,福建漳州土205,矾土熟料60~63%。我们想通过改变“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的结合剂配比和工艺条件,来研究其组成相以及显微结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匣钵是在热负荷作用下反复使用的窑具,使用寿命是匣钵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而所有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抗热震性、膨胀系数、机械强度、弹性模数、高温荷重变形温度、透气性、化学矿物组成等都直接影响到它们的使用次数。为了观察匣钵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我们取景德镇生产上大量使用的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现建议改称铝硅镁质匣钵,以下简称匣钵),制成各种试条,放在景德镇宇宙  相似文献   

7.
依据陶瓷工业烧成工艺要求,结合引进线进口匣钵特点,研制了耐火度>1700℃,抗折强度大于7.0MPa荷重软化点>1500℃,并在陶瓷烧成中能长寿命使用的匣钵。研究了莫来石结晶状态和显微结构对匣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厂使用的粘土—熟料质匣钵,质量一直很低,制品变形、落渣的比例较大,匣钵使用次数少,有的使用一次就开裂。针对产品质量问题,87年11月份进行了高铝—堇青石质匣钵的研制。匣钵的使用次数由原来的4次提高到30多次,从而解决了匣钵的短缺现象。经反复试验,3~#配方的各项性能均达到较理想的效果。配方及化学成分如下: 配方: 滑石马洞土木节土矾土熟料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匣钵质量和使用次数为陶瓷厂家所关注。在此作者介绍本厂为解决匣钵底部变形问题而研制成功的高温匣钵垫饼的试制情况. 一、原料及配方 1.各种原料的化学组成如表1  相似文献   

10.
林照平同志: 《中国陶瓷》编辑部转来了你的来信,关于如何提高匣钵的使用次数问题,谈点个人浅见。匣钵的使用寿命是匣钵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影响匣钵的使用寿命不仅与匣钵所用原料、配方组成、颗粒大小、制造工  相似文献   

11.
高温快速的烧成制度,对匣钵的质量和性能要求更高了。当前生产中使用的匣钵,特别是装小件的匣钵(即大匣钵),开裂、沉底较为严重,影响了瓷器的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匣钵使用次数少,破损大,相对来说,也就增加了瓷器产品的成本。为适应当前窑炉的操作制度,改善匣钵质量是当务之  相似文献   

12.
一、绪匣钵是生产瓷器的辅助材料,极少有人专门研究。据古窑考证,景德镇地区古匣钵的使用次数不超过十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匣钵的使用次数及地位都有所提高。据统计现匣钵的消耗费用约为瓷器成品的7—12%或更高。因此,研制使用寿命长的新型匣钵是降低瓷器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于一九七七年发现了粘土——熔融石英组成的新材料用作快烧窑的棚板甚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匣钵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匣钵质量,增加使用次数,迫在眉睫。过去我厂盛装杯、壶、糖奶缸类通用匣钵多为平底型,使用次数仅为7~10次,相当于盘碗类专用匣钵的1/5~1/6,且落碴、火刺严重。为什么两种匣钵使用寿命相差如此之大呢?我们从它们的不同造型结构可以看出:专用匣钵底部呈锥体,壁底间有较大弧度连按,当它承受坯体和自身重力时,  相似文献   

14.
在日用陶瓷尚未实现无匣烧成之前,匣钵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现就笔者之见略谈提高匣钵质量的几个途径。匣钵质量从其宏观而言,即要求抗热震损伤性强,高温结构强度大,无残存收缩,透气性适当等,上述诸方面是提高匣钵使用次数的关键。回顾我国近20年来日用陶瓷的发展,匣钵生产工艺方面的变化较大。五十年代末,多数瓷厂的匣钵生产仍停留在四十年代的水平。工艺粗糙,设备陈旧,劳动强度大,只能生产较粗糙的粘土——熟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B-K型矾土在煅烧过程中烧结性能、收缩率及相组成的变化,确定该类矾土的煅烧制度,使其既具有明显的体积收缩又可保留较高的化学活性;将轻烧矾土与耐火粘土配料,按制匣工艺制得具有均匀细小网络显微结构、物理性能优良的中小型薄壁(厚度约为5mm)莫来石质匣钵,其使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苏联烧扁平制品一般采用碳化硅匣钵,其最高使用温度为1380℃,使用次数在25次以下,然后开裂或破底。其废料可部份作二次原料。由于其价格贵(每吨550卢布),货源缺,且废料不能充分不利用,因而,提高匣钵寿命就成为非常实际的课题。乌克兰玻陶所采用以铝铬磷酸盐结合剂为主要成份的耐热胶粘补破匣钵,可延长匣钵使  相似文献   

17.
高热稳定性薄壁镂空匣钵是轻工部委托给四川省轻工业研究所“天然气明焰节能隧道窑”课题内容之一。该课题已于86年11月通过部级鉴定。研究人员结合四川原料资源和工厂匣钵使用次数少的情况,研制出的这种匣钵属莫来石—堇青石质制品。经仁寿瓷厂生产使用一年多,效果很好。该匣钵80%左右为四川当地原料,一次成型镂空,利于明焰烧成。壁厚5—7毫米,每个匣钵仅重0.806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是利用偏光显微镜和超薄光薄片并紧密结合匣钵的制造工艺,对景德镇市多年来一直在陶瓷生产上大量使用的“莫来石—堇青石质匣钵”进行了显微结构的研究,发现这种匣钵材料的主晶相是堇青石,次晶相是刚玉和莫来石,并发现其中各晶相成团聚状分布;另外在磨制超薄光薄片过程中,发觉其结构较疏松。最后文中还对团聚状分布结构的产生,提出了工艺方面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9.
1前言匣钵是陶瓷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材料(无匣裸烧除外),其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影响产品的成本。我厂主要生产系列鱼盘及汤盘,所用的匣钵全部为本厂生产。所用的机压堇青石一莫来石质匣钵的质量差,使用次数少,致使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成本较高。据统计,匣钵每年的费用达一百多万元。为此,厂里组成匣钵攻关小组进行解决机压匣钵质量问题的研究。2试制工艺流程2.1原Xi艺流程通过对!日生产工艺及匣钵使用情况的分析,查明了匣钵破损的原因:l)骨料(熟矾石)颗粒级配不合理,使泥料的堆积密度降低。坯体在烧…  相似文献   

20.
利用XRD、SEM和EDAX对在梭式氮化窑中使用1年后的反应烧结Si3N4-SiC匣钵砖内外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匣钵外侧(氧化气氛),匣钵砖表面12 mm厚的区域呈完全氧化状态,主要氧化产物是SiO2;紧随其后的12~20 mm区域呈部分氧化状态,氧化产物主要为Si2N2O及少量SiO2;20 mm以后区域无明显氧化特征。在匣钵内侧(氮气气氛),匣钵砖表面出现了约0.2 mm厚的氧化层,主要氧化产物是SiO2,该SiO2可能是由气态SiO氧化形成的,而气态SiO主要来自SiC的氧化及氮化过程中形成的气态SiO;从显微结构可以看出,SiC颗粒表面氧化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