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我国尚未构建系统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以济南市为例,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包含目标层、领域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四阶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并根据区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和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了筛选,最终确立了由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个领域、9个准则、27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计算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基本上涵盖了“三条红线”对水资源管理控制影响的主要方面,可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济南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三条红线”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三条红线"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的现状,从保障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角度,选取"三条红线"评价指标,构建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三条红线"评价指标体系,并引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法作为"三条红线"管理严格度评价方法,详细阐述各评价指标特征值的确定方法,构建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三条红线"评价方法体系。以郑州市为例,对2010年郑州市及其各行政分区"三条红线"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及其各行政分区用水效率目标完成情况明显优于用水总量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郑州市及其各行政分区的"三条红线"目标完成情况仍不乐观,只有荥阳市、登封市、新郑市"三条红线"综合评价结果达到"基本严格"等级,该评价结果与评价年份郑州市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密市取用水特点及水资源利用现状,基于人水和谐理念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了新密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利用和谐度公式确定了相应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值,并提出了一套以行政—经济—技术—工程为框架的用水总量控制保障措施体系,为缓解新密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建立节水型城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条红线”的浏阳市水资源管理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管理分区是落实水资源管理中"三条红线"考核制度的基础,合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分区有利于"三条红线"考核指标的核定和实施,可极大地促进水资源管理效率的提高。在综合分析湖南省浏阳市37个乡镇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和供需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聚类法将浏阳市划分为7个管理子区,对各管理子区提出"三条红线"的具体考核标准。结果表明,区划结果符合浏阳市水资源管理要求,增强了浏阳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分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的水资源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配置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措施。从水资源配置的含义、任务、目标出发,分析了一般水资源配置情形;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角度出发,解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项制度"对水资源配置目标设定的影响,以及"三条红线"对设定约束条件的作用。以南四湖为例,以2005年为基准年、2015年为规划年,通过对南四湖水资源配置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分析比较一般模式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配置结果。结果表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水资源配置整体缺水率明显降低,更能符合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资源"三条红线"确定过程中,采用优化配置数学模型过程复杂、不便于理解及决策的问题,将案例推理法引入水资源"三条红线"指标确定,对案例进行表示、检索和调用,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浏阳河流域。浏阳河流域与沩水流域案例的相似程度最高,因而利用沩水流域配置经验,初选浏阳河流域2020年"三条红线"指标,提高了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初选效率。这说明案例推理方法确定的水资源"三条红线"指标,有利于管理者利用历史经验,为流域水资源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三条红线"约束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惯性权重项中引入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因子,以提高算法寻优效率。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指导下,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三条红线"约束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以玉环县为例,应用该算法求解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推荐最优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为玉环县以目标效益最优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方向提供了依据。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应用改进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合理可行。研究成果为"三条红线"约束下的水资源配置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有效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和谐论引入到水资源管理中,基于水资源管理的系统、区域、部门三个管理层次,构建了水资源管理量化指标体系;并以水资源管理和谐度最大为目标函数、各层次的管理因素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和谐论的水资源管理模型,以新密市为例对所建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为评价水资源管理在系统、区域和部门层次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分析了水资源总量限制下水资源差别化配置的问题。以高效、公平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原则,构建了社会效用最大化的凸规划模型,通过求解模型得到水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方案,并构建了配置方案合理性评价指标,有利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为我国水资源配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内容提要针对日益严峻的人水矛盾和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政府于2001年提出了人水和谐的治水思想,于2009年提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本书积极探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与人水和谐思想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体系,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政策法律体系"三大体系"。接着,分三大部分,分别阐述了三大体系相关研究成果;①技术标准体系研  相似文献   

11.
用水效率控制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客观评价其控制实施水平极为重要。在科学界定区域用水效率控制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影响机理出发,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各行业用水效率的内外影响因素,构建了区域用水效率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熵值法的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2011~2014年江西省的用水效率评价中。结果表明,江西省综合用水效率呈逐年提高趋势,物元可拓评价法具有实际意义明确,评价结果客观等优点,可为区域用水效率控制实施情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基于区域供需规律建立水量优化配置模型,利用动态规划法推求区域年内各月(旬)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初步分配方案,并根据每月(旬)的实测资料提出逐月(旬)调控法,滚动调整预留月(旬)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利用该方法,按75%、95%两种设计频率分别对西宁市甘河工业区2015、2020年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进行年内分配。  相似文献   

13.
为给云南省15个市(州)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基于模糊集对聚类评价模型,选择了万元GDP用水量等11项指标构建了区域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标准并计算了各个评价指标值及权重,进而构建集对并计算了15个市(州)的联系度,最终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综合评判了各地的水资源用水效率,并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计算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评判的区域水资源用水效率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且计算方便,易于操作、评价结果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4.
评价水资源压力状况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水资源公报、区域地下水位监测和孔雀河径流量等数据,从水资源数量、水资源经济和水资源生态环境压力3个角度出发,选取6个指标构建水资源综合压力指数,分析库尔勒市2000~2015年的水资源压力状况。结果表明,库尔勒市近16年来水资源综合压力指数为0.260 2~0.745 2,水资源压力长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安全极为脆弱,具有累积性风险。2011年后水资源综合压力指数波动较大,迅速升至0.622 9~0.745 2的高位。随后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下,压力有所缓解,2015年综合压力指数回落至0.450 9。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效率、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分析了我国火电行业取水现状和近10年的用水效率。结果表明,火电行业年取水量历经2000~2006年的剧增后,在2006年达最高值85.5×108 m3,此后2006~2008年大幅减少,2008年之后基本保持略微增长的平稳态势;2000~2010年单位发电取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火电行业用水效率逐年提高。由此提出了合理的节水对策,为我国火电行业挖掘节水潜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主体水资源区国家水资源管理体制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带一路"主体水资源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各国制度及文化不同,导致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显著差异。为此,梳理并分析了沿线国家水资源管理体制,在11个"一带一路"水资源一级分区中选取了13个代表性国家,从水资源管理决策部门、组织结构和法律法规三方面对其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总结归纳,将其分为分散管理、多部门管理、大部门管理、专设部门管理和非政府机构参与管理五大类,并进行分类对比分析。最后从实现"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对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四点建议,即完善区域内各国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提出"一带一路"区域视域下的统一水资源管理框架;将公众参与管理的行为上升到政策层面进行管理和推动;推进"一带一路"区域水资源管理协商机构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及时、科学地应对水资源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状态下水资源管理能力和配置效益,是目前水利部门水资源应急管理研究需要面对的一项重大难题。从水资源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出发,建立水资源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熵权法和G1法计算指标权重,构建了基于最小偏差的组合权重评价模型。对江苏省某地区水资源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指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了其水资源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集对分析模型的巢湖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水资源脆弱性、生态环境脆弱性和承载能力脆弱性三方面构建了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利用同异反层次法联系数建立了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并对巢湖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为中度脆弱,各区域承载能力脆弱性均较高,但水资源脆弱性和生态环境脆弱性也不容忽视,应加强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提高综合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