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鉴于目前国内脉冲式激光定距系统的精度较低,小于1米,因而不能满足许多场合的需要,如云爆弹定距等。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仿真,总结出了影响脉冲式激光定距体制的几个因素,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激光近炸引信目标特性测试方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器装备的设计原则是力求实现装备与作战环境的最佳匹配。只有把目标放到特定环境中研究,所得结果才有实用价值。激光近炸引信目标特性测试包括目标与背景激光反射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测试。从工程实际出发,分析了激光引信目标特性测试的原理、方法、数据与建模技术,并重点介绍了对地面目标激光引信目标特性测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激光近炸引信单光束脉冲周向探测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常规弹药空间和系统功耗的限制,激光近炸引信应用于常规弹药过程中,无法布置多个激光器和多个激光接收器,同时,系统结构要求尽量简单,故传统的光束布局方式无法直接应用;现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单光束大视场脉冲旋转周向扫描方案,建立了弹目交会模型并进行了目标捕获率理论分析,讨论了系统误差的影响因素,加工制作了初始原理样机并进行了高速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在转速80 000 r/min以下实现可靠联接,及常规弹药激光近炸引信360大视场周向探测,在保证弹目交会目标捕获率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小常规弹药引信空间的占用率和系统功耗。  相似文献   

5.
激光近炸引信对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激光近炸引信的基本工作原理,并讨论了对激光近炸经信实施激光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激光近炸引信的基本工作原理,并讨论了对激光近炸引信实施激光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动增益控制的激光近炸引信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脉冲鉴相体制激光近炸引信系统中回波幅值变化大、控制难的不足 ,设计了动态范围为 45dB的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实现了窄脉宽信号的自动增益控制。结果表明有效地控制了激光回波幅值的变化 ,提高了定距精度。  相似文献   

8.
激光近炸引信对抗技术主要采用高重频激光有源干扰技术,由激光干扰机对来袭导弹发射高重频激光干扰脉冲,使激光干扰信号在远距离上提前进人激光近炸引信的接收视场,以压制真正的目标回波信号,形成有效的距离欺骗,引起导弹的早炸.还可采用激光无源干扰技术和强激光致盲干扰技术,或阻断激光近炸引信的光路传输,或形成空中假目标,或将激光近炸引信的光电探测器致盲。  相似文献   

9.
激光近炸引信距离控制精度是导弹炸点控制的保证,是实现引战配合的前提,是激光引信研制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目前,激光近炸引信距离控制精度测试主要利用“推板法”由人工完成。而激光测距机测试中采用的光电法由于存在最小启动距离问题也不满足激光引信测试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光学测试方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工程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适合激光近炸引信的小体积新型高精度时刻鉴别电路, 采用偏置开关补偿技术来抵消因电荷积累造成的过零点漂移,即依据激光回波幅度来决定偏置电压大小。分析了改进的恒比定时方法的时刻鉴别误差,并进行了详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信噪比大于20 时,输入信号为0.2~2.134V,既在20.12dB 动态范围内,由输入信号幅度变化和噪声变化引起的时刻鉴别误差小于125ps,信噪比大于60时,误差小于100ps。最后将该时刻鉴别电路应用于整机系统中进行实际检测,激光重复频率20kHz条件下,20m的作用距离范围内单次定距标准偏差为1.45cm极大提高了激光近炸引信的定距精度。  相似文献   

11.
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模拟计算了微波脉冲与带缝非金属腔体的线性耦合过程.在正弦波凋制的高斯脉冲源激励下,分析了耦合场在腔体内的分布情况,总结了相对介电常数、腔壁厚度、孔缝尺寸等因数对耦合特性影响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在入射电场方向腔体中心轴线上的耦合场基本保持不变,垂直于入射电场截面上耦合场关于截画中心点呈对称分布;耦合进腔体的能量随厚度的增加和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减小,但介电常数的影响更加明显,且随孔缝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面积一定时,随纵横比的增大而增大;孔缝中心处的电场耦合系数峰值随介电常数的增大呈近似线性下降,而腔体中心处呈振荡减小,在相对介电常数为6左右电场时域峰值达到最大;腔体内耦合磁场的变化规律与电场的类似.  相似文献   

12.
调频式无线电近炸引信具有原理简单、易于实现的优点,采用数字设计方法克服了模拟方法中参数更改困难的弱点,具有良好工程性。根据无线电近炸引信的高可靠和抗干扰能力要求,提出采用"20判7"的判决算法和伪码调制的终端方案。工程验证表明,设计的数字引信具有高探测概率、低虚警概率和强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能微波(HPM)传播降雨衰减问题,运用均匀随机概率排列雨滴建立一种新型简单的3维时域有限差分(FDTD)模型,并通过耦合小型机箱侧缝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实时有效反映雨降在HPM耦合过程中的影响规律,降雨能抑制耦合过程中的频谱分离,能量衰减随降雨区域在传播方向上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索文斌  张霖 《电子科技》2014,27(6):99-101,105
针对脉冲多普勒引信抗分布式干扰能力强,但容易产生距离模糊的问题。介绍了一种伪随机码脉冲多普勒引信。通过分析其工作原理、信号处理流程和信号仿真比较,其结果表明,该复合引信大幅改善了距离模糊问题。  相似文献   

15.
集成电路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互连线间寄生效应的影响,特别是耦合电容的容性串扰,容性串扰引起互连线跳变模式相关的延迟。文中从E lm ore de lay定义的角度推导了互连线受同时跳变的阶跃信号激励时开关因子的大小,分析了互连线受非同时跳变的阶跃信号激励时耦合电容对互连线延迟的影响,给出了不同激励时的受害线延迟计算方法。分析表明,开关因子为0和2不能描述耦合电容对受害线延迟影响的下上限。H sp ice模拟结果证明了分析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调频无线电引信抗电磁干扰性能,开展了调频引信扫频波辐照实验,获得了引信工作状态下的电磁辐照效应规律、能量耦合通道及失效机理。实验表明,当弹体轴线平行于辐射场传播方向时,引信误动作的辐照能量最小;随着扫频频段与引信工作频段偏移量增大,引信误动作所需扫频能量增大。对引信进行改装并做对比实验,发现引信天线是干扰的主要耦合途径。干扰能量通过天线耦合到引信高频电路,引信的工作状态发生改变,从而使引信误动作。  相似文献   

17.
核电磁脉冲与开孔金属腔体耦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电磁仿真软件XFDTD,研究了核电磁脉冲与开孔腔体的耦合规律。分析了不同极化方向的核电磁脉冲入射时,矩形孔洞长宽比对耦合特性的影响;讨论了核电磁脉冲照射下,腔体谐振和孔缝与腔体的耦合谐振现象;给出了腔体内部电场分布的截面图,讨论了核电磁脉冲入射时腔体内外电场的空间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核电磁脉冲的极化方向与开孔矩形短边平行时,耦合的电场强度比正方形开孔时的要大,且长宽比越大,耦合的电场强度越大;当核电磁脉冲的极化方向与开孔矩形长边平行时,耦合的电场强度比正方形开孔时的小,且长宽比越大,耦合的电场强度越小。极化方向与矩形开孔短边平行时,腔体内产生了腔体谐振和孔缝与腔体的耦合谐振,开孔尺寸的变化会引起谐振频率的偏移;极化方向平行于长边时无明显电磁谐振发生。核电磁脉冲对屏蔽体内的影响主要局限于开孔附近。  相似文献   

18.
柳荣 《电子科技》2010,23(1):24-25,55
介绍了核电磁脉冲通过孔缝耦合到系统内部的最大能量计算方法,给出了倒指数型电磁脉冲最大耦合能量的解析表达式。该模型在定孔总截面正比于波频率4次方时,计算出通过孔耦合到腔体内部的最大能量,实现电磁耦合能量的计算。倒指数脉冲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可以对电子设备电磁脉冲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一种微波化学反应腔及其中的圆柱腔如何实现单模谐振和调谐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会因为置入材料的不同而产生失配的新型系统结构。在腔体和系统设计中,谐振腔由谐振腔主体、谐振腔上盖和谐振腔下盖组成,谐振腔下盖通过电机升降实现上下移动,由此改变腔体的谐振频率,实现了2.2~2.6 GHz 的调谐范围。利用标量函数法分析扇形腔的场结构,根据目标模式的分布特点提出了多种干扰模式净化技术,最后得到了频率范围为2.2~2.6 GHz 的单模谐振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