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节能》2020,(1):153-156
随着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广东省雷州市等地采用滴滤/固体接触(TF/SC)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该工艺对水质、水量波动有较强的适应性,出水水质稳定,对氮磷及有机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处理结果表明:COD与BOD5的去除率均达85%以上,对氨氮和TP的去除率均超过80%,对TN的去除率为70%以上,出水污染物浓度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以上。TF/SC组合工艺已在雷州等地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处理效果,在华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对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及工艺应用的实际经验,对污水分散式处理的几种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结合广东省某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工程的组合工艺应用情况进行研究,以期对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组合工艺的选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农村污水具有流量、水质变化大的特点,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佛山市某村生活污水处理站位案例,详细介绍了工艺设计原理及设计参数,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同时分析了运行成本,供类似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污水处理厂提标问题,以我国南方某典型雨源型河流为例,通过实测分析计算河流旱季主要污染源对主要污染物的贡献权重,并进一步通过河流水质模拟预测分析了污水处理厂提标对河流关键断面水质达标的影响,探讨了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标的经济合理性。结果表明,沿岸污水处理设施是河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污染源COD、TN、NH_3-N、TP分别占96.5%、99.0%、97.6%、97.0%;将出水标准低于一级B的临时应急型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标准提高到一级A时,河流COD、NH_3-N分别提升22.1%、72.2%,一级B提标为一级A或一级A提标为地表水V类标准对河流水质提升效果不明显;污水处理厂需进一步提升TP、TN的出水标准,特别是TN的出水标准,才能满足远期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的目标,但应综合考虑提标的优先次序和进一步提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山东某县污水治理总体规划及旧城区生活污水水质特点和设计出水水质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选用A/A/O工艺+絮凝+转盘过滤+消毒为主体的处理工艺对该县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该项目处理方式采用分散式处理,处理后水质达标,出水可作为生产生活用水回用,实现了污水综合利用和零排放,并为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条件下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积累了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6.
以2013年江苏省太湖流域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为依据,按照《污染源监测数据报告技术规定(暂行)》的评价方法,分析太湖流域(江苏)地区工业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废水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达标情况,结合现下太湖流域(江苏)水污染状况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及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幅排放,大铲湾变为严重污染的河口湾,为改善该海域水体污染状况,研究了水动力改善工程措施。通过水质物理模型,将无污染源排放条件下抽水、有污染源排放条件下注水两种工程方案分别与无工程措施进行对比,研究了大铲湾的水体交换能力,分析了其水质动力、水体污染浓度变化。结果表明,不采取工程措施时,水体自净难度很大;采取抽、注水措施后虽有一定改善,但无法彻底改善水环境,在持续排放污染物时湾内污水很难得到稀释,对流入河涌的污水进行处理才是改善大铲湾水质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生态浮床与潜流湿地具有良好的净水效果,能吸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较为系统分析了生态浮床与潜流湿地在上海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实际考察了生态浮床与潜流湿地藕合技术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具有投资少、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其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信息综述     
《节能与环保》2004,(2):56-57
医院污水处理有章可循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发布《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按照全过程控制、减量化、就地处理、分类指导、达标与风险控制相结合、生态安全等原则,《指南》对医院污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医院污水消毒技术,医院污水处理系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改造优化后的新型转鼓式一体化装置+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结合锦溪镇红霞村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对新型组合工艺处理出水水质指标及其去除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可实现COD、NH3-N、TP、SS的总去除率最高达到90.20%、94.40%、91.82%、95.80%,出水COD、NH3-N、TP、SS浓度分别小于等于30.0、40.0、0.32、8.0 mg/L,水质长期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组合工艺处理污水所需能耗仅接近常规能耗的50%。  相似文献   

11.
由于苏南运河水质不断恶化,以运河下游苏州段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查入河污染物总量的基础上,建立河流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计算其水环境容量,提出了削减量及削减目标;最后针对运河苏州段选取2个控制断面,提出3种控制方案,分析不同方案下污染源排放量与水质浓度关系。结果表明,运河苏州段已无剩余水环境容量,急需开展水环境整治;当研究范围内所有企业均达标排放,且城市污水接管率提高至85%时,运河苏州段的水质均能达标,该结论可为苏南运河管理部门制定水环境改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氨氮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根据排污系数法核算了沈阳市浑河流域2015年各类点源、面源污染物情况,并利用QUAL2K模型对该流域氨氮进行模拟,得到氨氮在不同水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浑河沈阳段氨氮2015年入河总量为3 840.1t,氨氮主要来自农村非点源污染(占氨氮入河总量约92%,其中包括畜禽养殖污染67%、农业灌溉20%、农村生活污水4%),点源污染物占比仅8%;另外流域所包含两条河流浑河干流、蒲河支流的氨氮入河量分别为1 774.0、2 066.1t,且均以畜禽养殖污染为主。QUAL2K模型对氨氮的模拟结果与不同水期实测值相对误差在4%~20%之间,氨氮模拟浓度整体水平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其中浑河干流中游氨氮污染最为严重,枯水期氨氮浓度最大值3.6mg/L,为丰水期的12倍;而蒲河支流中下游污染情况较为复杂,在不同水期均存在超标风险。  相似文献   

13.
以合肥市为例,选取人均水资源量、年产水模数、人均供水量、植被覆盖率、日生活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需水量、人口密度、城市化率、农田灌溉定额、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GDP、污水排放达标率、水功能区达标率、生态用水率15个指标,在建立合肥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模糊分析模型并借助Matlab工具计算隶属度、确定指标权重,进而计算2013~2017年水资源承载等级,获得了合肥市水资源承载力情况,计算结果对合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浑太河污染物入河控制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浑太河水资源网络节点图,针对计算单元部门供水预测数据,计算了点源、非点源污染物入河量,并预测了浑太河污染物入河量,以水功能区水体鈉污能力为依据,给出基于规划水平年的变动污染物入河控制量.计算结果证实了该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排污口设置对长江安徽段水质的影响,构建二维非稳态模型,利用水质水量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选取COD、氨氮等指标,预测分析不利条件下排污口的两种排放工况(改造前、改造后)对周边水域的扩散范围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两种工况条件下,敏感目标水质均未受影响;改造后排放产生的污染带影响范围及浓度最大增量值均小于改造前,但均在相应功能区范围内;两种工况下总氮排放产生的污染带范围最大,其改造前最大污染带长2.134 km、面积为0.265 6 km2,改造后最大污染带长2.085 km,面积为0.244 5 km2。  相似文献   

16.
常玉苗 《水电能源科学》2017,35(11):115-118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及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水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构建水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的系统耦合模型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在分析水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关系的基础上,从系统维度研究了农业水资源、农业经济、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等四个子系统的耦合机理,从过程维度分析了系统投入、系统生产和系统产出等过程的耦合,并提出耦合过程受到水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意识、水污染治理措施及水环境安全等约束条件限制;最后提出水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不合理和超量使用农药、化肥、农用塑料以及畜禽养殖污染所引起的水质富营养化现状,总结国内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旨在探讨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农村污水的经济与环境的可行性,为加快赣南农村污水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台州市椒江区水环境承载力,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角度评价了水环境综合承载力。首先构建了椒江区水环境承载力多目标模型,基于AHP法确定各层次指标权重值,采用对数函数模型法建立单项指标的承载度模型,并运用向量模法预测了椒江区"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的水环境综合承载力及其发展趋势,之后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椒江区实现自然—社会环境协调的合理建议。结果表明,椒江区水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发展趋势整体较平稳,但"自然-社会"环境存在不协调现象;应从外源污染控制、水环境容量上升、建设高效用水体系方面提升椒江区水环境综合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综合考虑水体污染来源和当地水文条件等因素,对影响湟里桥控制断面水质的排污口进行排污量的削减并据此确定允许排放量,通过一维稳态水环境数学模型,根据边界水质情况和设计水文条件,在满足研究区域内部容量总量要求的基础上,建立湟里桥控制断面水质与上下游排污口排污量的响应关系,进而计算得到在控制断面水质连续达标时各排污口污染物的削减量及允许排放量,为湟里河的水质目标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天津市境内的于桥水库流域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围绕现阶段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主要处理技术及典型模式进行评价优选,得出多级AO为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首选技术;选取"种养一体"模式下的典型规模场,进行样品测试分析得出畜禽粪污还田的稀释配比范围在1∶8~1∶20之间;并利用氮养分平衡方法分析得出流域内各乡镇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能力。研究成果能较为全面地指导类似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同时亦为畜禽养殖行业发展提供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