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邻氨基苯甲酸、3-羧基水杨醛、乙酸铜和乙酸锌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席夫碱三核Cu(Ⅱ)、Zn(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IR、UV-Vis和MS等对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对双氧水的催化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席夫碱三核Cu(Ⅱ)、Zn(Ⅱ)配合物对双氧水分解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不对称席夫碱Cu(Ⅱ)配合物的合成和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4-二羟基苯乙酮、二胺基硫脲与取代水杨醛反应,合成了3种不对称席夫碱配体及其Cu(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IR、UV-vis、MS等手段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并研究了不对称席夫化合物对双氧水的催化分解性能。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不对称席夫碱Cu(Ⅱ)配合物对催化H2O2分解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溶液法,设计合成了3,5-二溴水杨醛缩乙醇胺席夫碱及其铜(Ⅱ)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技术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以催化活性为指标,考察了3,5-二溴水杨醛缩乙醇胺、3,5-二溴水杨醛缩氨基甲磺酸、3,5-二溴水杨醛缩牛磺酸3种席夫碱的铜(Ⅱ)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抗坏血酸的反应,结果表明3种席夫碱铜(Ⅱ)配合物均具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催化功能,催化效果为乙醇胺席夫碱铜(Ⅱ)配合物>氨基甲磺酸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牛磺酸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研究了乙醇胺席夫碱铜(Ⅱ)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抗坏血酸的反应动力学,并初步探讨了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由1,4-二(2‘-l甲醛)苯基-1,4-二氧杂丁烷和邻氨基苯硫酚缩合的含硫席夫碱配体H2L及其与Ni(Ⅱ)、Cu(Ⅱ)、Cd(Ⅱ)和Hg(Ⅱ)的配合物,所有化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等测试进行表征,确定了它们的组成、稳定性和可能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5.
吝敏  刘晓丹  操照伟 《广东化工》2013,(2):24-25,37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中药材丹皮中提取活性成分丹皮酚,进而合成丹皮酚与乙醇胺的席夫碱衍生物,并用席夫碱做为配体与Ni(Ⅱ)盐合成了Ni(Ⅱ)配合物,经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席夫碱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丹皮酚、席夫碱、Ni(Ⅱ)配合物进行了抑菌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邻苯二胺、水杨醛和乙酸钴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席夫碱钴(Ⅱ)配合物(CoL,L=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及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在pH 7.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谱法、粘度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该席夫碱钴(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实验表明DNA的加入能引起配合物特征吸收峰的减色效应,表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光谱滴定法测得二者的结合常数为1.1×104L/mol。粘度实验显示,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加大,DNA相对粘度先增大后减小,说明二者之间通过部分嵌插模式结合。电化学实验表明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有一对对应于中心Co(Ⅱ)离子的氧化还原峰,当加入一定量的DNA后,该对氧化还原峰电流显著降低,进一步表明席夫碱钴配合物与DNA发生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分别与间苯二醛反应合成二乙烯三胺-间苯二醛席夫碱(L1)、三乙烯四胺-间苯二醛席夫碱(L2),然后与醋酸锰反应合成了两种席夫碱-Mn(Ⅱ)配合物,进而与壳聚糖凝胶反应合成了两种席夫碱-Mn(Ⅱ)配合物-壳聚糖复合材料L1-Mn(Ⅱ)-壳聚糖和L2-Mn(Ⅱ)-壳聚糖,对其结构进行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光电能谱(XPS)表征,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法测定两种复合材料的SOD活性,并对它们的重复利用性进行了测试。FTIR、SEM及XPS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与壳聚糖成功交联;L1-Mn(Ⅱ)-壳聚糖、L2-Mn(Ⅱ)-壳聚糖的IC50分别为3.40μg·mL-1、6.15μg·mL-1,都具有较好的SOD活性;两种材料稳定且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谷氨酸席夫碱Ni(Ⅱ)配合物法合成L-茶氨酸.手性助剂——2-[N-(N′-苄基)-脯氨酰]-氨基-二苯甲酮(BPB)、六水合氯化镍和L-谷氨酸反应,将谷氨酸的α-羧基和氨基进行同时保护,得到谷氨酸席夫碱Ni(Ⅱ)配合物;通过接肽试剂与乙胺盐酸盐反应,得到茶氨酸席夫碱Ni(Ⅱ)配合物,经酸水解后离交分离,获得L-茶氨酸,3步反应总收率为70%.手性辅基BPB可回收,回收率超过90%.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结构经由 ~1HNMR、HRMS和旋光表征.  相似文献   

9.
蔡艳华  李顺江 《应用化工》2011,(9):1556-1558,1562
为了实现特定形貌席夫碱配合物的制备,以对羟基苯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为配体,同醋酸铜反应并添加表面活性剂,制备了对羟基苯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Cu(Ⅱ)配合物,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生成的对羟基苯甲醛缩对氨基苯甲酸席夫碱Cu(Ⅱ)配合物形貌的影响。扫描电镜(SEM)研究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使配合物形貌效果最好,为规整的仙人球型,并进一部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配合物形貌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以2,4-二羟基苯甲醛-L-精氨酸席夫碱为配体,合成了钴(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TG-DTA、IR及电子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1.
酰基吡唑啉酮缩有机胺是新型席夫碱配体,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萃取性能,具有一定的传递电子作用、光致发光作用及较强的抗菌抗病毒生物活性。为进一步拓宽酰基吡唑啉酮类配合物的研究领域,合成了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邻氯苯胺新型席夫碱试剂及其镍和铝配合物。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数据表明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Ni(L)2.2H2O、Al(L)3.H2O。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2.
设计合成两条末端均有氨基修饰的互补DNA链(D7,D8)利用DNA的模板效应,采用分步法合成了Cd(Ⅱ)-DNA-席夫碱配合物[Cd2Len Cl2](L=D7-4T-D8-4T,4T=4-叔丁基-2,6-二甲基苯酚,en=乙二胺)。通过超滤对DNA-席夫碱金属配合物提纯处理,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非变性凝胶电泳研究和荧光性质研究。荧光性质研究表明,在室温条件下,Cd(Ⅱ)-DNA-席夫碱配合物中电子发生了π*→π、π*→n跃迁,在大约500 nm处出现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3.
无溶剂法合成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锌的配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勤  钟万  钟国清  张艳 《精细化工》2011,28(5):471-474
以L-丙氨酸或L-亮氨酸及水杨醛、乙酸锌为原料,通过无溶剂一步法合成了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锌(Ⅱ)配合物[ZnL(H2O)].nH2O(L=sal-ala,sal-leu),用EDTA滴定法、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锌分别与席夫碱配体中的亚氨基氮、羧基氧、酚羟基氧以及水分子中的氧形成了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其热分解包括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过程,最后完全分解为氧化锌。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含硫席夫碱试剂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氨基硫脲(L)及其铜,银的配合物。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值表明新配合物的组成为[CuL2]·4H2O,[AgL]NO3·C2H5OH。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5.
卢莲英  屈章瑜 《化学世界》2008,49(3):154-157
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2-巯基吡啶镉(Ⅱ)、汞(Ⅱ)配合物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机理及非等温动力学。采用积分法(Coats-Refern方程,HM方程,MKN方程)和微分法(Achar方程)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配合物第一步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动力学参数和热分解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其热分解过程属F2(化学反应)机理控制,非等温热分解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β.e-E/RT(1-α)2,其中镉(Ⅱ)配合物的表观活化能E=86.35 kJ/mol,指前因子A=4.72×107s-1;汞(Ⅱ)配合物的表观活化能E=189.67 kJ/mol,指前因子A=3.79×1018s-1。  相似文献   

16.
室温下,通过溶剂挥发法合成了对氯苯乙酸邻菲啰啉铜(Ⅱ)配合物(C28H20Cl2CuN2O4)和对氯苯乙酸2,2′-联吡啶铜(Ⅱ)配合物(C26H22Cl2CuN2O5)。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配合物C28H20Cl2CuN2O4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每个不对称单元由1个铜(Ⅱ)离子、2个对氯苯乙酸配体及1个邻菲啰啉配体组成。配合物C26H22Cl2CuN2O5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每个不对称单元由1个铜(Ⅱ)离子、2个对氯苯乙酸配体及1个2,2′-联吡啶配体组成。在荧光光谱上,配合物C  相似文献   

17.
通过原位还原-缩合配位法合成了β-(2,4-二氨基苯氧基)乙醇-水杨醛Schiff碱锌(Ⅱ)配合物,并用FTIR、1H NMR、TG-DTG和DSC方法分析了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锌(Ⅱ)配合物的收率为53.1%,且β-(2,4-二硝基苯氧基)乙醇(2,4-DNPE)还原产物β-(2,4-二氨基苯氧基)乙醇(2,4-DAPE)的氧化被有效抑制;TG-DTG及DSC分析表明,产物在温度超过114℃时即出现明显分解,在630℃时基本分解完全;在N2氛围中,锌(Ⅱ)配合物完全分解后的残余物为原样品质量的27.81%,结合FTIR和1H NMR的分析结果,说明锌(Ⅱ)配合物为目的物。  相似文献   

18.
选用具有生物活性的吲哚-3-甲醛与氨基硫脲制备了席夫碱及其铜(Ⅱ)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及紫外光谱等手段鉴定了其结构并确认配合物的配位方式。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与大肠埃希氏菌(E. coli)测试了席夫碱及其铜(Ⅱ)配合物的抗菌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铜(Ⅱ)配合物对革兰氏阳性与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和大肠埃希氏菌(E. coli)的最小抗菌浓度分别为0.40 g/L和0.95 g/L,具备广谱抗菌性。以吲哚甲醛氨基硫脲席夫碱铜(Ⅱ)配合物作为抗菌剂制备的抗菌涂层同样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质量分数为5%时就能够杀灭抗菌涂层上黏附的大肠埃希氏菌(E. coli)。通过电镜观察细菌形貌推测吲哚甲醛氨基硫脲席夫碱铜(Ⅱ)配合物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细胞膜将其杀灭,具有较优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种新5-溴水杨醛亚胺席夫碱配体及其与铜(Ⅱ)的配合物,并由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所表征。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测得了它们抑制细菌生长的最小浓度。结果表明,Schiff碱对几种受试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配合物比配体有更高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2,4-二羟基二苯甲酮(BP)为配体与M2+(M=Co,Ni,Cu)合成了几种新的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通过元素分析、IR、UV、TG-DTA和电导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M(BP)2.nH2O,配体中羰基氧和邻位羟基氧与中心离子配位构成平面正方形结构,三种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为:Co(Ⅱ)>Ni(Ⅱ)>Cu(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