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测定了β-CD及其衍生物与VOP作用的包结比和包结常数;测定了包结过程在30~45℃范围内的热力学参数△G、△H、△S;研究了包结物的抗光解作用;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固体包结物,用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包结物鉴定。实验表明,β-CD及其衍生物与紫苏挥发油的包结比均为1∶1,包结能力顺序为HP-β-CD>HE-β-CD>M-β-CD>β-CD,包结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以焓变为主,符合熵焓补偿效应,范德华是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柠檬醛与β-CD衍生物的包合作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山苍子精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柠檬醛与β-CD衍生物的包合比为1∶1,包合物的形成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热力学参数(ΔH°,ΔG°,ΔS°)表明包合过程为自发放热过程,主要驱动力为焓变(ΔH°)。通过综合评分法优选的山苍子精油-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是:油料比1∶6,包合温度30℃,包合时间1.5 h。IR,XRD和SEM确证了包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董峰光  姜子涛  李荣  朱姁 《食品科学》2009,30(21):144-147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β- 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羟乙基- β- 环糊精(HE- β-CD)、羟丙基- β- 环糊精(HP-β-CD)与亮蓝的包结作用。Hildebrand-Benesi 方程表明包结反应的摩尔比为1:1,包结能力依次为:β-CD < HE-β-CD < HP- β-CD。确定了最佳反应时间为30min,最佳反应pH 值范围为4~10。  相似文献   

4.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天然抗氧化剂杨梅素的包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云  姜子涛  李荣 《食品科学》2008,29(5):125-128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CD及其衍生物与天然抗氧化剂杨梅素的包合作用,结果表明:环糊精对杨梅素的荧光光谱有显著的增敏效应,随环糊精浓度的增大,荧光强度增强,最大发射峰红移.Hildebrand-Benesi方程表明包合反应的摩尔比均为1:1,包结能力依次为:HP-β-CD>HE-β-CD> DM-β-CD>β-CD.从热力学角度探讨了影响包合过程的因素,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G和ΔH均为负值,ΔS为负值或较小的正值.由此说明包合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包合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分子内识别的焓变.  相似文献   

5.
杨欣  姜子涛  李荣 《食品科学》2009,30(23):96-100
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β-CDs)与柠檬草精油及其主要成分柠檬醛的包结比和包结常数,测定包结过程在20~50℃范围内的热力学参数ΔG、ΔH 和ΔS。实验表明,β-CDs 与柠檬草挥发油的包结比均为1:1,包结能力顺序为HP-β-CD>MD-β-CD>β-CD。从热力学角度探讨了影响包合过程的因素,包结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G、ΔS 和ΔH 均为负值,由此说明包结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包结的驱动力主要来自范德华力与疏水作用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董晓  姜子涛  李荣 《食品科学》2012,33(21):91-95
采用紫外光谱法从分子水平考察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与欧芹籽精油(PEO)的包埋条件、包埋比,测定25~55℃范围内的包埋常数和热力学参数G、H、S;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固体包埋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及积分球进行包埋物鉴定,并评估其稳定性。结果表明:β-CD与PEO的包埋比为1:1,包埋能力的大小为:HP-β-CD>DM-β-CD>β-CD;包埋反应是以焓作为主要驱动力、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固体包埋物有很好的抗光解和抗热解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草豆蔻精油(AKEO)的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条件,在修正的最佳条件下(微波功率550 W,提取时间7min,液料比8∶1 (mL/g),超声功率50 W),AKEO得率为0.40%。此外,为提升AKEO的稳定性,采用β-环糊精钾有机骨架(K-β-CD-MOF)作为壁材,制备了K-β-CD-MOF-AKEO包结物,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包结物在20~50℃时的包结常数、包结比、热力学函数ΔH、ΔG及ΔS。结果发现,K-β-CD-MOF与AKEO的包结比为1∶1,ΔG为负值表明该包结物的形成为自发反应。  相似文献   

8.
张敏  郭婷  刘馨  肖洁  张宇昊  马良 《食品科学》2012,33(15):28-33
利用光谱法、Benesi-Hildebrand法、热力学方法研究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荧光增强机理,探讨溶剂中甲醇体积比、M-β-CD浓度、时间、干扰离子等因素对荧光增强作用的影响。根据Benesi-Hildebrand法确定7种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低浓度时与AFB1包络比为1:1,高浓度时包络比为2:1。采用热力学方法计算了包合常数最大的M-β-CD与AFB1包合过程的熵变(ΔS)、焓变(ΔH)及自由能变化(ΔG)均为负值,说明包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能自发进行,焓变是形成超分子包络物的主要驱动力。紫外吸收光谱及KI淬灭实验表明AFB1进入M-β-CD空腔从而使荧光得到保护。得出结论:7种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AFB1通过形成超分子包络物可大幅增强AFB1荧光发射强度,提高AFB1荧光分析法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绿色食品意识的增强,罗勒逐渐成为食品、医疗保健、化工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环糊精对罗勒精油的包结,测定了不同pH值、不同温度、不同离子强度下的包结常数.热力学参数ΔH=11.38 kJmol-1,ΔS=80.39 J k-1·mol-1,ΔG《0,表明罗勒精油与环糊精包结反应为吸热反应,且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0.
冯光炷  黄雪  崔英德  卢奎 《中国油脂》2005,30(11):54-58
以酚酞作为竞争包结的客体,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pH为10.5的缓冲液中β-CD与EPA包结物的制备.结果表明,1分子EPA与2.5分子β-CD依据范德华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发生包结作用,生成稳定的包结物.包结物适宜的制备条件为:β-CD与EPA的摩尔比为2.5:1,主客体溶液的浓度比为14.00:1;包结温度25℃;反应时间2.8 h.多种弱相互作用力协同作用于β-CD的配位包结过程,主客体间的尺寸匹配决定所形成包结物的稳定性,根据竞争包结理论,用Hidebran-Benesi方程测定了25℃下包结物的稳定常数为8.17×10 14 L/mol,说明包结物稳定.包结物中EPA的氧化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张多婷  韩静  项文娟  张玥 《食品科学》2011,32(17):199-203
以β-环糊精(β-CD)为主体,超声法制备叶黄素-β-环糊精(叶黄素-β-CD)包合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红外光谱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叶黄素-β-CD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叶黄素-β-CD包合物的适宜包合条件为叶黄素与β-CD的物质的量比1:4,超声功率400W,超声时间40min,包合率可达到75.8%以上;产物的光谱特征的变化证实叶黄素和β-CD形成了新的物相;而用相溶解度确定叶黄素和β-CD的相溶解度曲线属于AL型,叶黄素与β-CD形成1:1包合物,包结常数为346.97L/mol。经包合后,叶黄素的稳定性与水溶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羟丙基化改性的β-环糊精(β-CD)对茴香醛和柠檬醛进行了包结研究,考察了包合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用量为15mL/g改性β-CD的水溶液中,改性β-CD与茴香醛或柠檬醛的摩尔比为1:1、包合反应时间为90min时,茴香醛和柠檬醛的包合率均大于98%。所得产品经紫外光谱、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法鉴定为改性β-CD与茴香醛或柠檬醛的包合物。与β-CD比较,改性β-CD对柠檬醛、茴香醛的包合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缓释型食用玫瑰香精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包结络合法以β-环糊精为壁材,对玫瑰香精进行微胶囊化,赋予其缓释性,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佳包结条件为:β-CD与玫瑰香精的质量比为10∶3、包结的温度为50℃、水溶液中壁材的质量分数w(β-CD)%为15%、体系pH值为7,在此包结条件下,可得包埋率较高的香精微胶囊。通过热重分析测试了玫瑰香精微胶囊的包埋率,用热分析法分析了香精微胶囊的缓释性,并同传统的恒温热失重法作了比较,两种测试方法所得结果一致。利用红外光谱对β-环糊精—玫瑰香精微胶囊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壁材,牛至精油为芯材,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牛至精油-HP-β-CD微胶囊,与涂料复合涂布制备抗菌食品包装纸。结果表明,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包合时间3 h、包合温度50℃、芯壁比1∶8。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牛至精油-HP-β-CD微胶囊的芯材包合率为83.69%,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微胶囊及其制备的抗菌食品包装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纳他霉素的增溶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纳他霉素含量,相溶解度法研究β-环糊精(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纳他霉素的包合作用、增溶作用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纳他霉素的溶解度随着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呈AL型;纳他霉素的溶解度与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但随着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呈负向偏离型,相溶解度图呈AN型。纳他霉素与2种环糊精在包合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焓变(ΔH)均为负值,纳他霉素与β-CD在包合过程中的熵变(ΔS)为负值,而与HP-β-CD包合过程中的熵变(ΔS)为正值。结论:纳他霉素与2种环糊精增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山苍子油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香料,在食品和化妆品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柠檬醛与β-CD的超分子作用,优化了山苍子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同时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山苍子油-β-CD包合物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醛-β-CD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1,包合过程的形成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表明,柠檬醛与β-CD的包合过程为自发放热过程,主要驱动力为焓变(ΔH°)。UV、IR、XRD和SEM表明,山苍子油与β-D形成包合物后,其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两者以范德华力或氢键等作用力结合形成新的物相。山苍子油-β-CD包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较好,能更好地保留山苍子油的原始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7.
赵帅  庄媛媛  杨华 《食品科技》2023,(1):233-239
茶树精油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但是茶树精油易挥发,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且在光或氧作用下容易变质。为了提高茶树精油的稳定性,实验先用共沉淀法制备β-环糊精(β-CD)包合物,茶树精油和β-CD包合物最佳的芯壁比为7(mL):10(g)。然后将包合物通过复凝聚法制成复合微胶囊,最佳制备条件是:明胶和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1,质量分数为2%,明胶、阿拉伯胶复合物与β-CD的质量比为0.5。利用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测定茶树精油包合物和复合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和表观形态。通过TG和DSC分析,了解茶树精油包合物和复合微胶囊受热后的变化。采用加速释放实验测定茶树精油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茶树精油复合微胶囊不仅可以提高茶树精油的热稳定性,而且茶树精油接近均匀释放,且释放速率低于茶树精油包合物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β-CD与茶树精油的比值、温度、时间、超声时间对茶树精油包合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茶树精油微胶囊的包合工艺,并进行包合产品储藏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最佳的包合条件为:β-环糊精与茶树精油比值11:1(g/g)、温度67 °C、时间60 min,包合率约59.24%;且制备的茶树精油β-CD包合物在常温下保存一个月,茶树精油保留率约67%,这证实β-CD的包合作用对茶树精油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为其应用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落新妇苷与β-环糊精(β-CD)的包结反应。β-CD可与落新妇苷形成1:1包结物,并使其在291 nm处吸光度有规律下降,二者包结平衡常数为1788.54±273.41 M-1。采用研磨法制备落新妇苷与β-CD的包结物,考察了水分含量和摩尔比对落新妇苷包结率的影响。适当提高研磨过程中水份含量和β-CD摩尔比可增加落新妇苷包结率。最后,比较了β-CD包结物和落新妇苷单体的溶解度、体外溶出度和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形成β-CD包结物可显著提高落新妇苷溶解度。25℃条件下,包结物中落新妇苷的溶解度为52.01 mM,为落新妇苷单独存在时的106.14倍。体外溶出度曲线表明包结物中落新妇苷的溶解速度更快。包结物中落新妇苷在大鼠体内达到峰值时间更短,且峰值浓度更高,但二者生物利用度相当,绝对生物利用度都约为3.7%。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法对荆芥精油(SBO)/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m(SBO):m(β-CD)=1:6,超声时间18 min,温度45 ℃.在此条件下,包合率可达7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