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应用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时差和感应电导率等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进行层序地层划分。采用5种测井曲线识别方法进行层序界面划分:①自然电位和自然电位镜像法;②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曲线组合识别法;③声波时差法;④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曲线交汇法;⑤感应电导率法等。用实例证明这些方法是可行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应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应用自然电位、电阻率、声波时差和感应电导率等测井资料,采用自然电位和自然电位镜像法、自然电位与视电阻率曲线组合法、声波时差法、声波时差与电阻率曲线交汇法和感应电导率法等5种方法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勘探实例证实这些方法是可行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露头和岩心资料不足、地震资料分辨率有限时,可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界面.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详细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山西组2段53口井的9条常规测井曲线特征,选择了4种测井曲线识别方案(声波时差对数法、电阻率曲线倒数法、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曲线组合法、自然电位镜像法).通过探讨利用这四种方案识别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山西组2段短期层序界面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因岩心、地震资料不足导致识别层序界面难的问题,为充分利用测井资料识别陆相层序界面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测井曲线活度划分准层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朱剑兵  赵培坤 《新疆石油地质》2005,26(4):426-427,436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活度的性质及其地质意义,发现利用活度曲线可以识别准层序单元的界面。以胜利油田坨715井沙三中第Ⅱ层序湖退体系域为例,结合实际岩心的分析在该段划分了3个准层序单元。经过该段3类测井曲线(自然电位、电阻率、自然伽马)的活度分析发现可以完全识别出这3个准层序单元,而且自然电位曲线的识别效果最好。利用测井活度的统一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多条测井曲线活度加权综合识别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当渗透性地层采用水基泥浆钻开后.如果泥浆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不同时.在沿井壁、层边界和侵入带边界会形成电偶极层。这种偶极层在井眼中可以产生自然电位(SP)。因此,一直以来测井分析家们通常使用自然电位曲线来划分渗透性地层.并计算地层水电阻率。和其他测井方法一样,自然电位测井也受测井环境如侵入、围岩、井眼等条件的影响,虽然这些环境因素不影响划分渗透性地层,但却影响地层水电阻率的计算,这是因为计算地层水电阻率需要由自然电位推导出的静自然电位(SSP)。为了校正这些影响因素.作了很多校正图版.然而.在非常复杂的测井环境中,这些图版并不能完全校正上述提及的影响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开发一些更有用的校正方法。 本文我们提出了一种由自然电位和双侧向/双感应测井数据计算静自然电位的联合反演方法。首先,层界和渗透层可以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划分。其次.可以用双测向/双感应测井数据来推导地层电阻率.在渗透层可以反推三个参数.即侵入带电阻率、原状地层电阻率和侵入半径。在非渗透层,仅反推地层电阻率。最后应用反演得到地层电阻率.即用SP数据反演SSP。SSP反演是点源SSP的反演.而不是偶极层内电位的反演.这些点源位于层边界和侵入带边界、层边界和井壁之间的接点处。由于这种反演方法不必考虑边界的形状,反演也相对变得简单。 基于上面提到的方法.开发了一种反演准则,在非洲和中国的油田这个准则通常被用来反演SSP和计算地层水电阻率。例如.对于一个纯砂层.厚度为7m.最大SP为70mV.反演得到SSP为83.2mV,且由SSP计算的地层水矿化度为2416ppm.这个值与通过地层水分析得到的地层水矿化度为2330ppm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6.
小波变换在层序地层单元自动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分析特征,采用几种常见的小波函数(Harr小波,Daubechies小波,Symlet小波,Dmeyer小波),分别对自然电位、自然伽马、视电阻率等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变换,发现在某一个尺度范围内可以识别出层序地层的准层序单元。利用该方法对胜坨油田5口井的测井曲线进行识别,与人工划分结果的比较表明,利用Symlet小波对视电阻率曲线进行分解识别的效果最理想。图1表1参6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然电位差识别油水层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储层含油饱和度较低或油水层分异不明显时,利用电阻率测井来识别油水层或划分油水界面变得比较困难。本文讨论了利用深浅探测电阻率计算视自然电位,利用巍自然电位与测井自然电位交会识别油水层的方法,通过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的方法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测井资料层序识别是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之一。在测井曲线上 ,准层序、体系域和层序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准层序界面表现为测井值、岩层厚度或岩性发生了突变。体系域的识别取决于准层序的叠加样式 ,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上 ,盆底扇以光滑柱形显示 ,上下界面处测井曲线发生突变 ;斜坡扇以齿状卵形显示 ,前积复合体以齿状漏斗形显示 ,水进体系域以齿状钟形为特征 ,高水位体系域以柱形 漏斗形为特征。在地层倾角矢量图上 ,低水位体系域以乱模式显示 ,水进体系域以红模式显示 ,高水位体系域以绿 蓝模式显示。密集段以高自然伽马、低电阻率、高U、Th、K记数率和小倾角绿模式为特征。层序界面在地层倾角矢量图上表现为能够确定为不连续面的乱或断模式 ,以及低的U、Th、K记数率。针对在测井曲线上层序识别的多解性、层序级别划分的不一致性以及离开井眼范围的推测性 ,提出多种资料的有效结合 ,特别是同地震资料及高分辨率古生物资料的结合 ,是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的有效方法。以东海某箕状凹陷的一口井为例 ,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倾角测井资料具有纵向分辨率高和连续性好的特点, 在哈德4 油田东河砂岩的露头、岩心分析标定基础上,根据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幅度、形状、接触关系, 结合倾角测井资料处理解释成果, 确定了研究区储集层六级构型界面的测井响应特征和模式, 实现了单井的构型界面的识别, 为构型单元的精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渗透性地层采用水基泥浆钻开后,如果泥浆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不同,那么在沿井壁、层边界和侵入带边界就会形成偶极层。这种偶极层在井眼中可以产生自然电位(SP)。因此,通常使用自然电位曲线来划分渗透性地层,并计算地层水电阻率。和其他测井方法一样,自然电位测井也受测井环境如侵入、围岩、井眼等条件的影响,虽然这些环境因素不影响划分渗透性地层,但却影响地层水电阻率的计算,这是因为计算地层水电阻率需要由自然电位推导出的静自然电位(SSP)。为了校正这些影响因素,做了很多校正图版,然而,在非常复杂的测井环境中,这些图版并不能完全校正上述提及的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由自然电位和双侧向/双感应测井数据计算静自然电位的联合反演方法。首先,层界和渗透层可以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曲线划分。其次,可以用双侧向/双感应测井数据来推导地层电阻率,在渗透层可以反推三个参数,即侵入带电阻率、原状地层电阻率和侵入半径。在非渗透层,仅反推地层电阻率。最后应用反演得到地层电阻率,即用SIP数据反演SSP。SSP反演是点源SSP的反演,而不是偶极层内电位的反演,这些点源位于层边界和侵入带边界、层边界和井壁之间的接点处。由于这种反演方法不必考虑边界的形状,反演也相对变得简单。基于该方法,开发了一种反演准则,这个准则在非洲和我国的油田通常被用来反演SSP和计算地层水电阻率。例如,对于一个纯砂层,厚度为7m,最大SP为70mV,反演得到SSP为83.2mV,且由SSP计算的地层水矿化度为2416×10^-6,这个值与通过地层水分析得到的地层水矿化度为2330×10^-6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1.
南堡凹陷部分油层电阻率较低,分布面积广泛,纵向上与高电阻率油气层、高电阻率水层间互发育,在测井特征上具有复杂和隐蔽特性,电阻率测井反映出较大的局限性.以自然电位形成机理和岩石物理试验为基础,开展了薄膜电位与阳离子交换量和岩心含水饱和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研究,明确了自然电位极性和异常幅度与地层水矿化度、含油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基于合理设计钻井液电阻率为前提、利用自然电位极性和异常幅度为定性解释基础、以双视地层水电阻率比值为定量解释指标的隐蔽油气层识别方法.实例表明,在电阻率-孔隙度测井油气层识别体系中,自然电位信息的应用大大增强了对低电阻率、低电阻增大率等油气层的识别能力,在隐蔽油气层识别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钻电磁波传播电阻率测井的快速反演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晓锋  李铮  蔡志权 《测井技术》2001,25(4):266-269
电磁波电阻率井是随钻测量的重要方法,提出了一种旨在提高电磁电阻率测井纵向分辨率的快速反演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实际井曲线提出划分地层界面的边界条件,要求正演模拟在地层子区间的信息熵极值点处与实测曲线吻合,数值模拟和实际应用的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电磁波传播测井的纵向分辨率,增强测井仪器的薄层响应。  相似文献   

13.
地层水中聚合物存在对测井响应特征是否有影响,将关系到利用测井曲线识别水淹层的方法及相关储层参数的计算方法的选取及改进。为了提高采收率,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砂层组在经过水驱后又进行聚合物驱;分析了2组对子井的自然电位、深侧向电阻率(感应或4m梯度)、三孔隙度等测井曲线从前期水驱到聚合物驱的变化规律;以测井响应机理为基础从实验、正演模拟2个方面讨论分析了聚合物溶液对上述测井响应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高矿化度条件下聚合物浓度对岩石电阻率、地层密度、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的影响很小,在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及选取解释参数时可以忽略聚合物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该区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选取和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多传播电阻率测井的探测能力与资料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研究多传播电阻率(MPR)测井对砂泥岩薄互层和低电阻率环带的识别评价能力及其资料处理方法,利用薄互层组和低电阻率环带地层模型研究了MPR的探测性能及其资料处理方法。MPR可提供4条相位差和4条幅度比测井曲线,但某些探头的径向积分响应曲线存在相互重叠和交叉,说明MPR资料含有较多重复信息。幅度比曲线对地层电阻率的探测灵敏度比相位差曲线的探测灵敏度低得多。因此,从MPR的8条测井曲线中选出3条相位差和2条幅度比曲线作为资料处理的主要依据,利用所选出的5条测井曲线可直观识别出薄互层和低电阻率环带,但一般还不能由视电阻率曲线直接获得地层电阻率的真值。应用改进的正则化阻尼型高斯-牛顿优化算法,实现了MPR模拟资料的二维反演,对薄互层和低电阻率环带地层模型得到了较好的反演结果,可显著提高MPR资料的解释精度。图6表4参11  相似文献   

15.
运用变尺度分形和双侧向-微球型聚焦相结合的方法,对松辽盆地十屋油田营城组声波时差和电阻率测井数据进行了裂缝识别研究,总结研究区裂缝在双侧向和微球型聚焦测井曲线上及变尺度分形曲线上的3种不同形态及其所反映的裂缝的性质:微球型聚焦电阻率值围绕着双侧向值上下波动,所识别的裂缝主要是低角度裂缝;双侧向与微球型聚焦电阻率值正差异,所识别的裂缝主要是高角度裂缝;若两者为负差异,识别的裂缝主要也是高角度裂缝,但这种方式是识别裂缝的次要方式。预测了十屋油田营城组5个层段的裂缝发育情况,探讨了裂缝发育程度与单井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证明,近水平裂缝、低角度裂缝是控制单井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底部广泛发育张家滩页岩,厚度15~60m,中间夹薄层细砂岩或泥质粉砂岩,是很好的页岩油储层。野外露头观察、岩心分析及成像测井资料解释均表明该页岩段近东西向高角度构造裂缝和近水平页理缝发育,为致密页岩油储层提供了良好的渗流通道。依据岩心分析和成像测井资料解释确定单井内裂缝类型和分布;选取对裂缝敏感的常规测井曲线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及深浅电阻率差比,根据岩心分析和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推理系统确定不同测井曲线的权系数,采用综合概率指数法和分形维数法识别页岩油储层及裂缝。  相似文献   

17.
水平井技术在给油气田开发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测井等工程技术带来了新的难题。水平井随钻测井和直井电缆测井具有较大差别,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对已比较成熟的电缆测井解释方法提出了挑战。在比较了水平井中随钻测井和电缆测井感应电阻率曲线之间的区别后,得出以下结论:两者在储层内部相差较小;在界面处及其附近的响应特征受地层界面表面电荷、钻井液侵入深度大小及井眼与地层夹角大小的影响较大。在测井解释中以电阻率资料为主时,应结合其他测井资料综合分析井眼轨迹与地层界面之间的关系和夹角大小,从而正确地划分储层界面。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3种利用测井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一是通过自然电位曲线的综合校正求取混合液电阻率,进而求得剩余油饱和度的常规测井解释方法;二是利用深度延迟技术通过网络的训练与学习来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深度延迟人工神经网络法;三是研究碳氧比资料在消除高矿化度地层水的影响后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将3种方法有效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评价中原油田层间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露头、岩心资料的详细分析,在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东河砂岩三级层序内部识别出了5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即三级层序界面、准层序组界面、准层序界面、岩层组界面和岩层界面。以常规及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层序界面响应特征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各级层序地层界面的测井资料识别标准和方法,包括常规测井曲线识别模式、长窗长处理倾角资料识别模式、倾角测井原始电导率曲线识别模式和精细倾角处理资料识别模式等。应用上述各类测井资料识别层序界面的模式和方法,对全区各井进行了多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对比,识别出了5级界面,划分出1个三级层序、1个准层序组、2个准层序(砂层组)、12个岩层组(小层)和50个岩层(单砂体),建立了东河砂岩的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20.
地震资料识别的层序界面精度低于测井资料建立的空间层序格架精度,难以满足具层圈闭特征岩性圈闭勘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井-震时频匹配分析与地震全反射追踪相结合的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及高频层序格架建立方法,主要包括逐级细化的测井时频分析与井-震标定,得到与测井资料相适应的地震反射旋回变化关系;在小时窗地震时频分析基础上,通过地震全反射追踪技术,建立高频空间层序格架。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层序格架中的层序界面既具有反映沉积旋回变化特征的明确地质含义,又具有足够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地震资料中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层序界面,进而满足岩性圈闭识别、描述等对于层序地层研究的精度要求;结合吐哈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等开展了实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深入挖掘现有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开展地震高频层序地层研究和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