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天一个同事拿U盘插到我的电脑上,—不小心中招,经查,在他的U盘根目录下有二个文件,分别是:ShuiNiu.exe、AutoRun.inf,如图1所示。由于我的机器上安装了卡巴欺基,把病毒库升级到最新,对ShuiNiu.exe进行扫描,卡巴欺基报告称没有发现威胁,看来卡巴欺基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3.
ZHANG Wei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8,(29)
随着U盘渐渐成为主流移动存储设备,和U盘病毒作斗争就成为学校电子阅览室管理员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就新型U盘病毒的表象和症状,做出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USB设备的普及应用,U盘病毒的威胁必将长期存在。为了有效防范和清除U盘病毒,需要分层次使用不同的方法,包括关闭系统自动播放功能、手动创建autorun.inf文件、设置U盘为不可写状态、综合运用通用型杀毒软件与专用型杀毒软件等,本文对这些技巧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因为现在使用U盘多起来,通过U盘感染的病毒也同样变多了,而且更加复杂化。全名为:Win32.Hack,Tompai.b.23552.简称Iexplores.exe就是这样一种病毒,这个病毒工作于32位windows平台。病毒会在硬盘的根目录生成Iexplores.exe文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景奇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8):117-118
通过对U盘病毒的运作机制与特征分析,探讨了U盘病毒的危害,并找出了查杀U盘病毒的有效方法和防御措施。解决U盘病毒在工作、生活、办公、学习等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的种种隐患,为人们的可移动磁盘数据及计算机营造了安全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一个朋友的电脑中了病毒,无法正常打开U盘和硬盘.前去处理,按照往常习惯,先用杀毒软件查杀一遍,结果是什么问题没有.心想可能是病毒自动隐藏了,决心把它揪出来. 相似文献
8.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7,(8):78-78
7月10日,国内领先的计算机反病毒厂商江民科技宣布,针对目前U盘病毒疯狂泛滥的现象,率先研发成功了反U盘病毒技术,融入此项技术的江民杀毒U盘已经正式上市销售。该项技术的推出是反病毒技术对U盘病毒技术的一次超越,它可以彻底从根源上防止U盘病毒的入侵,并防止病毒通过杀毒U盘传染给电脑。 相似文献
9.
10.
11.
分析了autorun.inf病毒及其工作机理,编程模拟实现了病毒的入侵和传播.该病毒通过不断创建进程来消耗系统内存资源。还实现了U盘病毒的免疫程序,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新笔记本电脑是xP系统,插入u盘后,在窗口右下角出现新硬件的图标,金山毒霸提示u盘可以使用,但在“我的电脑”中却没有显示u盘的图标,换了插口后仍然没有显示u盘盘符(u盘在别的电脑是可以打开的)。 相似文献
13.
李艳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6):96-96
本文针对目前U盘在学校机房和网吧的广泛使用,先从计算机U盘病毒的概念入手,举出了几种主要U盘病毒的表现形式,并介绍U盘病毒的防护措施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冷孤月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9,(11):27-27
现在U盘近乎于“白菜价”,大容量的U盘除了可以作为资料存储转移之用,更可以作为系统启动维护盘,在量产后可以作为启动维护和系统安装,那么除了这些还能做什么呢?其实还可以用它来为你的电脑“保驾护航”,用它来充当开启电脑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而传播病毒的载体也越来越丰富了,U盘成为病毒载体的"新宠",因为它的体积小,携带方便,使用它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就给病毒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如何防范利用U盘传播病毒呢?本文通过介绍U盘病毒的工作原理,从源头上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8.
19.
20.
吴具植 《电脑技术——Hello-IT》2005,(7):21-21
前些日子在一家论坛上见到了一个“U盘无法打开”的话题,有坛友问:“U盘插入电脑的USB接口以后,在‘我的电脑’中能够看到盘符,可是无法打开,双击后系统提示‘没有插入磁盘’。U盘属性显示容量全部用完,卷标栏中属性值全是空的。检查了主板USB端口是正常的,PCI总线也没冲突。我的U盘可以修复吗?怎么操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