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海是我国一个近代史迹型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近代革命史迹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大量近代优秀建筑.从80年代起,迄今已公布为国家级和市级文物、建筑保护单位的有398处.对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国家和上海市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确定保护级别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明确保护要求,妥善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
在文物保护规划中,应对建设控制地带内所有非文物建筑的高度提出详细的控制要求,以保证文物建筑周边良好的视线通廊。但在保护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保护规划的制定通常会滞后,建设控制地带由于用地情况复杂或已建成高层建筑,保护规划对周边建筑的高度控制往往难以贯彻实施;如若实施,势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是否可以避免大规模的资源浪费?如何在不造成资源浪费的前提下解决高度控制与已存在超限高建筑之间的矛盾?上述情况已成为文物保护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规划之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自然保护地规划作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新要求,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5个方面讨论国土空间规划中自然保护地规划的定位。在功能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以自然保护为首要目标的专项规划;在层次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贯穿国土空间规划三级体系的专项规划;在时序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是在国家和省域2个层面前置的专项规划;在地类定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存在新设一类"生态用地"的需求;在法定地位方面,自然保护地规划需在自身法律体系、国土空间规划法律体系和相关既有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等3个层面明确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设计实践中对城镇化快速发展与“红色旧址”保护等矛盾的处理来探讨“红色旧址”的保护规划问题。该文对长征第一渡口旧址从本体评估、自然环境评估、建筑环境评估、基础设施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与评估,划定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提出具体的用地调整规划、整治规划,并以该实例对当前“红色旧址”存在的问题与保护规划措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日本城市郊区农村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郊区农村是日本城市地域和农业地域结合地带的规划控制薄弱地区,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城市规划法》、《农业振兴地域整治建设法》和《聚落地域整治建设法》对日本农村规划建设所提出的具体制度措施,介绍日本城郊农村地区的规划动向,总结了日本城郊农村在规划管理和法律制度方面可资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的保护与规划建设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在生态保护、规划管理、建设控制等方面持续进行着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许多成绩,也遭遇过很多困难与困惑。文章从规划管控、法律支撑、机制保障等方面剖析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在不同阶段的得失经验,以期为同类区域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西安和咸阳加快城市一体化进程的情况下,西汉帝陵大遗址应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利用。构想将其分成6个区,分别展示不同的古迹;在重点保护区内规划旅游路线,采取栽种植物标志、局部覆罩等手段展示遗存;在一般保护区内建设内部道路、陈列馆等;在建设控制地带设置停车场、变电站等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8.
明确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明确社会经济发展方向 朝阳区为市区建成区,是兼有城市现代化建设及规划控制功能的城区,是联系并分隔主城及新城的地带,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文化、体育、休闲地区。朝阳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成为北京  相似文献   

9.
文物保护法中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应设置保护范围,外围可设置建设控制地带。大遗址不同于其他不可移动文物,大遗址突出的特点是使其建设控制地带的区划工作带有一定特殊性。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大遗址建设控制地带成为大遗址周边环境的保护与区域城市发展之间矛盾冲突的重点区域。因此,认识大遗址建设控制地带的特殊性,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促进建设控制地带区划的合理性,对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友斌  李皓晟 《规划师》2004,20(12):61-64
武汉市武昌昙华林历史街区具有古城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街巷文化、建筑文化5种文化要素。其保护规划包括建筑保护与利用模式、街巷保护与利用模式等内容。其利用规划包括确定不可开发地块和制定建设控制措施等内容。另外,用地结构调整与道路交通规划等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也被加入其中,以完善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刘宾  潘丽珍  孙丽萍 《规划师》2006,22(Z2):52-54
青岛老城区作为青岛市城市发展的源点.积淀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遗存,汇集了青岛城市形象中最具特色的要素,是青岛城市的一个特殊区域,其以街道空间为主要的公共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中山路街区空间、团岛街区空间、市政府街区空间、八大关街区空间四种街区空间类型。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应针对老城区中不同类型的街道空间采用不同的空间特色保护方法,以使其在新环境中继续发挥延续历史、彰显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岛四方路里院街区景观环境的保护及更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勇  匡富春 《工业建筑》2012,42(2):147-151
青岛四方路里院历史街区是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里院街区,具有极其重要的建筑、艺术、历史价值。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四方路里院街区正在逐渐消逝,亟需保护。通过对四方路里院街区的物质及非物质景观环境的研究,以求四方路里院街区建筑的重生和建筑文脉的延续。  相似文献   

13.
街道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活动的重要公共空间之一。改善街道环境空气质量,增强居民室外活动的舒适度,有利于居民身体健康。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以武汉市中山大道街区为例,考虑三条城市道路污染源及不同季节的风环境,模拟分析中山大道街区尾气扩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街道1.7m高度处污染物浓度非常高,污染物呈连续性线状分布特征。城市阴角空间、交叉口人行空间、街道迎风面空间受污染相对较轻,而街道步行空间受污染严重。针对以上研究,从临街建筑功能、建筑平面形态、建筑立面形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实现重塑城市传统肌理,找回城市空间特色的大目标,除了以"修复"为主要手段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该有一种新的保护模式作为其补充,那就是延续当地传统空间特色,结合现代生活需要,重构似曾相识的街巷空间.在温州南塘街改建工程民俗风貌街设计项目中,我们对这种新模式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5.
街道界面密度与城市形态的规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街道界面密度是用于表征街道界面围合程度的量化指标。通过分析城市实例,发现街道界面密度与街区建筑密度存在近似正相关关系,街区建筑密度与街廓尺度存在近似负相关关系。通过分析街道实例,发现街道的密度表征比尺度表征更为有效。结合分析我国主要大城市的商业步行街,认为小尺度街廓是形成优秀街道空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街道是城市最能体现市民为本的公共空间,也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上海作为超大规模城市,在发展历程中较早遇到了街道空间活力缺失的问题,并较早地开始了规划实践探索.《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发布,预示着在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发展历程及现实诉求的研判,结合地域复杂的实际情况,上海已初步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多元设计的方法创新以及推动实践的应用创新一系列成果体系,同时也激发起一场全国性的街道规划理念、方法、技术、机制的复兴创新行动,为未来规划行业的创新变革起到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小空间——从步行天桥看街道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恒 《华中建筑》2006,24(9):92-94
由于城市中空间尺度日趋扩大,宽广的街道、巨大的广场应运而生,小型、安静的空间就更需要设计者重视尤其是利用城市交通中功能性构筑物的设置.有机自然的形成环境箭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该文以天津泰达第三大道上的过街天桥及其园林广场为例,运用现代景观与古典园林中设计手法来分析其在街道景观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街道界面是形成街道空间的物质基础。现有关于街道界面的量化测度参数繁杂多样,亟需总结厘清。文章试从城市形态、空间认知、环境行为等几个研究视角对现有参数进行总结比较,发现在城市形态研究领域,界面密度、贴线率、建筑整齐度、近线率等参数各有其涵义和适用范围。随着空间认知与环境行为研究领域的进展,国内对于街道界面的研究体现出由“城本视角”到“人本视角”的转变,街道空间的品质及人的体验与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融合城市形态、环境行为、空间认知、地域气候、历史文化的多维研究框架,对街道界面展开更为全面的研究,发展更为系统的量化测度方法将是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城市街旁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街旁绿地更直接地影响着城市景观。街旁绿地一般包括街道广场绿地、沿街绿化用地等,这些绿地一般面积小、数量多、分布广、可达性强,可为市民休闲、健身、交往、出行等多元行为模式提供场所。该文通过对街旁绿地中游人的构成、活动特征及街旁绿地设计的现状问题分析,提出了设计应"以人为本",并注重以"细节提升品质",从便利性、安全性、舒适性、参与性、愉悦性、私密性和整洁性七个方面论述设计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珠海市莲花路街区存在商业空间不成系统、商业集聚力缺乏、公共空间缺乏活力、步行街过大的人流量影响地面环境等问题,需对其进行城市空间的立体化改造.规划保留旧的城市轴线以延续城市文脉,开辟新的城市轴线以发展和完善城市空间,并力图使新的休闲娱乐轴线与莲花路历史文化轴线实现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