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裂缝的准确描述和预测是裂缝型储集层有效评价的关键。大港油田C区中生代潜山油藏受构造应力场影响,同时由于后期新生代的构造断裂运动对中生代地层的改造作用,电阻率较高的硬地层中裂缝普遍发育。利用FMI成像测井及岩心裂缝观察等多项技术资料,分析裂缝类型、产状及发育密度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蚂蚁追踪裂缝识别,通过多项技术数据综合应用识别出了各级裂缝数据,范围从厘米级到百米级,并总结出裂缝分布规律。研究认为C区主要以高导缝发育为主,且在距离主断层较近的区域裂缝更加发育,其走向与主断层一致。落实研究区的裂缝分布特征对后期油藏产能评价、储量评价和储集层压裂及酸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造裂缝是裂缝性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对裂缝网络的描述是裂缝性油藏地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裂缝网络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非均质性极强,结合理论模式,通过野外相似露头,以及胜利油区富台油田车古201潜山油藏的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多种资料、信息,系统研究了大、中、小、微不同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定量确定了不同尺度裂缝的关键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针对背斜潜山不同构造部位(背斜轴部、翼部、倾末端),建立了背斜构造裂缝性油藏裂缝网络发育模式,为准确把握裂缝性油藏裂缝分布规律及高效部署开发井提供地质保障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渤海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综合评价与裂缝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渤海JZ25-1S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进行了储集层评价和裂缝表征研究。将JZ25-1S潜山储集层纵向上划分为风化壳、半风化壳和基岩3段以及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和微裂缝-致密型3种储集层,并利用原油包裹体检测技术、区域地应力方向及声波全波列测井资料评价了裂缝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半风化壳储集层最为发育,孔隙-裂缝型储集层为主要产层,裂缝的主要走向与潜山主断层走向大致平行,以与现今最大地应力方向基本保持一致的晚期开启的倾斜裂缝最为有效。最后综合成像测井精细解释与生产实际应用,确定出定性-半定量的储集层划分标准,将潜山储集层划分为Ⅰ、Ⅱ、Ⅲ3个级别。图10表1参16  相似文献   

4.
青西油田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裂缝分布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西油田主要为裂缝性储集,裂缝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控制油富集的因素,为了更好地预测裂缝的分布区域和发育程度,用有限元方法对主要储集层下沟组一段和下沟组三段喜马拉雅运动期进行了构告应力场数值模拟。根据构造演化、岩心和测井资料确定青西油田储集层有效裂缝的主要类型为低角度斜交缝、层间缝和少量高角度缝。应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根据库伦-摩尔破裂准则,进行了构造裂缝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普遍发育,发育程度较高地地区主要位于油田的东部和南部,而高产井均位于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因此,裂缝发育程度高的地区是较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区。  相似文献   

5.
针对库车低孔裂缝性砂岩储集层地区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出现的裂缝发育特征、分布规律难以解释的问题.通过新井裂缝参数描述和建立裂缝宏观分布模型.野外大岩样与剖面(岩心)裂缝参数对比等途径,建立了单井测试段裂缝展布模型;进而系统地分析了裂缝发育特征.认为裂缝分布主要受构造位置与断层的影响,即构造高部位如断背斜核部或邻近断层部位裂缝发育.从而为各井测试层段的选取提供了地质依据。研究结果为后期产能定性半定量分析及产能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掸.并对裴似低孔裂缝性砂岩储集层的裂缝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区探明的碳酸盐岩油藏以裂缝性油藏为主,裂缝发育和分布规律复杂,传统的建模方法很难描述清楚裂缝网络的非均质性和不连续性,导致该类油藏采收率和采出程度较低。以车古201潜山复杂裂缝性油藏为例,综合应用岩心、成像测井、野外露头、常规测井、地震反演等数据,在分析裂缝发育规律基础上,采用最先进的离散裂缝网络(DFN)建模技术建立了大、中、小不同尺度的裂缝网络模型及岩块系统的物性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符合油藏的实际地质情况,较好地体现了裂缝性储层的特征,探索形成的裂缝性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对同类油藏的建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浅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控制因素、潜山储集层储集类型及裂缝系统深入研究后认为,潜山储集层裂缝的形成主要与所经历的构造运动有关,具有多期形成、多期充填的特点,储集类型主要包括孔隙-缝洞型和孔隙-裂缝型两种。由于断层活动强度的差异,导致不同断块裂缝发育程度不同,活动强度大的断层附近储集层最为发育,储集层物性好,反之,储集层较不发育,物性也较差。潜山储集层裂缝发育较差的断块,纵向上存在顶部和内幕两个裂缝网络系统,两个裂缝网络系统在储集类型、储集层物性和产油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富台油田古生界潜山油藏裂缝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三维构造精细解释和综合利用构造演化、露头、岩心、测井资料描述裂缝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预测潜山油藏古构造应力场分布,采用格里菲斯准则和库仑摩尔准则判断张裂缝和剪裂缝的发育程度、裂缝方位及倾角。富台油田古生界潜山油藏裂缝主要发育在燕山期,以高角度裂缝为主,裂缝横向上主要受构造控制,在背斜顶部或高点较为发育;裂缝纵向上主要受岩性控制,具有明显的层状特征。  相似文献   

9.
沈229潜山油藏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裂缝表征参数描述基本上,介绍了裂缝空间分布网络模型的建立的过程。在辽河油田沈229潜山实际的岩心、测井及岩性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裂缝空间分布模型,认为裂缝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越靠近断层裂缝越发育,同时裂缝的密度受岩性的控制,在白云岩分布区裂缝越发育,最后对裂缝的有效性进行了预测。该方法和传统的构造裂缝的曲率分析相比,不仅考虑了构造演化的特征,同时也考虑了目前的应力状态,广泛地应用了测井、岩心等多方面的信息,提高了裂缝分布模型的精度,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多条件约束地质建模技术在青西油田裂缝性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西油田储层岩性复杂,岩相多变,裂缝发育,不同岩性、不同储集空间具有不同的储层属性特征,采用常规建模技术所建立的地质模型与油藏实际特征差别较大.采用多条件相互约束建模方法,将确定性模拟和随机模拟相结合,可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多条件约束地质建模的约束条件包括:地震资料、岩心分析资料、测井资料、动态数据以及油田勘探开发综合研究成果;裂缝性油藏多条件约束地质建模技术包括断层封挡技术、多边界技术、复杂岩性岩相建模技术、DFN离散裂缝网格建模技术、在裂缝和岩相约束下的双重介质储层属性建模技术;构造建模主要利用GOCAD建模软件,裂缝建模利用FRACA建模软件,岩相和储层属性利用PETREL建模软件完成.根据建模结果,将青西油田划分出一类裂缝发育区、二类裂缝发育区和裂缝欠发育区,查明了剩余油富集区域和油气富集规律,明确了下一步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裂缝井网参数,以江苏油田关7断块地质和目前开发特征为基础,抽象出相应的地质模型,应用Eclipse软件的门限压力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时的五点井网压裂模型,并对五点井网的压裂参数进行了简要优化设计。得到如下结论:启动压力梯度对原油产量有较大的影响;油井井排方向为有利裂缝方位,注采井排方向为不利裂缝方位;油井最优裂缝半长为90m。为江苏油田关7断块裂缝井网参数优化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锦州南油田的主要开发层系为太古宇潜山,裂缝储层预测准确性直接影响潜山油藏的开发效果。为了实现裂缝储层的准确预测,重点开展了基于海上窄方位角地震采集方式下中高角度裂缝的地震预测技术和方法研究,结合研究区域地质及构造特征,深入研究了窄方位角采集方式下裂缝发育程度与地震响应特征的定量关系,进而开展了对纵波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技术、远近偏移距地震差异裂缝预测技术、叠前应力场裂缝预测技术的适用性分析及预测研究,最后对3种方法预测成果进行多信息融合处理,实现了对潜山裂缝储层多方法综合预测,降低了单一方法预测的多解性,准确预测了潜山裂缝储层的发育特征,开发井证实预测吻合程度在80%以上,为油田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同时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海上地震资料的裂缝预测技术序列。  相似文献   

13.
火成岩潜山储层由于受风化溶蚀、构造运动等多种作用改造,裂缝成因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表征难度大,文中以渤海湾盆地大型火成岩古潜山油田S为例,提出了一套针对古潜山储层的裂缝表征方法。首先从成因分析入手,确定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裂缝分布密度模型和离散裂缝网络模型;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优选,得到合理的裂缝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用于油藏数值模拟,提高了模拟的准确性,提升了油藏数模预测效果。该方法实现了对火成岩潜山储层裂缝系统的精细表征,为油藏数值模拟及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地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牛20、纯41、桩74、大芦湖等低渗透砂岩油藏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胜利油区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地质模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该模型充分利用三维地震、地质、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以定量研究为主要方法,以地层模型、构造模型和储层模型研究为基础。裂缝模型研究是关键,主要包括野外和岩心裂缝研究、测井方法研究裂缝密度、古构造应力场模拟方法预测裂缝走向、现今应力场模拟方法研究裂缝的连通性及分析压裂裂缝的展布方向和储层裂缝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等。储层非均质地质模型研究主要包括测井资料解释模型的建立、层间非均质研究、层内非均质研究和平面非均质研究。该模型在胜利油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以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为例,通过裂缝平面分布特征、裂缝孔渗特征、开发井初期产能等方面分析,对苏德尔特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特征与油水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程度与潜山油藏储层含油性具有正相关性,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原油在圈闭内的运移与聚集,裂缝性储层纵向发育的非均质性决定了同一断块内不同井区油水界面的差异分布,裂缝在空间的不连通性造成断块内孤立分布的裂缝性储层发育区保存原有的地层水状态。分析裂缝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油水分布的作用,对于类似地质条件基岩潜山油藏评价及开发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Fractured reservoirs are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prediction of this type of reservoir is challenging.Due to the complicated fracture system in the Tarim Basin,the conventional AVO inversion method based on HTI theory to predict fracture development will result in some errors.Thus,an integrated research concept for fractured reservoir prediction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Seismic modeling plays a bridging role in this concept,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nisotropic fracture model by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DFN) is the key part.Because the fracture system in the Tarim Basin shows complex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s,it is vital to build an effective anisotropic model.Based on geological,well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an effective anisotropic model of complex fracture systems can be set up with the DFN method.The effective elastic coefficients,and the input data for seismic modeling can be calculated.Then seismic modeling based on this model is performed,and the seis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The modeling results can be used in the following AVO inversion for fracture detection.  相似文献   

17.
ESTABLISHMENTOFTHEGEOLOGICALMODELOFFRACTUREDRESERVOIRS¥MuLong-xin(ResearchInstituteofPetroleum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CNPC)...  相似文献   

18.
王家岗油田王43断块区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目前含水高、开发矛盾突出、地质基础薄弱,下一步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工作迫切需要可靠的精细地质模型。针对其断裂系统复杂的油藏地质特点,综合应用多项关键技术,开展精细地质研究,建立了复杂断块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主要包括:缺乏对比标志的地层对比技术、复杂断块油藏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精细油藏类型划分以及精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该研究结果为王43断块后续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宝北区块为例,对由冲起构造模式控制的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古应力场进行模拟,进而对研究区裂缝发育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宝北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中裂缝发育,主要为天然构造缝,包括剪切裂缝、张性裂缝和挤压裂缝.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精细地质建模和古构造应力场模拟,恢复了目的层在...  相似文献   

20.
油藏地球物理学方法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造模型、岩石物性参数模型和流体模型是油藏数值模拟所使用的三维地质模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充分应用油藏地球物理学方法 ,可以提高所建地质模型网络节点参数的准确程度。文中给出一些实例 ,利用地震均方根振幅剖面精细解释断层、恢复古应力场进行层面曲率分析、计算破裂值的平面分布来判断地质体的破裂程度从而建立构造模型 ;采用三维地震相干切片技术和多参数约束反演技术 ,定量地建立岩石物性参数分布模型 ,并解释单砂体骨架空间分布 ,建立单砂体骨架模型 ;利用地震连井剖面 ,综合测井、地质资料 ,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模式识别技术 ,对地震属性与油气藏关系进行聚类分析 ,建立流体模型 ,可以确定油、气、水的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