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来酸酐熔融接枝氯化聚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研究了引发剂及马来酸酐用量对熔融接枝氯化聚乙烯的接枝率、硫化工艺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接枝结构及机理。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聚乙烯共混物,通过共混物的性能考察了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的自黏性,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和扫描电镜对共混物进行了热行为和形态的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二苯甲酰引发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的效果较好,组分最优配伍时(过氧化二苯甲酰1.6份,马来酸酐8份)接枝物的硫化工艺性、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明显改善,硫化出现了典型的平坦区,拉伸强度达到16.7 MP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均有所提高,接枝后氯化聚乙烯的自黏性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氯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接枝率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马向东  刘大壮  孙培勤 《粘接》2002,23(5):12-14
考查了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丙烯反应中马来酸酐不同接枝率时红外特征峰的大小变化规律,通过特征峰比值和化学法接枝率的测定值线性回归,建立了相应的经验方程式,提出可以用红外法测定马来酸酐接枝率。该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3.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乙烯热熔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松柏  苏介生 《化学世界》1992,33(9):400-403
本文研究了在有机过氧化物的存在下,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方法,以及接枝物用作热熔胶粘剂的基础聚合物的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氯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接枝率,优化工艺条件和不同组分的用量,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马来酸酐(MAH)用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氯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BPO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反应时间相对最弱。4种因素的极差递减顺序为:引发剂BPO用量、MAH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5.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胶粘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是一种新型高分子粘合材料 ,其性能取决于马来酸酐在聚丙烯上的接枝率。在以溶剂法进行共聚合时 ,反应温度和引发剂浓度对马来酸酐接枝率有强烈的影响 ,实验表明 ,在温度≤ 10 0℃时 ,马来酸酐接枝率≤ 0 .2 %。在 13 5℃和引发剂用量 3 .0wt%时其接枝率为 1.19% ,同时单体用量对接枝率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接枝率的测定—聚乙烯接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非均相化学接枝法和红外光谱法相结合的方法绘制了定量校正曲线,可用于红外光谱法测定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接枝率。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马来酸酐(MAH)用量、引发剂(BPO)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氯化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CPPgMAH)中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MAH):m(CPP)=0.28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较高;随着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的增大,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也随之增大;提高反应温度,可以提高接枝效果,适宜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100℃、1.5h。  相似文献   

8.
酸碱滴定法测定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丙烯的接枝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测定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丙烯[(PP-C)-g-MAH]接枝率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几种接枝率测定方法的优缺点.针对(PP-C)-g-MAH的特殊结构,研究了一种利用酸碱滴定法准确测定接枝物酸值的测定方法.通过考察(PP-C)-g-MAH主链上叔碳氯脱除量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接枝率测定方法的工艺参数,并对误差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氯化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CPP-g-MAH)作为聚烯烃涂料配套底漆的研究,对CPP-g-MAH甲苯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和接枝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CPP-g-MAH溶液表面张力与浓度和接枝率关系可拟合为同一族的指数方程,方程的基本形式为γ=27.37exp(AC2±BC),常数A、B为与接枝率相关联的常数,该方程揭示了CPP-g-MAH溶液表面张力随浓度和接枝率的变化规律,同时发现体系的表面张力都是在最大浓度处发生突跃.  相似文献   

10.
欧玉静  赵霞  冯辉霞  刘诗飞  范忠雷  刘大壮 《粘接》2007,28(6):24-25,43
通过氧瓶燃烧法测定的氯化聚丙烯及其马来酸酐接枝物的氯含量,可以对接枝反应机理和马来酸酐在接枝物中的存在状态进行估计。根据实验所测得的氯含量和接枝率(马来酸酐含量),可以求得接枝物的结构单元。根据结构单元可以计算接枝物结构单元的相对分子质量,这种方法要比用仪器法测定分子质量简单明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以聚乙烯为母体聚合物,以马来酸酐为单体进行接枝反应,研究了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探讨了该接枝物作热熔胶的基础聚合物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林松柏  苏介生 《粘接》1995,16(1):11-13,17
研究了在有机过氧化物的存在下,乙烯-醛酸乙烯和聚乙烯共混物与马来酸酐接枝共聚,共接枝物作为热熔胶的基础聚合物,探讨了两种聚合物的比例,单体、松香和石蜡的用量对粘接性能的影响,获得一种对金属、塑料、木材、纤维织物均有较强粘接力的热熔胶粘剂。  相似文献   

13.
李璐  王晓立  丁保宏 《辽宁化工》2006,35(4):196-197
氯丁橡胶(CR)、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在低毒溶剂中接枝成胶。研究合成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的用量、第一单体(MMA)的用量及溶剂的选择和投料的方式对接枝共聚反应黏度和固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和配方组成。  相似文献   

14.
CR/MMA接枝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翁武军  刘峰 《粘接》1994,15(4):1-4
本文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及体系浓度对CR/MMA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运用正交设计总结出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5.
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研究了聚丙烯(PP)采用熔融法接枝马来酸酐(MAH)聚乙烯(St)双单体。实验表明,马来酸酐接枝率随其加入量增加而提高;添加两种单体时,马来酸酐添加量保持不变,马来酸酐接枝率随苯乙烯添加量增加而提高。经转矩流变,红外,热失重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马来酸酐,苯乙烯均与聚丙烯发生接枝反应,且有交联网络出现,因此推断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预先发生交替共聚,共聚物与聚丙烯反应生成最终接枝物。接枝物应用于PP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固相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固相接枝法在聚丙烯(PP)分子链上接枝马来酸酐(MAH),制备功能化聚丙烯。重点讨论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以及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接枝产物PP-g-MAH接枝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120℃,单体与PP的质量比为1∶1,引发剂用量为2.5%时,最大接枝率可达到1.6%。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PP-g-MAH。  相似文献   

17.
CR/MMA/AA接枝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CR与MMA的配比、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CR/MMA/AA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运用正交设计总结出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8.
马来酸酐功能化聚丙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锋  赵建青 《塑料工业》1996,24(4):58-61
聚丙烯作为一种通用塑料,由于分子的非极性,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在工程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使马来酸酐接枝到聚丙烯大分子链上,从而实现聚丙烯功能化的几种实施方法:单体直接共聚反应,溶液反应,熔融反应,辐射反应以及固相反应。同时概述了各过程中可能的接枝机理。阐述了接枝产物的表征方法——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流变性,广角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化学滴定。最后介绍了该功能化产物的性能以及在胶粘剂、界面增容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马来酸酐在炭黑表面接枝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淑英  范五一 《塑料工业》1997,25(5):100-103
研究了过氧化苯甲酰引发马来酸酐在炭黑表面的接枝聚合反应,探讨了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接枝单体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2h后,接枝率增加不多;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接枝率呈上升趋势,但用量在15mg以后,接枝率趋于定值;随接枝单体用量的增加,接枝率直线上升。在本实验条件下,接枝率达到9%。通过接枝产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红外分析可以证实,马来酸酐已接枝到炭黑表面。从光学显微图像分析结果可知,马来酸酐接枝改性对炭黑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布和分散性能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厉枝  宗成中 《橡胶工业》2018,65(9):1070-1074
综述纳米二氧化硅、碳纳米管、石墨烯等多种不同维度纳米填料改性氯化聚乙烯橡胶的研究进展。介绍利用不同填料改性氯化聚乙烯橡胶的机理及改性后氯化聚乙烯橡胶的应用概况,提出不同填料改性氯化聚乙烯橡胶的性能优化和应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