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开栏语《新中国计量史》终于正式出版了!相信现在有不少同志已经收到了这部书,并正在认真阅读。《新中国计量史》是迄今为止最丰富的"计量资料库",是我们计量系统的工具书,更是一部社会科学管理的工具书。支树平局长曾经指出:"秉承存史、资政、教化理念的《新中国计量史》,不仅是记录近、现代计量科学和事业发展的纪事史,更是反映博大精深计量文化的纪实史,也是一部展示中华民族伟大智慧和功勋的文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及经济和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的河南省,其计量工作在国家计量事业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新中国计量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落实、推进《新中国计量史》和《河南省计量史》的编整工  相似文献   

3.
正5月20日是第15个世界计量日,而《新中国计量史》也于当天在北京正式首发。"梳理计量历史脉络,记载计量重大事件,重现计量人文风采,存史、资政、教化,正是这样的时代任务和要求,把我们推到了编撰《新中国计量史》的大舞台,让我们有幸亲历和记录新中国成立以来计量事业的恢弘巨变。"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该书的"序"中写道。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在5月20日于北京举办的《新中国计量史》首发式上,首先传达了国务委员王勇对《新中国计量史》出版发行的重要批示。王勇指出,计量是国家重要的技术基础,关系国计民生,《新中国计量史》的出版发行,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计量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汇聚了各时期计量发展的珍贵史料,对于促进计量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计量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石,是现代经济基础、企业管理、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引领,是现代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计量历史源远流长,新中国计量事业揭开了我国近、现代计量发展新的篇章,梳理计量历史脉络,记载计量重大事件,重现计量人文风采,存史、资政、教化,正是当今时代的要求。盛世修史,国家质检总局领导抓住机遇,顺应时代的要求,组织专家、学者经过5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完成了一部图文并茂的《新中国计量史》。国务委员王勇对《新中国计量史》出版发行的重要批示中指出,《新中国计量史》的出版发行,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计量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汇聚了各时期计量发  相似文献   

6.
正在5月20日于北京举办的《新中国计量史》首发式上,首先传达了国务委员王勇对《新中国计量史》出版发行的重要批示。王勇指出,计量是国家重要的技术基础,关系国计民生,《新中国计量史》的出版发行,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计量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汇聚了各时期计量发展的珍贵史料,对于促进计量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王勇向参与编撰工作的全体专家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5月20日,在第15个世界计量日之际,迎来了《新中国计量史》的诞生,这是我国计量界的大事,也是我国发展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新中国计量史》忠实地记述了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这一个"甲子"的计量事业的辉煌历程。它分"绪论"、"计量事业管理篇"、"计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计量史》的编撰历时5年,分为计量事业管理篇、计量科学进步篇和省(市)、自治区计量工作大事记篇,约270万字。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韩毅司长说,《新中国计量史》是迄今为止最丰富的计量资料库,不仅描绘了我国国家计量体系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计量管理的基本框架,还从多个层面展现了我国计量科技进步的历史脉络。《新中国计量史》的出版必将为整个中国计量历史添上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5月20日,在第15个世界计量日之际,迎来了《新中国计量史》的诞生,这是我国计量界的大事,也是我国发展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新中国计量史》忠实地记述了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这一个"甲子"的计量事业的辉煌历程。它分"绪论"、"计量事业管理篇"、"计量科学进步篇"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量工作大事记篇",全书约270万字、400多幅图片。从2009年9月24日该  相似文献   

10.
正一部凝聚了上百位专家、学者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经过近1800个日夜的砥砺与磨炼,近270万字的恢弘史著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5月20日,第15个世界计量日来临之际,《新中国计量史》正式与读者见面。就像一个在母亲腹中孕育成熟的婴儿呱呱坠地,《新中国计量史》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新中国建立至今流传下来的计量血脉,而且感受到了新时期计量事业发展的蓬勃生机。翻开历史的书页,一个个感人的计量故事被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计量》2014,(6):19-20
正《新中国计量史》是一部系统阐述我国近、现代计量管理与计量科学技术工作发展历史的恢宏史学巨著。全书共分绪论、计量事业管理篇、计量科学技术进步篇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量工作大事记篇四部分,详见以下篇章目次及要点:绪论第一章计量和计量史第二章民国时期度量衡简述要点:1."计量"名词的定义及基本概念的形成折射了我国近、现代计量事业发展的历程;2.从世界近、现代计量发展史的视野梳理我国近、现代计量发展史的脉络;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近代计量工作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纪亮 《中国计量》2013,(9):9-11
本刊讯在8月7日举行的《新中国计量史——各省、市、自治区计量大事记篇》首发式上,《中国计量》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新中国计量史》总编撰陆志方历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十大计量历史事件。陆志方指出,新中国计量史是我国近现代计量的发展史,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近现代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计量工作突破了传统的度量衡范畴,以探索、构想、形成和发展国家近现代计量体系为主线,用了半  相似文献   

13.
计量史问答     
《中国计量》2010,(11):37-38
《新中国计量史》编整办公室自成立以来,接到了全国不少热心支持与关注《新中国计量史》编撰工作人员的咨询电话。下面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解答,以更好地推进和完成《新中国计量史》的编整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中国计量史》是一部系统阐述我国近、现代计量管理与计量科学技术工作发展历史的恢宏史学巨著。全书共分绪论、计量事业管理篇、计量科学技术进步篇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量工作大事记篇四部分,详见以下篇章目次及要点:绪论第一章计量和计量史第二章民国时期度量衡简述要点:1."计量"名词的定义及基本概念的形成折射了我国近、现代计量事业发展的历程;2.从世界近、现代计量发展史的视野梳理我国近、现代计量发展史的脉络;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近代计量工作的状况。计量事业管理篇第一章我国近现代计量工作的起步(1950~1954)  相似文献   

15.
正深入学习贯彻"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深入做好计量宣传今天是第15个世界计量日,我们在这里组织系列活动,隆重举行《新中国计量史》的首发式,颁发首届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并组织开展计量科技成果应用推荐活动。王勇国务委员为《新中国计量史》发行作了重要批示,给了我们巨大鼓舞和鞭策。在此,我代表总局党组,也对《新中国计量史》的编撰完成和对各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在史书编撰和奖项评选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院士、专家和相关单位的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6.
正经过近1800个日夜的砥砺和磨炼,经过上百位专家、学者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270万字的恢宏史著——《新中国计量史》正式出版,由《中国计量》杂志社发行。《新中国计量史》汇集了新中国成立后能够保存下来的计量史料,也征集了许多老领导、老专家的回忆录和文章,是计量工作内容丰富的"资料库"。《新中国计量史》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含"绪论"、"计量事业管理篇"和"计量科学进步篇";下册内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计量工作大事记篇"。"计量事业管理篇"阐述了我国国家计量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从计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作为《新中国计量史》的阶段性成果,《新中国计量史——各省、市、自治区计量工作大事记篇》首发式于8月7日在湖北省恩施市举行。国家质检总局刘新民巡视专员、计量司王步步副司长,《新中国计量史》陆志方总编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编写人员及代表参加。首发式由陆志方总编撰主持。  相似文献   

18.
<正>经过近1800个日夜的砥砺和磨炼,经过上百位专家、学者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270万字的恢宏史著——《新中国计量史》正式出版,由《中国计量》杂志社发行。《新中国计量史》汇集了新中国成立后能够保存下来的计量史料,也征集了许多老领导、老专家的回忆录和文章,是计量工作内容丰富的"资料库"。《新中国计量史》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包含"绪论"、"计量事业管理篇"和"计量科学进步篇";下册内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计量工作大事记篇"。"计量事业管理篇"阐述了我国国家计量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从计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记者李敏)5月29日上午,《新中国计量史》首发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韩毅、副司长王步步,参与《新中国计量史》编撰工作的部分老领导、老专家参加。蒲长城在座谈会上表示,国家各级领导对《新中国计量史》编撰工作高度重视。5月19日王勇国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近日,经过近1800个日夜的砥砺和磨炼,经过上百位专家、学者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270万字的恢宏史著——《新中国计量史》出版,由《中国计量》杂志社系统内独家发行。国务委员王勇曾对《新中国计量史》的出版发行做出过重要批示:《新中国计量史》对于促进计量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