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书院建筑的文化意向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山 《南方建筑》2001,(2):82-85
本比书院的选址,群体布局,空间组织以及装饰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化对书院的影响,以期借此说明书院乃中国传统的思想,化和审美价值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院与西方中世纪大学都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不同的地域与文化导致了两者建筑风格的迥异,本文试图通过对两者的论述,说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教育建筑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书院建筑的文化意向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山 《中外建筑》2002,(1):13-15
本文从书院的选址,群体布局,空间组织以及装饰等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书院的影响,以期借此说明书院乃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和审美价值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4.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03,(4):130-130
书院是古代官学之外,传统私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体制,对于传播发展弘扬儒学,培育人才,进行学术交流和收信整理古籍等很多方面都曾作出过积极的贡献,深层上对传承发展文化也曾有过巨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书院建筑与传统文化思想:试论文人建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书院建筑不同于宫廷官式建筑,也有别于民间世俗建筑,具有其文化特点,可称为一种文人建筑。书院处于官学系统之外,是在我国悠久的私学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办学形式,所谓“乡党之学。”“盖州县之学,有司奉召旨所建也,故或作或否,不免具文;乡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所建也,故前规后随,皆务兴起,后来所立,书院尤多,盖皆仿四书院云”(《文献通考·学校考》)。由于它“资不官费,力不民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讲学较为自由,活动灵活多样,以致成为一些学派的据点,地方文化的中心。因此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形成多功能、社会化特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书院建筑的伦理学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礼平  应四爱 《华中建筑》2006,24(11):82-84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之一的书院建筑,在唐朝已经开始形成.该文通过对书院园林的分析.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书院园林空间所体现出采的“礼乐相成、情理并重、天人争一、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因。  相似文献   

7.
白鹿洞书院建筑环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白鹿洞书院的文化教育和建筑环境特色的阐述,对书院建筑与风景相互结合相互包容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对书院这一特殊场所的意境处理、氛围营造等手法加以研究,就其对现今园林规划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学习及思考。  相似文献   

8.
李玉堂  沈屹然 《华中建筑》2010,28(12):156-158
书院作为一种实用与礼制并重的建筑类型,它的空间组成方式和建筑单体形式都遵循一定的章法,形成其固有的特征。该文以海南溪北书院为实例,通过分析其建筑的空间秩序和建筑细部特征,力求总结出海南书院建筑在空间和装饰等方面的共性特征,为古代书院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形制浅析——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素美  白旭 《华中建筑》2011,29(7):177-180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应天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该文通过对此四大古书院建筑形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指示出古代书院在功能、技术、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精髓所在,以期为当前文教建筑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竹山书院建筑艺术初探邵国榔竹山书院,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雄村,占地1908平方米,建筑面积1169平方米。东临新安江(古名渐江),北距县城5公里。雄村曹氏,新安望族,重文教,多干材,明代曾有“一门四进士”、“四世四经魁”之美誉,清代更有“四世一品”的...  相似文献   

11.
刘雨亭 《华中建筑》2003,21(4):92-94,102
古代文献是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的重要资料,但由于古籍分类中没有直接而明确的建筑类目,故对文献的查找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本文以《四库全书》的分类为线索,依四部大类详细论述了建筑资料在古籍类目中的分布情况,为方便利用,对相关重要分类的变化也做了适当说明。  相似文献   

12.
孟慧 《古建园林技术》2023,(167):107-110
汉字的原始形态,是对现实中的物体或者景观的真实写照。以《营造法式》总释为蓝本,《营造法式》总释中的建筑形式为例;以时代为顺序,利用建筑形态学、符号学,视觉形式动力等理论来分析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之间的规律对应关系,提取了代表古建筑的古文字构件;汇总了建筑类词汇的取象规律;提出了“古文字形体分析法”;建立中国古建筑与古文字互证的法则之内在科学启示。通过研究与古建筑有关的象形古文字,不仅可以反推早期的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形态,还能看到其所展现的社会、科学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航兵 《华中建筑》2002,20(5):24-28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潜则显示地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图,并概括反映它们的地理分布、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图经(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在我国古代一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该文尝试从建筑角度分类及分析进行初探,力求发现一些不同的概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传统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在人们热衷于求“大”、求“洋”、求“奇”的同时,传统民族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如何把民族建筑文化的精髓有机地融入现代建筑,是当今建筑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建筑的影响,说明了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唐西娅  尹锷 《中外建筑》2007,(11):38-41
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缤纷绚丽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的第一次文物修复项目中,有 23 套以杉木、樟木为主的明清古窗得以修复。本文简述了其修复过程,并展示了一些修复环节的图片,以期为博物馆的古窗类藏品修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西古代文化和城市发展特征的对比,总结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几千年间中华文化长盛不衰未中断,城市建设制度得到延续和发展;多元融合的中华文化使城市生活表现出包容、丰富与活力;超稳定和封闭的特征使城乡社会生活表现出极强的秩序性和统一性.认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离不开对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理解,这种力量超越有形的物质遗存,表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回顾和总结了刘致平先生的学术思想,高度评价了他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开拓性贡献,并指出先生的治学态度、方法和成果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建筑组合空间透视构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意义上,透视构图存在于任何成功的建筑群体中,如雅典的卫城、意大利的广场、英国的城镇景观(TOWNSCAPE)等。这类建筑群体多体现着自然生长的西方传统城市建筑群体的构图魅力。但中国古代建筑的透视构图却远远超出这种或较简单的、或随机的透视构图,它是一种自觉追求的、系统复杂而十分成熟的群体透视构图体系。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挖掘、研究,并加以继承和发扬。本文对中国古代建筑的透视构图原则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文化中自然观比较(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贵祥 《重庆建筑》2002,(1):54-55,53
中西传统文化对待自然的态度大相迳庭,西方人视自然为上帝的造物,且从上帝处获得了驾驭自然、征服自然的权力,而中国人则视自然为万物的本原,对自然采了敬畏与呵护的态度。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深刻地影响了传统中国的城市、建筑与园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