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旱改水面积的扩大,水稻单产的提高和稻田生态系营养、温湿条件的改善,粘虫对本地水稻的为害年趋加重。1981~1983年,连续大发生,每亩虫量多者20~30万头,产量损失高达30%以上。1984,我们以2.5%溴氰菊酯乳剂(法国产)、10%氯氰菊酯乳剂(英国化学工业公司)、10%氯菊酯乳剂(江苏农药研究所)、20%氰戊菊酯乳剂(日本产)和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来粘虫发生量有所增加,如1979和1981年我区不少地方的田块粘虫造成了较严重的为害。据调查发生较严重的田块,每亩有3.8~8万条粘虫,每蔸禾有粘虫1.9~4条,每亩损失稻谷50~150斤。为了有效地防治粘虫为害,我们一方面用敌敌畏开展大田防治,另一方面对杀虫双、杀螟丹、戊菊酯(S-5439)几个新农药进行了药效试验,试验包括室内毒力比较和田间防治两部份。现将试验结果小结 相似文献
3.
4.
粘虫是小麦上主要害虫,常猖獗为害而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过去防治该虫常用敌百虫等药剂,而所用的敌百虫又多为90%晶体敌百虫,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溶解慢,使用很不方便。而且在贮藏中由于易吸湿溶解,运输很不安全,有效成分损失严重。为了使用方便,提高药效,延长敌百虫的寿命,除研究敌百虫的混剂外,还可在寻找合理的剂型上找出路,合肥农药厂引进了安徽省化工研究所的技术,已生产出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我们用该药剂防治小麦粘虫,取得显著防治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探索新农药口针油、苦楝油的单用与混用和复配农药大灭菊酯不同使用浓度的防效,选用氰戊菊酯作对照农药,以了解对蚜虫、菜青虫的综合防效。于1985年10月26日在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油菜田对蚜虫、菜青虫进行药效试验,兹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农药来源苦楝油:1983年由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 5号口针油:1985年由江苏省南京长江石油化工厂科研所提供。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白粉丹(Bayfidan)是从西德进口的农药,通过1985至1986年试验,防效显著,增产也较明显,现小结如下。一、试验方法试验地点,一是在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乡和海淀区东升乡(1985年);二是在北京郊区(1986年)。供试药剂及使用浓度,25%白粉丹1500、2000、2500、3000、4000、5000倍;25%三唑酮2000倍,设喷清水作为空白对照。试验安排,每个试验点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为一个小区,每小区面积分别为20平方 相似文献
12.
稻蓟马是秧苗期主要害虫,在我省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为害初期,秧叶上呈现银白色斑点,随着为害程度的加重,秧苗逐渐枯黄,今年在我们未防治区,秧苗一片枯黄,状如火烧。过去多用有机磷和有机氯杀虫剂防治,在安徽省化工研究所协助下,我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14.
纹枯灵是我省化工研究院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有机杀菌剂,其化学名称为N-4-氯苄基-N-仲丁基-N′-苯基脲。结构式: 相似文献
15.
16.
18.
20%绿保素(阿维菌素+辛硫磷)乳油对抗药性小菜蛾、30%灭铃双(硫双威+甲基对硫磷)呆湿性粉剂和43%新百灵(氟氯氰菊酯+辛硫磷)乳油对抗药性棉铃虫,稀释1000-2000倍7天防效可达80.0-96.6%以上,是一种有效防治抗药性害虫的农药新制剂。 相似文献
19.
前言开发一个新的化学农药品种,不论在生产技术、药效试验、慢性毒性、残留毒性等方面都要做大量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这些绝非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一般开发一个农药新品种,从研究试验到投放市场至少需十年时间,甚至更长。而农药品种的新陈代谢,一般又比其它产品更快些。故完全依靠开发新品种来解决当今农业生产上的病虫草害问题是不易实现的。因此,国外趋向于从老品种加工使用技术的研究方面寻找出路,不少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有机杏园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选取2种有机农药在杏园内进行了防治黄斑长翅卷叶蛾和桃粉大尾蚜的药效试验,并分别测定其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制剂用量0.6%氧苦·内酯AS 12 mg/L和5%天然除虫菊素EC 100 mg/L防治桃粉大尾蚜效果均较好,施药后7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9%和100%;0.6%氧苦·内酯AS 12 mg/L防治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药后7 d防效达到93.75%,明显好于5%天然除虫菊素EC 100 mg/L.采用夹毒叶片法测定了0.6%氧苦·内酯As和5%天然除虫菊素EC对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的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5.7886、80.6836 mg/L;浸渍法测定了0.6%氧苦·内酯AS和5%天然除虫菊素EC对桃粉大尾蚜的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9.5384、33.6851 mg/L.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使用0.6%氧苦·内酯As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