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液压胀接接头连接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文献及生产实践表明 ,大多数换热器的失效都发生在管子与管板的连接部位 ,液压胀接压力和接头的工作温度对连接性能有显著影响。连接性能主要包括连接强度和密封能力。以生产中常见的 10 #管子与 16MnⅡ管板连接为算例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胀接过程及接头胀后连接性能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温度循环的影响。分析表明 ,液压胀接压力能显著提高接头的连接性能 ,接头的连接强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后减 ,经过第 1个温度循环后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而经过第 2个和第3个温度循环后基本不变。最后针对国家换热器标准中有关胀接的规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接头连接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管壳式换热器管子与管板接头连接方法进行试验和实际应用对比研究后证实,先焊后胀优于先胀后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超薄管板(16mm)列管换热器强度胀接胀率的确定和取值范围以及胀接操作和取得的良好效果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换热器生产中几种常用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方法,并分析了其使用条件和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内孔焊接的特性及其在换热器制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换热器管子—管板胀接结构的安全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换热器管子—管板胀接结构的连接强度、耐压性能及疲劳强度等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胀接结构的特性,为现行设计规范有关条款的修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管子和管板的几种胀接的方法及各种胀接的优缺点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液压胀管研究中采用二维单管模型可大为简化胀接接头的分析,如何选取等效套筒代替管板对分析结果有显著的影响。以正交试验减少计算次数,采用ANSYS软件模拟液压胀接过程,将所得的数据回归得到了等效套筒外直径与材料、几何尺寸和胀接压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较详尽地介绍了生产过程中为满足胀管率而进行的机械胀接试验。试验结果和分析表明:生产过程中试验所得胀管率具有较强的离散性,此离散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现阶段很难避免。胀管率与胀接扭矩在试验范围内呈弱正相关;拉脱力与胀管率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强正相关;胀管率大于一定的负值时也具有拉脱力。生产用胀接参数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胀接率离散性,以取合适范围内的较低值为宜,生产实践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随着国内石油化工等行业规模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大型钛制热交换器的需求量大量增加。相对其他材质的热交换器,大型钛制热交换器在设计、制造、检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此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设计单管程浮头式换热器时,为避免较大的温差应力,在壳程设计压力较大的状况下,常采用内置膨胀节的形式。讨论了该种浮头式换热器凸缘和压盖的设计方法,生产实践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大型、超长型热交换器经常处于高温高压的工况,换热管长而且细,管板厚度大,管子与管板的连接较为困难。同时,换热管束质量大、长度长且刚性差,管束安装难度很大。重点介绍了大型、超长型热交换器管子与管板连接、管束安装及主要部件的制造要点和难点,制造的设备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某特殊型号热交换器的管程进出口室盖板在温度载荷和压力载荷同时作用下结构的温度分布及应力分布。按照ASME规范进行了强度校核,为管程进出口室盖板强度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用途、结构及设计制造等方面论述了双管板换热器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同单管板换热器进行了简单对比。结果表明,双管板换热器管程、壳程间泄漏量会更少且受力状况也更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板式热交换器板片展开系数人工手动测量方式误差大、效率低且测量精度有限等缺点,研发了新型自动测量装置。该装置以激光扫描传感器为核心测量元件,以精密直线导轨为测量元件的运动载体,以便携式工控机为数据处理中心,是在传统人工测量方式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该测量装置样机已在工厂投用,试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换热管-管板焊接接头射线照像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射线照像技术对换热管-管板焊接接头进行体积性检验的试验研究,验证了其检验方法的可行性.取得了检验灵敏度的数值。列举了试验结果,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某出口欧洲的锆U型管热交换器胀接要求极为严格,胀接操作难度大,在没有类似胀接经验的情况下,进行了管板与换热管的胀接模型试验。通过采取控制管孔加工精度、调整胀接压力、调整胀接充液/胀接/退液时间、控制胀接过程、加强胀接后检查等措施,保证了该换热管与管板的胀接效果和热交换器的顺利制作,满足了客户的产品需求。  相似文献   

19.
热交换器板片是换热器中的主要换热元件,采用传统板片开发方法的模具返修率较高,尤其是超大型板片的开发。数字制造技术充分利用了计算技术的优势,将传统方法中的样板试制、模具改造两个环节集成为数字制造,使模具的返修变为几何模型的修改,从而极大提高了成形板片的冲压质量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热泵排烟换热器优化及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昭  程珩  张金亮 《天然气工业》2006,26(5):133-136
燃气机热泵利用清洁的天然气作为输入能源带动压缩机完成热泵循环,由于它可以回收燃气机余热,其一次能源利用率较高。回收余热装置主要包括缸套换热器和排烟换热器,其中排烟换热器位于燃气机末端,其结构对余热回收和燃气机的排气压损、空气动力性噪声都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对燃气机热泵排烟换热器的换热和压损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校验排烟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对换热效果及排气压力的影响;还测量了排烟换热器排气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确定了消声频率;进而提出了以平衡换热、压降及降噪三者关系为基础的优化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