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王安平 《当代矿工》2010,(12):25-25
记忆中,母亲四十岁的时候便以老人自居了,永远是一头短发,用两个普通的黑色发卡别在耳后,整日忙忙碌碌的,常发脾气。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眼睛里,那时的她和美是搭不上边的。  相似文献   

2.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面貌、衣服、心灵和思想”。 ——契诃夫 23个春秋,多么不寻常的八千四百个日日夜夜啊!王德银,一个普通妇女23年服侍偏瘫继母婆婆,同时还要照顾90多岁的父亲,她的付出常人难以想象。 王德银是新汶矿务局机电处统计师,丈夫蒋志高老家在苏州,3岁失去母亲,8岁父亲去世后跟继母生活。结婚后,王德银就对丈夫说:“婆婆虽说是继母,可她这辈子  相似文献   

3.
母爱似海     
何永进 《当代矿工》2011,(10):34-34
母亲今年67岁,从高大魁梧的身材上依然可以看出她当年的英姿。 母亲18岁时与父亲结婚,结婚后两人就分居两地,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在矿山做工,一年到头难得见上一面。父亲家中有父母、弟妹等十几口人,他每月把做工挣的钱汇回家中交给爷爷,从没有经过母亲的手,全家人就依靠这点钱买油盐酱醋,  相似文献   

4.
李贵 《当代矿工》2016,(6):14-15
正在四川省达州市金刚煤矿矿区里,有一所远近闻名的矿山中学——达川区金刚学校。在学校3年级2班,一位1 0岁的女同学杨玺经常在同学中"炫耀",她的父亲工作在"全国文明煤矿"。走出矿山,当小朋友问她住在哪里时,她自豪地告诉大家,自己是乡村中的"城里人"!为什么她对矿山有这样的感情?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矿山的雨露时刻滋润着她的童心。  相似文献   

5.
苦涩的初恋     
我们是在父辈们的撮合下认识的。记得那天父亲说,要带我去他的一个好朋友家,我欣然答应。 到了以后,婶婶对我十分热情,把她家里的好吃的都拿了出来,还让她的儿子陪我聊天。他儿子叫我姐姐。这个比我小一岁的弟弟有些腼腆,好像很害羞地不愿意多说话。  相似文献   

6.
永远的牵念     
十七岁那年,我报名应征入伍,第一次出远门,不免兴高彩烈,竟没有留意在一旁黯然神伤的老母亲。那一年母亲已58岁了,父亲早逝,多难的生活,给了母亲一副硬朗的身躯,却无法阻止那一头黑发变灰变白,无法阻止她脸上的  相似文献   

7.
在云冈矿同云里社区有一位被称为"爱心大嫂"的妇女,她耐心帮邻里解决纠风矛盾,苦口婆心做井下员工思想工作,她总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办,她把爱心献给了社区,献给了矿山,献给了每一个人.十几年无悔无怨,她就是今年54岁的云冈矿同云里社区书记李叶.  相似文献   

8.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年24岁的张军,是兖矿集团南屯矿皮带工区一名普通职工。他是个孤儿,14岁失去母亲,16岁失去父亲,但在生活与命运的风雨中,磨砺前行,羽翼渐丰:在音乐的陪伴下,乐观向上地面对一切,驱逐阴霾,在属于自己的一片朗朗晴空翱翔。  相似文献   

9.
每当董文看到挂在客厅正中央那幅华东五省劳动模范合影照,她总会想起父亲的告诫:"闺女,一定要坚强.作为劳模的后代,困难再大,也只能前进,不能退却."父亲的鼓励给了她巨大的信心和勇气,也成为她不断进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下了班,和母亲、妹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我躺在沙发上,妹妹和母亲坐在餐桌前吃水果。妹妹大口大口地吃完了苹果,叫我起来吃葡萄。起身,柔和的灯光下,我看见了背着身的母亲满头的白发,心里突然一阵难过。水果,不是七十多岁的母样天天都能吃上的。父亲太节俭,根本不会享受人生,母亲又没有工作。母亲的心里只有父亲,父亲的心里只有日子。给母亲的钱,她省吃俭用留给了孙子,所以我们姐妹几个只能在她来的时候,多买点东西让她享受现成的。妹妹顺手递来几颗剥干净的葡萄,亮盈盈的,含到嘴里,酸甜酸甜的。不经意间,我看见了灯下母亲挤满皱纹的脸,没有表情。母亲老了,耳朵也不太好使,有时还自言自语,不是念叨远在云南上大学的孙子,就是惦记刚刚怀孕的外孙女。看着她恍惚的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突然穿越时空,二十年前那段绝对空白的记忆,刹那间复活了。也是母亲,也是葡萄,也是酸酸的记忆,也是那种描述不透的表情,不同的是,那时吃的是剩下的葡萄,是母亲没有卖完的。母亲不是生意人,也从来都没有做过生意,但那一次,母亲一天赚了六块钱,高兴得赶紧回家,把剩下的葡萄分给了我和贪吃的妹妹。那一年,是我外出上学第一年的暑假。那时,母亲五十岁出头。身体一直不太好的她,为了多挣几个钱给我凑学费,大清早起来去人家的葡萄园摘葡萄,然后背到街上去卖。  相似文献   

11.
正父亲打电话给我,让我中午去他那吃饭。下班时,我顺道去了趟菜市场,准备买几斤牛肉捎过去。正巧,卖牛肉的大叔是我以前的邻居,见我来买肉,笑着给我称了几斤上好的牛肉,接过钱后对我说:"回父亲家吃饭还买东西呀!太客气了吧!"我笑着说:"我父亲生活俭朴,舍不得吃,我借着回家蹭饭的机会买点牛肉,给他打打牙祭,改善一下伙食。"大叔称赞说:"不错!晓得孝敬老人了,比时下那些‘啃老族’好!"他这么一夸,倒让我有些不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嘱咐     
风迎面吹来,又一次吹开了我的思绪,思绪的长藤蔓延,开出了朵朵黄色的小花,每一朵都成了我深深切切的想念。父亲,您还在我身边那该多好啊。父亲已离开我们25个年头了,印象中的父亲身体一向很硬朗,每天下班后,都骑着单车回乡下帮母亲干农活,他15岁就到矿上下煤窑,身体一向健康。谁成想,一次体检验出父亲竟然得了食道癌胃转移,这让我们猝不及防,犹如晴天霹雳。  相似文献   

13.
给大夫送钱     
父亲疝气复发入院,我常去看他。与父亲同病房的一位谷姓老人也是疝气复发入院的。不同的是:父亲75岁,有高血压、心脏病、矽肺病、肺气肿;谷老65岁,没有其它病症。谷老先天动手术,其儿孝顺,在手术前偷偷塞给为  相似文献   

14.
父爱如山     
父亲和我都当过兵,而且都是迫于生计,不同的是父亲当了6年兵,而我则在部队呆了14年.1951年,28岁的父亲去了朝鲜,这也成了父亲最为自豪的一段经历.小时候,我常常缠着父亲给我讲他当兵时的故事,父亲讲的那些事,现在想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依然爱听,所以父亲很喜欢我,我也非常敬仰父亲.  相似文献   

15.
海燕在翱翔     
第一次见到海燕,她还是个初中生,每天背着书包在学校和家之间快乐地飞来飞去。当她改口叫我“小婶婶”时,无忧无虑的中学时光已经离她而去。因选科不当,她的真实水平难以在高考战场发挥出来,几经拼搏几番失败。伤痛之余,带着父母的拳拳爱心,她成了省府一所大学的自费生。我们假期里见面,她那青春的脸上有几许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忽然有一天,她告诉我们,她在东莞。此时已是1998年了。原来大四的这一年,有一家台资企业到学校招工,学校根据各人情况推荐了她。如果坐等毕业,在父亲的努力下,或许也能解决温饱问题,然而二十二岁的海燕想得更多的…  相似文献   

16.
我的母亲很能干,15岁那年虚报了3岁支边去了新疆。母亲虽然能干,但因家庭出身不好,入党与提干都与她无缘。父亲比较幸运,到兵团干了不到一年,就因根红苗正,又能吃苦,便入了党,当上了机车组长,以后又被提升为机务排长、连长。可能父亲的水平也只够当个连级干部,往后三十多年再没升级。生在大户人家的母亲规矩很多,而穷苦人家出生的父亲却什么礼数都没有,因此他们之间总是不协调,母亲经常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脾气。只有到了节日,脾气不好的母亲才变得非常有耐心,性格温和的爸爸就显得更加慈爱。所以,儿时最开心的时刻就是过节,让我最难忘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和母亲之间似乎很少在一块说话谈心,我见到最多的情景是母亲数说父亲的不是。她说:“喝,就知道喝!你也听听街坊邻居说你什么?一点也不会过日子,咋给孩子说媳妇啊!”一句两句的,父亲也不当回事,仍然不紧不慢地喝他的酒,可是,母亲说的一多,父亲就烦了,猛地站起来,骂上一两句,这  相似文献   

18.
张素琳,36岁,精通中、日、英、俄四国语言,是晋城煤业集团凤凰山矿唯一的一名女硕士研究生.自小,矿山博大的胸怀赋予了她坚韧不屈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郑英死了,她死得很蹊跷,有人说她死得可怜,也有人说她是自作自受,死得活该。反正人是死了,背后说什么的都有。 郑英父亲和我是同事,是一道分来煤矿的,在井下摸爬滚打一辈子的人,现退休了,该享点福了。可祸从天降,老伴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是从重庆煤炭集团松藻煤电公司退休的一位老矿工.10多年前,父亲给我上的一堂"安全课",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