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行中的最高交流输电电压,为美国电力公司系统的765千伏。试验中的最高交流输电电压,为瑞典ASEA公司与美国电力公司合作的1500千伏输电试验线路。运行中的最高直流输电电压为±533千伏,用于莫桑比克的卡布拉-巴萨线路。计划中的最长直流输电线路,在苏联哈萨克斯坦——苏联欧洲部分,电压±750千伏,长2900公里,送电600万千瓦。运行中的最长直流输电线路为莫桑比克-南非的卡布拉-巴萨±533千伏线路,长1414公里。最长的直流电缆为挪威-丹麦间250千伏海底电缆,水深550米,长130公里,容量25万千瓦。最大断开容量的少油断路器为BBC公司制造的  相似文献   

2.
一、总的情况日本1952年最高输电电压为275千伏,1965年决定采用500千伏电压等级,1969年建成第一条500千伏输电线(房总线),但一直是降压运行,直到1973年5月才升压到500千伏运行。到1974年3月末已建成500千伏输电线路,亘长1494公里,大部分降压275干伏运行。500千伏运行的只有四条线路,亘长311公里,500千伏的电器设备在1968年已向美国出口。  相似文献   

3.
第一条400千伏输电线路在瑞典已有十多年的运行历史。继瑞典之后,许多国家都相继建立了400千伏高压输电网路,积累了一定的运行经验。 400千伏输电电压曾被认为是已经很高了,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满足需要。但事实并不如此,随着输电网路迅速发展,500千伏,700千伏等级的输电线路相继出现。 为了满足500千伏和700千伏级输电的需要,550及765千伏的断路器已经制造成功,下面对550千伏和765千伏断路器的三个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4.
1908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1985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条115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从110、220千伏,到330、400、500、750千伏,再到1000千伏,世界电网的电压等级不断跨越。从高压到超高压再到特高压,各大强国踌躇满志,不断挺进。递增的数字,不仅是电网技术  相似文献   

5.
直流断路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4年瑞典首建96公里高压直流线路以来,高压直流输电,对长距离、大容量输电和联网工程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可以供选择的优越方式。美国太平洋联线,长达1360公里,输送能力为1440兆瓦,电压为±400千伏,是当今世界上容量最大、线路最长的直流线路。目前苏联正在架设一条电压为1500千伏,长度为2400公里的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它的输送能力预计为6000兆瓦,年输电量为420亿瓦小时。我国已经引进直流设备并建设葛洲坝至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  相似文献   

6.
由于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扩大,采用400千伏级电压作为远距离输电的电压,是有其极大经济意义的。 1952年,瑞典开始采用了380千伏线路,1956年苏联古比雪夫-莫斯科400千伏输电线路投入了运行,并且准备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和古比雪夫-乌拉尔400千伏线路。法国和西德的380千伏线路已在1957年投入运行。而芬兰的380千伏线路计划在1958年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7.
国外电力工业发达的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400~550千伏电网,六十年代后半期加拿大、苏联、美国分别出现了第一批735~765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七十年代美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典、苏联等国家都先后进行特高压(1000~1200千伏)线路和设备的研究工作,建立了高压试验台和特高压试验站。  相似文献   

8.
正人物简介国际智能电网行动网络(ISGAN)输配电系统主席、瑞典国家电网输电系统调度委员会成员、皇家工程科学院会员。在电子技术产业领域拥有35年从业经验。早在1890年,瑞典就已经产生了电网互联的概念。在此后的30年里,瑞典国内建成了一条由东向西、长度为400公里的输电线路,当时的电压等级只有130千伏。之后,为了与瑞典北部地区的水电实现互联,1922年起,瑞典电网开始向北部延伸,此时,  相似文献   

9.
美国最近正在着手建设一条长5.5公里,最高设计电压为750千伏的试验线路。这条试验线路将敷设于麻省的多山地区,由通用电气公司承建,计划在1960年初投入运行。为了配合这条试验线路,还在费城着手建设一个高压试验室。所有750千伏开关设备的特性试验,都将在这个实验室内进行。目前美国的最高输电电压为345千伏,而且不久将会出现几个电压为 345千伏的电力系统,再高一级的电压约为450千伏,根据以往经验,比450千伏再高一级的电压将会跃升到略低于750千伏。据称,建设这条试验线路的目的有二,第一是企图使美国在超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交流输电电压越来越高,电网不断扩大,发电侧和用户侧的电力设备容量越来越大,因而电力系统保证稳定运行。提高抗扰能力、防止系统瓦解就成为头等大事。 直流输电(包括传统的或现代的方式)在线路上没有无功损耗不存在系统稳定性问题,它的这种长处只有通过高电压大容量的电力电子换流装置才有可能实现。1954年,瑞典通过长96公里的海底电缆输送150千伏、30000千瓦的直流功率,被列为世界上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HVDC)线路。稍后,又有很多直流输电工程投入运行,例如:1961年英法海峡线,电压±100千伏,…  相似文献   

11.
瑞典ASEA公司与美国电力公司(AEP)签订了一项合同,旨在扩大用于1500千伏到2000千伏电压输电的联合超高压发展基地。在1969年开始的这个联合计划已造出了不同的超高压设备的样机。1976年10月,一座试验站和试验线路在美国印第安那州的南本德附近落成,这有利于在系统电压上升到2250千伏时进行试验。这项新合同为期五年,到1982年底为止。系统电压的最后选择将在这段时间内决定。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ASEA 将建  相似文献   

12.
1973年5月,东京电力公司的房总变电所和新古河变电所装设500/275千伏变压器,并将房总线升压至500千伏,从此在日本500千伏系统开始投入运行.另外,关西电力公司也在1974年2月将奥多多良木线升压至500千伏。到1975年底,包括全长281公里的输电线路、一个容量为128万千伏安的水电站和五个总容量合计1300万千伏安的变电所构成的500千伏系统投入运行.关于超高压输电,欧美各国比日本要早。1952年瑞典在哈尔斯波兰特水电站——米特斯考格——哈尔伯格之间开始采用世界最早的380千伏输电。接着苏联、西德、法国也相继采用380千伏输电,现已扩大为  相似文献   

13.
远距离直流输电在技术上及经济上有显著的优点,近年来,世界各地对直流输电的兴趣日益增强。目前世界上已投入运行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电压约为±500千伏,预期近年内运行电压将可达到±1200千伏。影响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它们的电晕特性。特别是当运行电压很高时,输电线路分裂导线及几何结构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晕特性,如电晕损失、无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电网远景规划与交直流输电技术发展的角度,论述2000年之前以及2015年前后,我国500千伏以上交流电压等级与远距离大容量交直流输电方式问题。提出2000年以前,我国将以500千伏交流输电为主,适当配合±500千伏直流输电,不需出现更高交流电压等级。并认为下一个更高电压应定为1150千伏交流,设想可能出现1150千伏的两组输电主干线路;提出了直流与特高压交流配合的观点。对115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提出了应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根据苏联电力系就的运行经验证明,凡电压在110千伏、154千伏、220千伏及其以上的高压输电线路,—般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在变压器的高压侧接地)的运行方式。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对过电压及选择保护对策均有极大的影响。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经过低的有效电阻和低的感应电抗接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不久可能在华东电网出现500千伏电压等级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对于500千伏输电线路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及其对收音机和电视机正常接收的影响是线路设计和运行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在国外,在美国J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TVA)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上和AppleGrove 试验线路上对500千伏线路产生的无线电干扰进行了连续二年的测量工作。本文通过综述上述两条线路的测量结果,分别就干扰的横向分布(垂直线路走向)、干扰的纵向分布(沿线路走向)、干扰的频谱特性以及影响干扰的主要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我们概括地了介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问题。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在通常的晴好天气条件下,500千伏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平均水平大约是50微伏/米(34分贝),因而对收音机和电视机的正常接收实际上没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苏联国民经济规划,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输电电压的问题。会上,在的报告中提到有必要建立电压为1150~1800千伏、输送距离约3000公里、每回路输送能力达600~2000万千瓦的交流输电线路。这类线路的耐雷水平很高,借助于单相自动重合闸,可以杜绝这种事故,故应及早研究这一措施。为了提高这类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应在送端和受端采用自动化的反事故措施:不仅应研究切机、汽机减载、  相似文献   

18.
国外动态     
有关特高压方面的试验工作: 自1974年上届会议以来,这方面的试验工作进展很快。主要侧重于电晕效应方面的研究,如电晕损失、可听噪声、无线电噪声和电视干扰;不太强调绝缘耐受电压的问题。 31-02号论文的作者之一说,曾在试验场上成功地实现了对地1170千伏电压(相当于2030千伏三相电压)的通电和运行。 31-03号论文(关于拟建中的苏联西伯利亚1150千伏交流输电系统)的作者之一介绍了在一条8分裂导线上的单相电晕试验结果,发现在雨天条件下的可听噪声,类似于美国800千伏线路上所测得的最坏情形下的可听噪声数值,即在距边相15米处为57分贝。  相似文献   

19.
最近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国内惯称西屋公司)来华进行技术座谈,顾问工程师华格纳(C·L·Wag-ner)介绍了该公司输电技术及设备的主要特点,现归纳整理如下: 一、输电线西屋公司于1896年建设了一条22英里11千伏输电线,八十余年来,先后为各级高压及超高压线路提供了变压器、断路器及补偿、保护设备,目前正研制1200千伏特高压输电设备,1200千伏变压器已在试验基地投入运行。西屋公司发展输电技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建设试验基地。1947年与美国电力公司合作建设500千伏基地,其研究结果促成美国第一条362千伏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利用绝缘地线传输载波信号通信在技术上有许多优点。继1962年国际大电网会议发表了有关论文之后,引起各国普遍的重视,近十年来得到较大发展。此种方式已在美国、加拿大尤其是苏联获得较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又在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有所应用。我国220千伏、330千伏和500千伏输电线路绝缘地线载波通道,也先后成功地投入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