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型后向离心风机叶轮叶片出口宽度对性能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些特殊场合中,离心风机除满足额定工况外,还需满足一定流量范围内的流量-压力曲线斜率要求。本文通过改变后向离心风机叶轮出口宽度,得到了满足其流量-压力曲线斜率要求的叶轮。同时分析了其他叶轮参数相同时,改变叶轮出口宽度对风机性能的影响。通过获得叶轮出口宽度对风机特性曲线的影响,为风机叶轮出口宽度的设计及实际工程中改造叶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前言我厂承制的年产48万吨尿素成套装置的主要设备CO_2离心压缩机,由于其转速高(低压缸7200rpm,高压缸13900rpm),叶轮应力大(最大为4326kg/cm~2),压缩机进口压力为1.2kg/cm~2,出口压力为144kg/cm~2,叶轮出口宽度b_(max)=40mm,b_(min)=3mm,同时,又由于介质为饱和CO_2气体,因此要求叶轮耐腐蚀。据引进的同类设备中,叶轮材料采用高强度不锈钢,宽流道采用角焊,窄流道原采用电腐蚀加工,最近已开始采用塞焊工艺。综合上述情况,我厂决定首先进行小流道焊接叶轮试验。因电蚀加工效率较低,塞焊工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离心风机蜗壳出口宽度对风机性能的影响,用solidworks建立了风机模型,并通过测试验证了模型选取的合理性。在原风机模型基础上,改变蜗壳出口宽度,对两种不同出口宽度的风机进行气动优化计算分析,优化后的模型效率提高了4.5%。研究表明:蜗壳出口宽度偏小,其流量小,压力大,效率低;蜗壳出口宽度偏大,流量大,压力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站风机裕量普遍较高的现象,本文以OB-84轴流风机为对象,采用Fluent模拟了叶顶切割和轮毂加粗后的风机性能,分析了2种改造方式对风机性能、内流特征及轴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流量qv≥33 m3/s时,叶轮改造后的全压和效率均随叶高减小而降低,但轮毂加粗后的风机性能优于叶顶切割情形;qv<33 m3/s时,2种改造方式均可使不稳定区变缓甚至消失;叶轮改造后动叶总压升系数小于原风机,但导叶扩压能力增强,且叶轮改造能改善中小流量下风机噪声特性;叶顶切割后,轴功率均小于原风机;在高于设计流量下,与原风机相比,轮毂加粗后的轴功率呈减小趋势,但叶顶切割方式的降幅更大。  相似文献   

5.
LD200-250-11型高压离心风机是用于小化肥厂φ2.26米造气炉的送风机。该风机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是存在效率低、电耗大的缺点。本文详细分析了该风机效率低的原因,介绍了该风机的改进方案。通过采用:(1)叶轮采用弧前盘或锥前盘;(2)采用弧锥型集流器或短锥型集流器,并与叶轮构成套口间隙;(3)叶道进口采用§<1的减速流动;(4)减小叶片出口的出口宽度;(5)减小叶片的出口安装等措施,使样机的设计工况点效率均高于78%,风压、风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叶轮超速试验简介 30万吨/年合成氨用DA930-121空压机第一级叶轮,系由34CrNi3Mo钢的轴盘、叶片和轮盖三者以手工电弧焊焊接而成。叶轮重209公斤,叶轮外径D_2=830mm,叶片出口相对宽度b_2/D_2=7.48%。叶轮运行转速n及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风机相似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离心风机的切割定律计算公式。通过试验和CFD对几种风机进行叶轮切割研究,给出了比转速为9~14的离心风机修正系数k与切割量占比的线性关系,对离心风机叶轮切割后性能推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亚勋  易琳  钟雄 《中国机械》2014,(16):115-116
流体机械离心叶轮的内部流场复杂,其内部出现的二次流会导致叶轮出口的压力和速度分布不均匀,致使叶轮效率降低,同时恶化后续元件的进口流场,使整机性能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离心叶轮出口流场的新技术叶片后段开孔法;并以9-19离心风机为算例,探索此法提高整机效率和压力的可行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叶片后段开孔法将离心风机设计流量和小流量区的效率提高了1%-2%,同时压力也略有提高,效果明显。流场分析表明,叶片后段开孔法可以有效改善叶轮的流场结构,减少了流动损失,提高了离心叶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流体机械》2017,(4):10-14
以9-26No4A型前向离心通风机为研究对象,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出口90°弯管在不同连接方式下风机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风机出口连接正转弯头或反转弯头后,均会造成风机性能的明显下降。随着流量的增大,下降趋势变大。在风机出口与弯头之间连接长度≤3.5倍当量直径的直管段时,风机性能改善微弱。正转弯头与反转弯头对风机性能的影响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级离心泵小流量区域的扬程易产生驼峰、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不同水力的叶轮进行混装的改进方案,并通过对比试验对改善扬程驼峰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叶片数为5、出口宽度为23.7 mm的A叶轮与叶片数为3、出口宽度为33.6 mm的B叶轮进行混装,较好地改善了多级离心泵小流量区域的扬程驼峰;效率为76%的A叶轮与效率为75%的B叶轮混装后泵效率为75.7%,不会因改善驼峰而牺牲泵的效率;相较传统的通过改变单个叶轮水力模型的叶片数、叶片出口角、叶轮出口宽度等参数来改善扬程驼峰的方法,更加方便灵活,且不会因改善驼峰而牺牲泵的效率。研究结论可为改善多级离心泵扬程驼峰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推介产品     
48000Nm3/hO2空气装置用压缩机组一、技术参数进口流量91600-249000Nm3/h进口压力0.09878-3.302MPa(A)进口温度32-40℃出口压力0.2.3-3.3.2MPa(A)出口温度83.8-179.3℃转速4414-9186r/min轴功率19359-20476kw二、产品特点该机组是沈阳蚊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和湖北化肥分公司煤代油改造工程空分装置配套的,该机组是迄今为止空分装置国产化最大的离心压缩机组。机组由高、中、低压三缸组成。低压缸为双进气,中压缸为背靠背布置,高压缸多级叶轮背靠背布置,中、低压缸布置在同一个钢结构底座上,高压缸和…  相似文献   

12.
为了节省制作模型和工装的成本,笔者提出对于流量、扬程差距在一定范围内的泵可以采用一个泵体配用多个叶轮的设计思路,以满足不同的性能要求。笔者分析叶轮的几何参数包括叶轮进口直径D_j、叶片数Z、叶片包角Ψ、出口角β_2和叶轮出口宽度b_2对泵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设计实例来验证一体可配用多轮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工业领域对高压比、低流量风机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小尺寸、高压比、低流量风机。该风机在结构上不同于轴向进风、轴向出风的轴流风机,也不同于轴向进风、径向出风的离心风机,而是采用了径向进风、径向出风的结构。文章对该风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风机的流量和压力进行了初步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新型结构风机在叶轮直径为110 mm,电机转速为6000 r/min的工况下,极限压力可高达7.4 kPa,极限流量可高达226.69 L/min。  相似文献   

14.
介绍用于金属镁一体化项目240万t/a焦化工程中用离心鼓风机,该风机流量调节采用变频电动机调节,转子叶轮采用高能头系数模型级结构的三元叶轮,铸造机壳等结构,具有风量大、压比大、能头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小多翼离心风机蜗壳小型化过程中对风机气动性能造成的损失,在蜗壳单侧切割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等比例组合式切割策略.以某烟机用多翼离心风机的螺旋形蜗壳为研究对象,对相等宽度缩减率下基于该组合式切割法所得方案、单侧切割方案、收缩型方案以及原型机展开数值模拟,并对不同方案的内流及全工况气动性能展开详细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各小型化策略对风机不同流量工况下压力和效率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组合式切割策略可有效削弱单侧切割深度过大对风机性能的负面影响,对应方案的气动性能在所有蜗壳小型化方案中综合最佳.与蜗壳型线曲率连续的收缩型方案相比,该组合式切割所得型线非连续方案的叶轮效率、蜗壳静压转换能力相对于原型机的降幅反而更小,具有明显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以离心压缩机后弯叶轮叶片进口宽度、出口宽度、进口安装角和出口安装角作为设计变量;质量流量、等熵效率和能量头作为性能参数。通过拉丁抽样选取40个样本点,分别在NUMECA软件中计算。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设计变量对性能参数的影响关系,并确定最优设计参数。结果显示,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对比原始模型及优化模型,二元叶轮的等熵效率提升3.84%,压比提高1.58%。  相似文献   

17.
输送清水时离心油泵叶轮切割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输送清水条件下对65Y60型离心油泵的原配叶轮进行了切割实验研究,与现有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新的叶轮切割定律,研究表明,叶轮切割后流量,扬程,轴功率和效率下降,最优工况向小流量方向转动,切割指数本身随叶轮直径切割量而发生变化,最优工况的切割指数与关死工况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Y4-73离心通风机在大流量工况运行时的气动性能,在原通风机蜗壳不变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一种高比转速叶轮,结合试验和数值模拟对其气动性能进行分析并研究了3种不同叶型对该风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改进前相比,高比转速离心通风机最高效率点向大流量工况偏移,虽然风机最高效率点的效率较原风机降低了3%,但在实际应用的大流量设计工况下,效率提升了10%。在此工作点下,改进后的高比转速叶轮与原蜗壳匹配性更好,叶片负荷提高,在靠近蜗舌和叶轮前盘处的流态有较大改善。当风机叶片为板型时,在设计工况下效率较薄翼型风机提升了1%。板型叶轮叶道内的流动分离现象有所减弱,尾迹损失小,叶轮出口气流角较大,使得叶轮出口处有效通流面积增大,从而提升了叶轮的做功能力,同时减小了蜗壳内的流动损失。  相似文献   

19.
基于风机行业多年前联合设计开发的5-29离心风机气动参数,设计出新型5-29离心通风机。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模,CFX软件进行气动计算分析,调整了b_1/D_1值、叶片出口角、蜗壳宽度等参数。优化后的最终风机模型,流场中边界层分离和环流损失均较小。具有效率高、高效运行区宽广、性能曲线平坦等特点。CFD计算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实测最高效率高达85.2%,高出国家一级能效等级标准6.2%。  相似文献   

20.
叶轮和蜗壳是多翼离心风机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参数和相互匹配关系对风机的气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正交试验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确定了叶片出口角β_2、叶轮切割深度H、蜗壳偏移量L这3个参数以及交互作用对多翼离心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程度,以最大静压为主要的优化目标对风机气动性能进行优选。研究结果表明:蜗壳偏移量L对风机的气动性能影响程度最大,优选后风机与原机相比,其最大静压提高了31.6%,最大流量增加了0.3 m~3/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