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房屋"群租"现象在各省市屡禁不止,扰民和安全事故频发."群租"缺乏法律清晰定义和明令禁止,查处困难重重.而"群租"治理又是围绕"三个美丽"(美丽家园、美丽街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社会经济提升的需要;是文明城市创建、城市安全发展的需要;是超大型城市精细化管理、市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需要."群租"...  相似文献   

2.
陈果 《建筑与文化》2015,(3):181-182
城市化的发展让许多传统历史街区逐步没落,大多数城市"拆旧重建"的粗放更新模式破坏了传统历史街区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态。自下而上的有机更新方式是传承历史街区人文意象、风俗传统,保持城市地域特性的有效方法。文章通过对重庆十八梯历史街区的更新设计,尝试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连点成线、以线带面。希望可以为未来解救更多的"城中村",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1)
"十三五"规划,中央对城市建设提出了"街区制"发展思路,除"推倒围墙"外,更多地关系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市民对"街区制"改革认知参差不齐,尤其是涉及到空间权属、安全问题、社区公共服务等方面如何积极适应"街区制"发展的问题。以"街区制"下的小区管理为切入点,研究我国"街区制"建设的法律供给,解决"街区制"推广面临的小区业主共有财产的分配、补偿问题和治安问题,为规范小区管理、保障业主利益和城市的未来建设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将"超级街区"这个话题向两端延伸,首先是有关于北京超级街区产生的"飘浮"的都市语境,第二是如何认识、界定北京的超级街区。漂浮的城市定位作为首都城市,北京从1949年以来已经在城市性格上叠加了许多特质,旧城仅只是其意象的一个层面。1953年,《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  相似文献   

5.
《园林》2019,(5)
慢生活的理念兴起于对城市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反思,较之现代商业高效便捷的购物方式和前卫大胆的景观形象,慢生活商业街区模式更加侧重于体验式消费和消费者的休憩逗留,追求自然和谐的景观设计方式。从慢生活理念到全方位的"慢城"建设,需要的不仅是人的观念转变,更需要一个整体城市景观氛围的营造。逗留景观正是慢生活景观氛围的重要践行方式和景观载体,将慢生活理念融入逗留景观设计,能让商业街区的景观形成更多样的互动体验,有助于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对城市形象与居民生活品质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城市特色街区的当代研究与城市文化精神内核的复兴需求、悠闲旅游业的发展、城市人文环境和商业消费空间的多样化需求密不可分。研究如何在特定城市街区或地段以空间体验手段介入,营造城市空间特色,可持续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独具意义的城市学科综合课题。该文选取苏州独具特色的平江路历史街区为例,基于环境行为视角进行空间结构整体性分析。研究搭建"空间体验"与"序列场景"理论模型,分析街区空间结构层级要素,提出优化空间形态的更新思路,并探究新时期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欢  钟珏  李文 《建筑与文化》2021,(4):107-111
随着城市空间工作逐步层次化和精细化,面向社区的街区更新成为街区治理重点之一.城市工作的转型需要与之适应的信息沟通展示空间和平台,能够及时、准确且生动地将街区更新工作的规划和进度传达至市民个体、解释专业性的条文政策、鼓励建言献策并参与其中,从而共同为美好街区而努力.文章立足街区更新工作,分析街道展厅文化的特点,从展示主题、展示方式、信息传递机制和展示可持续性方面,提出支持城市工作与市民沟通的展示设计策略,并结合新街口街道街区更新展厅案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8.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专属记忆",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体现这种"专属记忆"的场所,当人们在历史街区中就可以感受到其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而现在大多数的历史街区却是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反而失去了其独有的精神内核.在当下,经历严峻的疫情后,经济问题变成了许多城市的首要问题,更加需要一个具有特色场所精神的历史文化街区来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文章主要以塞上老街为案例,浅析在需要旅游开发的城市历史街区中场所精神塑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朱玲 《城乡建设》2014,(4):44-47
正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这大约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如果一个城市丧失了文化遗失了历史,城市的精神价值就不复存在,而历史街区正是承载着城市历史与文化的活载体。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是现代城市更新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快速城市更  相似文献   

10.
当着眼于城市文脉,并以此为依据重新设立开发与规划标准,就可以看出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如同生命体般不断进化且有机生长的过程。历史街区是城市文化底蕴的体现,而街区内的建筑如不能得到良好的整治,街区就会呈现出病态。文章以沈阳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将街区视作一个生命体,借鉴中医针灸学的原理,把握整体脉络,探讨"街区针灸"模式下对历史文化街区可能的改造与更新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1.
古老的街区深受"天人合一"和"崇尚自然"这种直觉式的生态智慧的影响,对自然表现出一种主动的适应。但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致使许多传统街区的固有文化与生态环境被打破。如何应对城市新形象与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成为街区更新中重大的挑战。新的更新模式应以传统文化作为创意元素引导街区更新,将历史街区更好地融入现代的城市环境中。此外,更新策略更应适应自然,发掘传统建筑空间的"生态手法",探索"绿色更新"新模式并指导设计全过程,为"绿色街区"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实地调研,以拟人化视角分析白塔寺历史街区"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探究白塔寺历史街区居民关切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问题。通过与属地政府、实施单位和规划设计单位等座谈,归纳总结白塔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践工作面临的问题。在上述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公共管理三种运行机制提出白塔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提升策略。政府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制定针对历史街区等特殊区域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完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体系;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改善旧城历史街区整体环境。市场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探索直管公房市场化管理机制,创新历史街区不动产权管理方式;创新财政政策,探索新的保护资金投入模式。社会运行机制层面,提出了财政资金应更多地投向居民更关注的保护更新问题,避免供需错配;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历史街区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赵正雄 《华中建筑》2005,23(Z1):71-75
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中保护北京旧城区;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街区(地段)建设新项目,始终是北京城在规划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该文结合国家大剧院工程实施方案,从城市设计角度,以天安门历史街区(地段)的"城市轴线"、"广场空间界面"等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相关实例对如何在历史街区(地段)建设的问题作初步研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别设立了"城市最佳实践区",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的一个创举.城市最佳实践区不仅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城市最佳实践案例的展区,其本身也应当成为街区改造的城市最佳实践,在街区规划、工业建筑再生和环境设计三个领域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题目——城市之谜&迷之城市崔愷:因为城市是很复杂的,所以它自然是一个谜。如何观察城市、解读城市以及适应在城市当中生活是其中居民一辈子都需要做的事情。迷之城市则是城市设计者,城市建设者要创造一个怎样让人着迷的城市,或者说让他人有更多的想象力。以及我们也设定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让大家不断地、可持续地共享。我认为这些大概便是题目的逻辑。关于设计内容-媒体文化中心崔愷:今年的设计内容是媒体文化中心,但它并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一个建筑,甚至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群,而是渗透在城市街区中四块用地上的一系列城市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一个城建档案馆的发展水平会决定它所运用的技术水平。城建档案馆不仅需要深入介入实物档案和历史街区改造档案工作,而且需要创新思维,对更多更科学的先进手段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所处位置为杭州古城的重要地段,历代遗迹众多。为了避开城市历史脉络的断裂,让历史街区赖以生存,并与时俱进、同步发展,有必要完善历史街区的规划整治,保护历史街区;同时深入了解各个历史街区甚至城市的文化底蕴,遵循"由表及里,逐步积累"的原则,共同发展,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18.
李祯 《建筑师》2019,(6):108-116
达拉斯政府在街区保护层面,根据建筑历史价值和街区整体风貌特色,建立了与其自身发展相契合的保留街区和历史街区两种保护更新制度,使城市风貌特色得以完整延续。文章首先梳理了达拉斯城市街区发展背景和历程。其次,以达拉斯1988年建立的第一个保留街区"国王大道"为研究对象,从成立社区协会、整合土地重新区划、明确街区建筑风格特色、制定各类建筑保护更新指导方针、公众参与等方面具体阐述其保护更新的方法。最后总结出国王大道保留街区保护更新经验对我国相关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街区,对于近几年来的城市规划并不陌生,然而追其源头,其实是一个外来词汇。街区通常是指被道路所包围的区域,是城市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主要侧重于表述商业和城市生活居住的集中融合。对于中国来说,人们更加习惯于街道、社区等传统的城市组成单元,而街区一词在国内常被冠以"特色""历史文化"等定语。特色街区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空间形式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目前国内各城市争相提倡的"特色"街区除了依托国际化的商业、休闲、游览功能标准,更多地意在强调自身的城市人文特色和精神内涵复兴,如上海的田子坊、思南公馆,苏州的平江路,北京的南锣鼓巷等一系列历史文化街区。  相似文献   

20.
<正>共生理念源起:北京街区更新的创新理念街区更新是以街区为单元的城市存量更新。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大规模的增量发展,进入到存量阶段,在此阶段中,有大体量的城市更新项目,也有常态化的比较小规模的街区更新。街区更新具有自下而上的内涵,更关注社区层面,意在解决社区“急难愁盼”问题。在街区更新的发展模式中,人的需求更多地被关注,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的视角进行全面规划,更能满足城市中当代人和未来各代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