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阐述了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概念与原则,在框筒结构基础设计中,采用增大内部桩长,缩小内部桩距的措施,可以实现强化内部及高荷载区,弱化外围区的设计原则,达到减少差异沉降,减小基础内力、基础厚度、基础用钢量,减少桩数、总桩长,大大降低基础造价。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达美中心广场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基础设计。在基础设计时,运用变刚度调平的设计理念,采用协同分析计算的方法,增强塔楼基础、弱化裙房基础。两栋150m高塔楼采用桩基础,两栋100m高塔楼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裙房采用天然地基。塔楼核心筒下和外框架柱下按不同桩长及不同桩间距分别布桩,不同的区域实现不同的承载能力和支承刚度,减小了差异沉降、底板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应力。  相似文献   

3.
姜文辉  巢斯 《建筑结构》2012,(6):132-134,131
对于上海地区的超厚软弱土层,如何控制建筑沉降和差异沉降是设计的重点。变刚度调平设计是基于沉降控制的基础设计方法,对于群桩基础和软土地基的高层建筑沉降差异控制有显著的效果。介绍了上海中心大厦大直径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中按照变刚度调平概念,通过合理选择桩长和桩距,使得主楼底板中心和边缘的计算差异沉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优化了底板的设计。经过试桩,认为后注浆的桩端注浆方法能有效提高单桩承载力和减小不同桩承载力间的变异值。  相似文献   

4.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分析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了高层建筑均匀布桩的变刚度调平设计理念,阐述了具体的设计原理及方法,总结了桩基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后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桩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指出了针对高层建筑按常规理念设计的桩基础容易出现超出规范限值的碟形差异沉降,进而引起上部结构产生较大次生应力的现象。总结了产生碟形差异沉降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上部荷载的明显不均匀分布;二是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对目前研究最多的基础优化设计方法(桩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及其工程设计实践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总结了桩基础变刚度调平的设计原则、步骤及其各自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机床基础受力不均和基础反力不均的特点,应用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将地基刚度和基础的厚度,在集中力作用处加大,在无集中力作用处减小,使基础沿长度设计成变刚度,就可减少重型机床基础工程量,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8.
建造在软土地基上的大型储罐基础,由于地基土的压缩变形会产生各种沉降变形,其中罐周不均匀沉降即沉降差对其影响最为不利.通过变刚度调平设计,可以大大降低储罐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工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西安飞机公司运营及研发设计中心为黄土地基上的大底盘超高层建筑,塔楼、裙房和地下室连为一体不设缝。针对工程土质地基、摩擦桩型、超高层带裙房等特点,桩筏基础设计时采用以控制沉降变形为目的、以共同工作分析为手段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使反力与荷载分布相协调,有效地减小基础沉降差、降低筏板内力及上部结构次应力、减小筏板厚度及配筋;采用合理的基床刚度系数,使变形计算结果接近工程实际;钻孔灌注桩采用后注浆工艺,有利于提高单桩承载力及控制沉降。  相似文献   

10.
11.
以苏州中心广场项目为例,阐述了桩基础变刚度调平在超长超宽主裙楼连体结构桩筏基础设计中的应用。考虑了土层分布以及上部结构刚度对地基和基础的影响;通过调整桩径、桩距、桩端持力层、各区域基础底板厚度等方式改变了基桩的支承刚度分布;在降低基础沉降差异、减少筏板开裂的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6种变刚度复合地基模型的不均匀沉降、桩顶反力、土反力、筏板内力;比较了变桩长、变桩径和变桩间距等方法实现复合地基变刚度调平的效果,并进行优化布桩分析.研究表明:基础差异沉降随荷载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变桩长、变桩距相结合的方案有利于改善筏板的内力状况,降低筏板的弯矩,减小不均匀沉降,为最理想的调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制造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具有荷载大、工艺复杂、对工作条件要求高的工业设备不断出现,与此同时,对基础的整体稳定和差异沉降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一软土地区重型设备基础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理论从桩型选择、布桩、沉降数值计算等几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计算,并与现场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变刚度调平设计能缩短荷载传递路径,实现抗力与荷载的局部平衡,有效降低基础的差异沉降。观测数据与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对于上部荷载大且不均匀分布的重型设备基础,变刚度调平设计理念仍然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基底下的地基土支承刚度不均匀导致的建筑基础差异沉降问题在中软土及土岩溶组合地区较为突出,因此,减少其差异沉降是高层建筑桩筏基础设计中的关键点。本文介绍的典型工程采用以天然地基为主、部分区域内采用桩顶设置刚度调节装置的人工挖孔桩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在解决因地基土差异沉降过大引起的差异沉降问题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良好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现场测试数据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可控刚度桩筏基础应用于该项目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现场实测结果显示,本工程D区域采用可控刚度桩筏基础后,建筑物总沉降和差异沉降均满足设计要求,地基土分担了上部结构65%的荷载,充分发挥了地基土体承载力。设计思路及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差异沉降是导致基础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应力增大、板厚与配筋增加的根源所在。本文分别对摩擦桩复合桩基和端承桩复合桩基的变刚度调平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显示:摩擦桩复合桩基可以通过不同桩长、桩径、桩距的设置方式来对桩基的支承刚度进行合理的分布,以达到减小差异沉降的目的。端承桩复合桩基通过设置变形调节器,不仅解决了端承桩基无法利用地基土承载力的难题,而且可对调节器支承刚度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还能显著减小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变刚度调平设计"原理,针对墙底压力的不同,介绍了利用树根桩进行地基处理的具体方案,并对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和变形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指出在场地小,空间变形大的情况下,采用树根桩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土岩组合地基变刚度调平设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栋  周峰 《浙江建筑》2012,29(6):23-25
使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土岩组合地基上设置变形调节器的桩筏基础进行了三维模拟,分析其优化调平效果。结果表明:桩基及变形调节器联合变刚度设置可以显著减小基础的差异沉降,降低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的筏板内力,同时充分发挥了筏板下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实现了优化调平设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威海海悦大厦的基础设计、基础计算、工程实测。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通过调整地基和基础的刚度分布,可有效的协调和控制基础差异沉降。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时,根据地层分布特点采用变桩长是实现地基基础变刚度最科学有效、经济合理的途径。在基础设计中用复合地基方案代替桩筏基础方案,在复合地基布桩时采用地基变刚度调平理论进行优化布桩,采用PKPM软件中JCCD软件软件模块进行上下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计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实测结果与计算值总体相近并偏小,计算结果偏安全。  相似文献   

19.
沈静 《建筑知识》2014,(2):381-381,387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桩基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主要对桩基变刚度调平的优化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阐述,结合工程实例及多年工作经验,提成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便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变刚度调平设计中桩基承载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岩土工程学报》2015,37(4):641-649
桩基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框筒结构体系大比尺模型试验和实际工程桩顶反力测试结果均显示工作荷载作用下,核心筒不同区位桩顶反力随荷载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核心筒外围框架柱下桩顶反力也与核心筒下桩顶反力一样趋于均匀。可见,变刚度调平设计可调整反力分布,改善筏板的受力性状。模型试验中核心筒桩顶反力提高的比率是角桩最大、边桩次之、中心桩最小,角桩、边桩、中心桩反力与平均值的比值为:1.15∶1.02∶0.83。工程实测中外框架角桩下桩反力外框架边柱下桩反力核心筒下桩反力。这主要由于群桩效应引起的桩基竖向支撑刚度弱化,外框架柱下角桩处桩数少,群桩效应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