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前我国面临生态、环境、资源和能源等方面的挑战、未来的经济发展应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的主流判断下,空间集约化利用不仅是推进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也逐渐成为乡村空间建设的主题。随着乡村越来越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区,其空间价值有望在集约化的理念引导下趋于高效和凸显。本文以打造宜居型乡村为目标,通过梳理我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乡村空间集约化利用的必要性,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我国乡村的空间集约化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自2000年开始启动的地铁工程建设引发了市场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关注热潮,目前地铁车站周边地区已建和在建的地下空间已形成一定规模。为了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深圳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文中介绍的深圳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实例即是其中的一项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位于城市三个重要片区(罗湖传统商业中心区、上步新兴商业区及未来的市中心区)地铁站周边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为案例,介绍了深圳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动因、特色及操作模式.由于这些项目多数还在建设中,其使用效益尚持时间检验.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自 2 0 0 0年开始启动的地铁工程建设引发了市场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关注热潮 ,目前地铁车站周边地区已建和在建的地下空间已形成一定规模。为了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深圳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文中介绍的深圳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实例即是其中的一项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5.
以嘉兴平湖地区建国南路地道为例,介绍在深厚淤泥层、临近建筑群区域实现地面、地下空间统一规划,集约化利用空间的工程方案。地道纵断面受河道控制,为集约化利用空间,地道分为2层,负2层为车行道,负1层为车库。地下车库采用梁柱体系,结构中板为转换层。同时,结合周边环境条件,紧邻保留建筑群长大基坑采用有效的支护体系,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控范围。针对深基坑变形控制及对周边建筑群保护的各个环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负空间     
塑料薄膜,黑色胶水,钓鱼线,这些简单的,可以信手拈来的东西被日本艺术家YasuakiOnishi拿来制作自己的装置艺术作品。在他的精心设计下,整个作品呈现出了一种玄妙迷离的质感,远远看去那些装置宛若悬浮于空气中的山云雾雨,柔软、缥缈,让人难以捉摸。如果人们只是远观这个装置艺术,那么就只会对完成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不过是一些形状怪异的盒子,这样只会忽略美好的体验。事实上那些制成它所用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材料,也是这个设计的重点。当人们走进这个空间,就像是走入了原始的洞穴或者一个不常见的室内空间,它开始从内部散发着神秘的色彩,那些组成它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城市滨海区域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集约化利用滨海区域道路地下空间的方法和途径。首先深入分析了滨海区域道路及周边基础设施与滨海景观环境之间的问题,及地下空间集约化开发建设地铁、地下商业街、地下文化娱乐设施、地下快速路、地下停车场及综合管廊解决城市滨海区域问题的意义,然后以青岛澳门路所在区域道路地下空间的开发为例,探讨滨海区域道路地下空间集约开发的模式及与周边地块的连通整合,为以后滨海区域解决交通和景观问题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集约化开发利用道路地下空间,为解决区域内各种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对拓展滨海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上海浦西的人口密度为3.7万人/平方公里,北京和广州城区的人口密度分别为1.4万人/平方公里和1.3万人/平方公里,在城市的中心区,聚集现象则更为明显,工作的机会与活力促使人们拥挤在城市中心,承载了众多的城市职能,其就象一个巨大的黑洞,不断地吸纳新的要素,使中国许多大型城市的中心区处于饱和状态,环境不断恶化.而世界主要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如东京只有1.3万人/平方公里,其他城市如纽约、伦敦和巴黎的人口密度最多也只有8500人/平方公里.所以中国的特大城市,尤其是其中心区,再发展必须通过地下空间来整和土地、市政等机能与资源,重新获得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9.
负空间研究     
基于对城市中存在的若干“负空间”案例的考察和分析,从特定城市环境与地域社会生活的视点分析其生成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并指出它们所带来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的集约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炜 《华中建筑》2002,20(5):91-93
城市空间必须集约化建设。有关于此,该文考察了目前存在的住房、交通与环境问题,分析了问题背后的人地、人车、人天矛盾,认为解决 问题的着眼点是空间-复合的建筑空间和柔性的城市空间,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是竖向层叠城市功能,一体化发展城市建筑与交通,立体复合自然要素与人工构筑物,建议在实践中可采取多层化作为突破口,尤其应注意天桥与屋顶组成的平台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运用科学管理方式,完善管理的规章制度,利用合理的模式进行实施,文章分析其地下空间技术,探讨其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分析,得出了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化的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模式,强调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综合效益,增强城市土地的利用强度,从而维持和改善地面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低温建筑技术》2016,(2):30-32
从全民健身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哈尔滨多家游泳馆外场空间利用现状的调研,分析使用者对外场空间的使用现状,探究游泳馆外场空间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地貌复杂的岩溶地质构造和大量的地下岩溶水,给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带来了很多难题.需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将场地和建筑群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对建筑功能、场地地貌及高差、地下空间、交通及停车场、岩溶地质与地基基础、地下岩溶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治理与利用并举,运用集约化整合利用技术有效解决各种问题,提高项目资源的利用效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地貌复杂的岩溶地质构造和大量的地下岩溶水,给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带来了很多难题.需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将场地和建筑群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对建筑功能、场地地貌及高差、地下空间、交通及停车场、岩溶地质与地基基础、地下岩溶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治理与利用并举,运用集约化整合利用技术有效解决各种问题,提高项目资源的利用效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地貌复杂的岩溶地质构造和大量的地下岩溶水,给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带来了很多难题.需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将场地和建筑群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对建筑功能、场地地貌及高差、地下空间、交通及停车场、岩溶地质与地基基础、地下岩溶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治理与利用并举,运用集约化整合利用技术有效解决各种问题,提高项目资源的利用效率,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从校园地下空间利用的必要性出发,以某高等学校校区的规划建设为例,分析了在该校园规划建设中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情况,这一利用可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和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土地集约利用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当今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在资源短缺条件下,建构紧凑集约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分析了世界各国对于城市紧凑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制度方法,得出了国际经验对当今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启示;其次,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土地利用与开发强度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不同的开发模式:最后,基于土地利用模式与土地集约程度,对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控制型界内高密度开发模式、引导型界外混合开发模式以及限制型绿带低密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6,(10)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外,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新态势的出现,房地产行业的建筑开发理念有待转变。因此,建筑标准正在逐步转向集约化和绿色生态化,提高土地资源利用价值,节约用地、节能型的新房地产建筑,来顺应节约、高效的国家政策,满足房地产消费群体的购房需求。目前,我国房地产的土地使用集约化程度还有待加强,必须通过土地集约化创新利用,才能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真正实现建筑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8)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占用耕地、浪费土地的现象较为严重,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层出不穷。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将严重制约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土地供给有限性和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为缓解当前城市用地的紧张局面,城镇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成为必要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