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实时"关系型"数据实现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的挖掘逐渐成为城市群空间组织研究的主要途径。文章以广东移动提取的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构建城镇联系强度模型,对珠三角的城市群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珠三角城市群形成了"双中心、两圈层、三梯队"的空间发展格局,并结合空间发展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深化广深合作、加快通道建设、推行城镇重组、创新资源利用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北京市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发展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以及调整经济结构,任重道远。如何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优化高端产业发展布局,是城市规划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进行产业经济分析,尤其是研究区域人口组成分析时,传统方式需要协调多个研究区管理部门,如统计局、经信委、管委会等,数  相似文献   

3.
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空间关系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从城市通勤行为和职住空间角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揭示城市空间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土地利用和通勤交通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提出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识别方法,研究了分区域的居民通勤距离和就业岗位通勤距离等指标,提出了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比校核手机信令数据的方法。以苏州市为例,结合苏州市综合交通模型对城市职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讨论市域和市区的职住平衡关系;利用可视化方法研究苏州市通勤网络特征。  相似文献   

4.
当前移动电话作为普及率最高的终端通讯设备,其用户分布的动态数据信息可以精准地体现人口的空间活动特征.研究乡村人口空间活动正是了解人群活动规律、认识乡村空间特征、配置各项服务设施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以秦汉新城为研究对象,构建"活动特性—人口识别—空间解析"的研究框架,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并计算5种指标,划分乡...  相似文献   

5.
方家  刘颂  王德  张月朋 《风景园林》2017,24(11):35-40
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通过对在户外游憩活跃期到访过上海大型城市公园的游客进行空间位置的追踪,尝试寻找游客来源地,直观描述公园的空间服务范围,即"实达性"。将32个大型城市公园"实达性"范围内的游客样本数据与上海街道空间单元进行连接,结合相应单元中可识别出的信令数据样本,计算各街道的公园出游率,比对街道单元中居民的公园使用需求。结合公园空间位置,将上海被大型城市公园服务的区域分为高需低供、高需高供、低需高供、低需低供4类,对每类区域的公园服务特征进行了评价;根据不同类型区域中区级与社区级公园的供给情况,结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中的区域公园布局,对新建大型公园的选址与建设优先次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在国外,一般意义上都市圈的空间范围由劳动吸引来界定,主要目的在于统计监测社会经济情况。而我国都市圈发展的目标更多侧重于推进不同行政实体间的一体化发展,培育形成参与外部合作与竞争的空间平台。本研究结合都市圈的圈层式结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都市圈划分方式。利用辽宁省联通手机信令数据,根据沈阳城市中心与外围地区的通勤、商务、消费休闲联系以及城市的势力范围,结合高德地图道路交通等时圈,将沈阳都市圈划分为三个圈层,即都市圈核心区、都市圈范围、都市圈外围圈层,并对划分结果的规划应用进行讨论。不同都市圈圈层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方案和政策,有助于现代化都市圈的培育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监测了武汉市从"封城"到"解封"不同类型居民出行的恢复进程,包括全目的出行、游憩出行和职住通勤等,定量评估了城市内部交通出行的恢复韧性.研究结果表明:疫后,武汉本地居民出行已基本恢复常态,三镇来看,汉阳片区恢复程度最理想,快于汉口片区和武昌片区,本地游憩出行更倾向于郊野乡村游;"惠游湖北"等政策推出后,外地游客来汉意愿逐步恢复,三镇核心区景点吸引力更强;早晚高峰通勤拥堵指数高于往年同期,居民自驾出行比例提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从手机数据中挖掘居民出行信息的手段也日益完善。运用手机数据进行交通出行特征分析的适用性,获取居民出行信息,研究居民出行特征方法。在实例研究中,通过对移动运营商提供90 d的手机信令数据处理分析,提取宁波市六区居民的出行量、出行空间分布、出行时间分布等出行特征。最后将手机数据处理得到越江通道客流与人工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校验,证明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大型公园 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手机信令大样本数据中提取的上海32个大型公园游客出发、抵达、离开时间和居住地坐标等数据信息,解析公园游客时空行为,利用行为特性在公园使用中的表征将公园进行分类:基于公园的游客来源地(以下简称"客源地")覆盖范围划分为服务公园周边区域的局地类和服务市域的广域2个大类;基于不同时段客流量分布趋势的均缓与集中特性,划分局地均缓、局地集中,广域均缓和广域集中4个中类;基于客源地核心形态紧凑与松散的特性,将4个中类分为局地均缓紧凑、局地均缓松散等8个小类。分别通过8类公园的时空指标——客源地面积、核心聚集面积、游客居住地至公园的人均OD和高峰开始与持续时间,对每类公园特征进行了量化描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解析。将基于游客行为的"公园利用类型"与基于资源供给视角的"公园规划类型"分类结果进行比对,发掘产生公园定位错位的原因,并对公园的规划管理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手机信令数据为更精细化的通勤出行研究创造了可能.基于个体活动的视角,在传统通勤OD识别的基础上,进行通勤出行特征分析;进一步回溯原始信令数据构造个体出行轨迹,通过集计密度分析,叠加路网以获取居民出行通勤廊道.以青岛市为例分析表明:运用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通勤距离分析能够较好反应实际情况,进行通勤时耗分析具有局限性;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11.
骑行接驳是解决轨道交通站点最后一公里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共享单车对于轨道站点接驳具有重要作用,它的出现大幅度提升了轨道交通的服务能力和出行品质。传统问询调查缺乏对慢行接驳的有效采样,而模型推断又缺乏实证数据验证,新型信息化数据有助于解决该问题。以天津市为例,融合手机信令数据与共享单车数据,有效识别接驳各轨道交通站点的共享单车骑行记录,实现对轨道交通站点的共享单车辐射范围的准确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轨道交通站点共享单车辐射范围的4种基本空间形态类型,并揭示不同类型与所处区位、道路密度、周边城市开发情况的相关性。针对不同的接驳形态类型与站点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城市用地开发策略和交通接驳设施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手机信令数据助力上海市社区生活圈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背景下,生活空间及生活品质逐步引起学界的关注,上海作为国内生活圈规划的先行城市,在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中已经提出建设15分钟生活圈的总体目标。但是由于城市空间异质性,在城市不同区位、不同类型的住宅区,其居民生活圈的范围有较大的差异。了解生活圈现状,并与15分钟生活圈的目标进行对比是生活圈规划实施的基本保证。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选择253个大规模住宅区作为分析样本,分析生活圈的现状特征。采用活动核心圈指标和15分钟生活圈活动覆盖率指标两种测度方式,描述现状生活圈与规划的15分钟生活圈之间的差距,并进一步对生活圈建设进行评价及分类建设指导,从而助力生活圈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14.
手机信令数据可以量化反映城市不同地段人群的时空分布状态,具有高取样率和高更新率的特点,对认知城市空间环境与人群行为模式的互动关系具有突出优势。针对手机信令既有处理计算的方法在数据结构和精确性方面的局限,将手机信令数据与城市空间形态数据相关联,提出基于三维活动空间的行为密度计算方法。以上海为案例,分别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上海公园绿地的手机用户时空分布进行计算,并结合调研实测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实现城市绿地等具体景观地段的时空行为密度计算,同时也提升了中小尺度下基于手机数据进行个体行为密度计算的精确性,对于城市大数据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的方法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英国火车站及其周边城市空间为研究对象,从车站商业开发的空间层次性、车站广场的特点、车站与其周边城市空间的融合性等几个方面,归纳英国车站及其周边城市空间的几种类型。总结出英国车站及其周边的空间组织合理、场所氛围友好、商业设施完善等特点,指出对我国车站周边城市设计及相关建设具有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面对城市滨水空间出现的空间活力衰退等问题,如何唤醒城市滨水空间活力、重塑入水和谐互动,是城镇化转型中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重要议题.手机信令大数据因其样本规模庞大、时空粒度精细、动态轨迹直观的特性,为城市滨水空间活力提升研究提供新视角.以苏州金鸡湖为例,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获取到的人群时空动态分布信息,分析滨水空间人群活力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方法缺少对乘客的实际活 动轨迹和出行需求进行量化的难点,研究基 于乘客实际站外全程轨迹,提出了通过测度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服务的供需失衡程度来评 价线网建设时序的决策支持模型。模型以手 机信令数据识别出的乘客进站前地面停留地 作为站点的实际服务范围,以等效路阻模型 测算站点的理论服务范围,并将二者的差异 作为供需不匹配的区域。建立总溢出距离和信 息熵两个指标评价体系,用以评价建设时序。 通过杭州市2号线西段建成前后的手机信令 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表明,模型能较 好度量供需不匹配程度,评估建设需求的迫 切性,能支持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 序预测。本研究采用了集成大数据与传统交 通模型框架,提出了具有预测性和实证性的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决策支持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刘颂  杨莹  贾虎 《风景园林》2021,28(6):88-93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主要的自然空间,一直以来按照公园规模及其相应的服务半径形成的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来衡量其布局的合理性.但在现实中,由于难以获取居民实际行为规律,公园的实际服务范围与设定的服务半径是否一致无法被精准验证和分析.手机信令数据等新数据源包含居民生活活动空间信息及公园使用数据,能够突破传统数据的制约.选取上...  相似文献   

19.
陈春  梁行 《室内设计》2023,38(5):133-138
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城市建设用 地向外蔓延,住宅房地产开发也不断向外拓展, 而城市中心依然承担了大量就业岗位,居住与就 业分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比分析不同时段 城市职住关系变化,对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和治理 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关于职住关系的 研究缺乏动态变化分析。本文选择重庆市中心城 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信令数据,以组团为基 本研究单元,结合重庆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 运用核密度、职住比、自足性等对比分析2015年 与2021年重庆市中心城区职住关系变化。研究结 果表明:第一,2015年与2021年重庆市中心城区 职住呈现基本平衡的态势,而城市组团之间发展 差异较大,导致跨组团通勤增加;第二,结合新 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对职住关系进行测度,发现茶 园组团职住分离严重,南彭和龙盛组团的通勤效 率较低。本研究结果为重庆中心城区职住关系调 整,提高通勤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日常出行是每个人获取发展权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公共基础设施均等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交通公平也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为促进交通公平、制定更加合理的交通规划与政策,文章以昆山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和高德地图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