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变迁 徐甜甜的松阳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时代建筑》杂志编辑团队与建筑师徐甜甜在浙江松阳考察期间的交流,记录了关于松阳乡村近几年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建筑师在其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访谈以松阳乡村复兴的整体策略为出发点,探讨了关于传统产业的升级与传统文化的延续,同时也关注乡建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建筑师、当地工匠与村民的共同参与所带来的机会与挑战。而作为建筑师,徐甜甜依然坚守着本分的情怀,对空间的组织,对光的营造。我们看到了建筑师对松阳乡村的热爱,更看到其背后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就地城镇化语境下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建筑师的介入与身份的定位该如何伴随着乡建的渐进式发展?文章通过同济大学设计团队在傅山村持续30年的建筑实践,对其持续与村庄互动中形成的身份定位和"共同体"模式下的工作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此过程中建筑师如何能够将设计理想与乡村营建进行有机结合并最大化地对村庄形态的塑造做出专业性贡献.以及获得建成作品品质的同时实现社会建构等,进行了全景式呈现。在一个强调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基于具体实践案例的研究审视了建筑师的身份和实践的模式.提供了一个基于当下乡建的未来视角。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厌倦喧嚣的城市生活,他们回归山林,倾听来自大地的声音;越来越多的村民放弃了农耕,他们希望找寻生活的新出路。楼纳,这座静卧在贵州山林中的小村庄,这个奇妙溶洞里的世外桃源,正聚集着几十位国内外著名建筑师,他们在共同探究未来乡村的空间形态、技术以及生活方式。"Village Vision未来乡村"楼纳实践依托于"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其核心群体是建筑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仅仅在建筑本体上有所创新,其更大的价值在于如何使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对乡村复兴产生价值。"Village Vision未来乡村"楼纳实践由UED杂志主编彭礼孝发起,邀请国内外著名建筑师承孝相、李兴钢、章明、王维仁、刘珩等,以及黄晶涛、陈跃中等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参与;汇聚了童行书院、本土创造、上布素麻、软慕创客等一系列文化品牌;以及康达膜结构、竹境、中科巨匠混凝土等众多研发性材料和技术团队共同参与到楼纳的未来乡村实践中。未来的乡村会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的单向进程导致了乡村的边 缘化,而建筑学正在积极介入乡村营造改变 这一现实。为让建筑学更好地应用于乡村营造 工作,通过分析建筑学介入乡村营造带来的 积极影响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肯定了建筑师主 导模式对于乡村营造的借鉴价值,从建筑师 在乡村的实践案例中总结出价值观、地域表 达和建筑师3个方面的乡村营造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小朱湾是乡建院和江夏区五里界街道共同选择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湾,期待通过对小村湾的集中打造,产生整体区域的引爆效果,建筑师秉承"经营乡村"的理念,探索如何在大城市周边创造出可持续经营的新农村发展模式。用"样板"项目阐述如何用适度的增量来激活乡村巨大的存量,恢复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自治原则,延续其自身发  相似文献   

6.
武玉艳 《城市建筑》2014,(11):284-284
论文在乡村转型的背景下,通过对台湾建筑师谢英俊提出的“协力造屋”乡村建筑营造模式的解读,结合传统建筑营建模式探讨乡村的转型之力,为乡村建筑的营造模式提供其他可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开始,对工业化与现代化本身的反思,使得"小传统"成为建筑领域被关注的对象。本文以瑞士乡土建筑师卡米纳达在弗林村的实践为例,展示建筑师在为城市化边缘的乡村进行设计和建造时,所承载的对生活的理解和智慧,进而探讨乡土建筑在地方身份认同、文化复兴、经济重构和政治决策中的使命,为推动乡村建立新的人属模式提供灵感。  相似文献   

8.
正万里香菜馆位于武汉江夏五里界小朱湾,小朱湾是乡建院和江夏区五里界街道共同选择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湾,期待通过对小村湾的集中打造,产生整体区域的引爆效果,建筑师秉承"经营乡村"的理念,探索如何在大城市周边创造出可持续经营的新农村发展模式。用"样板"项目阐述如何用适度的增量来激活乡村巨大的存量,恢复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  相似文献   

9.
正戴蓓:这轮我们要讨论未来乡村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好像有这样一种情节,就是在城市里找不到的东西都想要回到乡村去找。比如说关于"年"的味道,前两天参加楼纳艺术节的建筑师们都来楼纳过年了,感觉乡村的年味更浓重一些。再比如说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复兴,我们也是希望在乡村里去找感觉,包括乡村的原始材料、自然材料等的应用。还有对于自然的亲近与向往,我们也希望通过乡村把感觉找回来。在这样一场以情怀为出发点而发起的建筑师和媒体人的下乡"运动"中,我们看到了它的丰富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究竟如何在这样一场"运动"中,真正给住在这里的居民一种可持续的、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这很关键,因为建造其实已经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事情了。所以我想能不能请各位从你们各自的角度来谈一下。  相似文献   

10.
正"VILLAGE VISION未来乡村"发挥建筑与艺术的力量,以学术的眼光聚焦乡村文化,依托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平台进行研究与实践,希望为中国乡村的更新发展提供全新的理念、思路与模式。"VILLAGE VISION未来乡村"期待创造未来的桃花源,更希冀探索未来乡村理想的生产生活图景。在此目标之下,发起人与嘉宾一起探讨了"乡村x设计、"乡村x教育"、"乡村x生活方式"等话题,力求通过设计与艺  相似文献   

11.
如何赋予乡村的地方产品更高的文化与经济价值,让它们在当下能够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欢,从而让村民继续加工与生产,是乡村经济与社会复兴过程中的难点,也是突破点。在这种背景下,DnA建筑设计事务所在松阳设计的当代乡村工坊系列可谓是一种大胆而创新的实验。文章从功能定位、空间氛围、在地建造等角度对其营建过程中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分析。面对新时代的乡村.基于土地与日常生活的乡村工坊建设不仅是复兴乡村的有效途径.也是让建筑获得诗意,让建筑师获得力量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12.
4月7日~8日,2016中国(新县)乡村复兴论坛在河南新县西河村召开.论坛邀请国内外学术界与行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当前乡村复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交流,提出了乡村复兴的专业解读和具有实操性的乡村复兴建议. “乡村复兴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绿十字、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联合新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共同主办,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近500名从事村镇经济、乡村遗产研究、乡村治理和乡村文创、建筑实践的学者、建筑师,以及投身乡村建设工作的政府领导、企业、公益基金会及一线乡村带头人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13.
野崎隆一(Ryuichi NOZAKI):1967年毕业于神户大学建筑系,国家注册一级建筑师.早年曾就职于日本一流房地产开发公司和设计事务所,后独立开办建筑空间设计事务所--游空间工房.阪神淡路大地震后,作为关西建筑家的成员和社区营造咨询顾问,致力于灾后"白地区域"复兴的公益事业.并兼任非营利法人·神户社区营造研究所事务局长,海外灾害援助市民中心(CODE)理事,兵库县建筑师会理事、社区营造委员长等.曾荣获"社区营造特别奖"、"震灾复兴功劳奖"等.  相似文献   

14.
《新建筑》2020,(4)
2000年以来,建筑师以三种介入模式广泛参与乡村的建造实践,乡村建筑创作图景日渐多元。建筑师的乡村建筑创作推动了现代技术与美学范式在乡村的传播,同时也滋生出新的矛盾与困惑,如何系统地、专业地认知乡村、研究乡村、建设乡村成为建筑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当代乡村建筑教育的科学性、思政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实践性等五个方面,对建筑师介入乡村创作过程中的困惑以及当代建筑教育所需的相关应答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乡建成为建筑领域的热点之一,大量的建筑师进入乡村进行乡村实践。本文从中国乡村建设历程和"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出发,以笔者主持的多个乡村实践项目为例,总结出乡村复兴,特别是以乡村旅游为主要目标的乡村复兴建设的五要素,即"有的玩,坐下来,住一晚,带着走,可以晒"。笔者认为,一个村庄如果能具备,或者通过建设创造出这五要素,就初步具备了激活乡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乡村聚落的共同建造与建筑师的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冬 《时代建筑》2007,(4):16-21
村落营造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文章探讨了村落人居环境的"共同建造"问题,提出了"村落建造共同体"的概念及相关问题,并就建筑师如何融入村落营造工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4月7日由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政府、中央美术学院和CBC(China Building Centre)共同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的"乡村复兴与乡建模式研讨会"在贵州省兴义市清水河镇雨补鲁村举行。研讨会在村内重要公共空间——陈氏祠堂前的黄桷树下召开,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研讨嘉宾,同时有几十位世代生活在雨补鲁村的村民旁听了研讨会。雨补鲁村落改造总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介绍了村  相似文献   

18.
正id+c:在乡村建筑复兴的浪潮中,许多中国建筑师开始将目光从城市转向乡村。那么请问,在当代乡村建筑中,建筑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马科元:在当下中国乡村实践的浪潮中,涌现了一批有建成作品的青年建筑师。这批建筑师恰逢中国建造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一个机缘:一方面,建筑师的视野已经前所未有的、集体处于与世界同步的位置;另一方面,这些乡建能够快速实现,并且设计的  相似文献   

19.
"乡村复兴"作为与现代性建设相伴随的话语实践和"文化自觉"在后现代思潮之后的回潮,在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的今日又重新摆在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与政治学家等仁人志士面前,也摆在具体进行乡村实践的艺术家与建筑师面前。我们探索的两个艺术乡建实践.许村是从"艺术"入手,促进乡村社会复苏;青田将从"乡土"开始,接续传统文明根脉。  相似文献   

20.
最初作为地方性对抗国际化的批判,出于到乡村实践的朴素情怀,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近十几年来在乡村完成了一系列的实践。这个过程也是建筑师和乡村,乡村人物和事件的共同经历。乡村振兴的愿景到底对应一种怎样的时代需求?无论答案为何,建筑师坚信其实现的前提是一种价值观:发现被低估的乡土价值,进而尝试一种工匠建筑学,更接近乡土生活本身以及建筑师身份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