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构建独立计量区域(DM A )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控制供水管网漏损的方法,近年来受到国内外供水企业的广泛关注。利用IWA提出的不可避免漏失水量计算公式计算独立计量区域中不可避免漏失水量,与采用最小夜间流量法实测出的该DM A不可避免漏失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SPSS软件对不可避免漏失水量经验公式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可为进一步提出适合我国独立计量区域不可避免漏失量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供水管网分区计量是控制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漏损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将整个城镇供水管网划分成若干个独立计量区域,对每个区域的流量、压力等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实现供水量、售水量及漏损水量可分区量化的管理模式。结合绍兴水司管网状况,就如何构建分区计量管理体系,并有效应用于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等方面的做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给水管网实测计量小区(DMA)的夜间流量数据进行解析,可以及时获得近似的真实漏损数值。利用大频率、高精度的夜间实测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夜间不同时段DMA流量近似满足正态分布,其最小值近似接近真实漏损。根据某案例凌晨2∶00-4∶00夜间最小流量数据,采用置信水平95.5%、置信区间(μ-2δ,μ+2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μ-2δ表征剔除异常值后的DMA最小流量,可以消除实测数据的误差和干扰影响,来得出小区的真实漏损水量。这种方法可减少对用户夜间用水估计产生的误差,也可便利地通过流量设备进行现场计量,从而快速评估DMA的夜间漏失水平  相似文献   

4.
当前所普遍采用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指标并不能准确评价井渠灌区水资源总体利用状况,也无法计算灌区真实节水量。从库江山灌区概况出发,通过建立井渠结合灌区水量平衡模型,对灌溉过程中的水量损耗与利用途径进行探讨,提出灌溉水漏损系数概念,并对灌水量漏损系数和真实节水量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与真实性验证。库江山灌区真实节水量计算结果表明,计算方法及过程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5.
小区DMA管理是供水企业漏损控制管理的重要一环,按照将水量平衡管理思路应用于小区漏损控制管理中,通过漏损分析、综合运用优化水表口径、在线监控夜间最小流量、竞争性探漏等方法,有效地将盐田港保税区物流园南区对照表的夜间最小流量从7m~3/h降低到0.5m~3/h。  相似文献   

6.
漏损控制技术是解决供水管网漏失问题的关键,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在漏失机理、分区优化、爆管预警、漏损检测和压力管理5个方面。漏损控制技术的研究有较长历史,目前国内外已取得较多有益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工程实践案例,为未来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提供了宝贵经验。漏损控制技术在工程实践中需结合成熟的综合管理体系才能发挥效能。在进行不同漏损控制技术的比选时,可采用基准模型定量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国际水协、世界银行、澳大利亚、葡萄牙以及我国现行的漏损水量评价指标,分析供水管网漏损影响因素,探讨了漏损评价指标的筛选,并举例计算,为我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供水绩效管理评价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城市供水漏损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也直接关系到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衡阳市供水管网系统实际情况,通过水量审计分析,掌握表观漏损、实际漏损及免费授权用水量等分布状况,提出了衡阳市供水管网自来水漏损控制策略,并在衡阳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实践中加以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已成为国际热点。通过供水企业实地调研走访,结合国际水协提出的水量平衡表,提出了操作性更强的水量平衡分析方法,并系统介绍了各项分类的定义及估算方法,据此计算出A市供水企业的漏损率值,为进一步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学志  李俊江  丁武  赵明 《给水排水》2023,(2):126-130+137
针对A市供水系统产销差较大问题开展了研究,采用Louvain算法对管网进行实用优化分区,由此得到了12个独立性较高的区块。通过压力控制,区块化后管网平均压力降低了4.04 mH2O,漏失水量减少了约5.6×104 m3/d。此外,区块化提高了检漏效率,漏失水量减小了约4.7×104 m3/d,使得综合平均漏失率减小了约7.0%,每年节省了制水成本3 083.28万元。达到了均衡水压、漏损控制,保障供水管网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等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兴  吕谋  王西平  赵桓 《给水排水》2023,(11):144-152
针对城市配水系统漏失控制的技术难题,以北方某城市CY区的大中型管网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管网中各节点、管道、泵站及减压阀的水力特性,提出了阀门泵站一体的压力控制模型,以优化管网冗余压力和降低管网漏损率为目标,利用夜间最小流量法进行管网漏失量的分析计算。针对初代灰狼优化算法存在的种群多样性不足和容易陷入局部收敛的缺陷,调整了线性收敛因子的计算并对三只引导狼的权重进行自适应分配,同时引入基于维度学习的狩猎搜索策略对其进行改进,进而将其运用到实际工程的寻优计算中,得出减压阀和变速泵的最优调控方案。通过选取典型时段进行管网工况运行分析,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案对于降低冗余压力和控制漏失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来水漏失是所有供水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有效地控制漏失,使其在合理损耗之内,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具体分析了几种漏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供水管网漏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平 《给水排水》2011,37(1):162-165
介绍了爆管估计、固定和变化面积出流的概念,以及执行水量漏损降低的策略和措施.回顾了供水水量平衡分析、供水服务性能指标、控制措施优先性排序及供水平衡软件的相关内容.管网漏损控制作为供水管网管理的重要考核指标,其理论分析和研究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结合输配水管网平差模型,分析了节点水量漏失对管网节点压力的影响,同时利用聚类分析原理提出了一种旨在反映城市供水管网水量漏失点的方法,从而对管网漏水事故进行有效的监控。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是许多自来水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最近中国供水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国内的供水管网漏失率平均达到27%,中小城镇的管网漏失率更是高达35%~42%。管网漏损大约分为明漏、暗漏2种形式,明漏的水量损耗与报漏的及时率有着直接的关系,暗漏是最难控制和最不易发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无收益水量计算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用户夜间用水量测量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出了用户夜间用水量测量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某小区的用户夜间用水量进行测量分析后,随即组织关阀测试,进行实证检验.试验表明,用户夜间用水量测量方法合理有效,这为供水企业漏损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潘艺  吴玮  黄天寅  王骁 《给水排水》2021,47(8):160-166
在分类用户用水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选取5个特征流量进行水表误差曲线重建,对水表误差值进行修正,建立了基于水表误差曲线重建的表观漏损量估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苏州市研究区域内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工业、商业、学校和医院等6类用户的水表误差进行修正,各水表的误差修正值分别为-0.25%、-4.1%、-4.59%、-2.03%、-5.74%、-0.34%,据此计算得到各类用户的表观漏损水量分别为7.41万m3、103.42万m3、292.50万m3、28.29万m3、167.83万m3、2.82万m3.与传统方法相比,建立的方法考虑到用户用水模式对水表误差曲线的影响,对表观漏损水量估算更为准确,能为用水行为类似的苏南地区的表观漏损水量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给水管网压力调节阀门优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为民 《给水排水》2006,32(2):95-98
随着水资源不足的日益严重、制水成本的不断提高和能源紧张,城市给水管网漏损及其控制问题已成为供水行业的一项重要课题。管网运行压力是影响管道漏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可以通过在管网中设置压力控制阀门的方式来调整管网局部压力,降低漏损水量。提出了优化控制阀门的位置以及开度的混合离散非线性最优化数学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实现了对管网输配水范围内的压力控制阀门位置和开度的优化调度及管理,并用算例进行了模型校验。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国内在供水管网漏损预测上探讨较少及相关评价方法的不足,研究了基于信息熵-未确知测度理论对管网漏损的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单指标测度函数,信息熵赋权,计算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多指标测度评价向量,按置信度准则确定评价等级,计算未确知重要度向量实现对管网漏损的评价。此方法可明确各因素对管段影响的主次,细化同一评价级别下管道的优劣排序并与实际情况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合理的漏损控制指标实现治漏降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邱文心  王萍 《给水排水》2003,29(4):32-35
分析了国内现有给水管网漏损控制指标的缺陷和不足 ,建议向国际标准靠拢 ,在计算不可避免真实漏水量的基础上 ,提出了合理漏损控制指标。并根据武汉市自来水公司给水管网漏损实际情况 ,规划出治漏降耗的几个阶段及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