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新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下垫面硬化严重、水资源短缺、雨水径流污染、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以临海新城建设为例,项目采用透水铺装、雨水桶、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通过模拟分析,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标,实现雨水资源回收利用,降低径流污染。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后,天津生态城雨水年均收集近300万m~3,可节约1 500万元,经济效益巨大。通过加强过程管理,保证了项目海绵设施按图施工。  相似文献   

2.
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75%,分析了项目的海绵化设计方案,建设2759m2的透水铺装强化公园的径流控制;应用景观绿地蓄积雨水,设计290m2的下沉式绿地提高公园对雨水的调蓄能力,计算得到公园的蓄水容积为86m2,大于设计调蓄容积,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以达到设计目标。建模分析了项目实际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2%,表明公园的海绵化建设对径流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径流年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控制的核心指标,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沈阳市中心城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研究对象,从建设需求、建设要求、建设的可行性3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现状沈阳市域及中心城区的水文特征,参考国家要求及其他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选取范围,并对沈阳市现状及规划用地情况进行系统研究,最终确定适用于沈阳市的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相似文献   

4.
城市雨水调控排放是海绵城市建设雨水综合利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对于减轻雨水洪涝灾害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城市雨水调控排放系统的结构组成、调蓄容积的设计方法等进行了论述,并在北京通州永顺新区珠江国际城海绵型小区建设中进行了应用。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屋顶雨水采用调控排放措施后,1年一遇降雨的外排峰值从0.483 m~3/s下降到0.157 m~3/s,相当于外排径流系数从0.34减少至0.11。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种雨水管理激励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控制容积激励法的构想,从成本、效果等费效视角,以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雨水排放管理政策评估体系,对现行的固定金额激励法等4种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方法及构想的控制容积激励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容积激励法的激励效果较好,可操作性较强,可为国内城市雨水排放管理激励制度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居住社区海绵城市建设中对雨水面源污染控制能力分析的需求,采用物元可拓-层次分析的数学模型,构建适合城市居住社区的雨水径流面源污染控制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上海浦东某已建居住社区的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该设计方案的改造后,居住社区的雨水径流面源污染控制综合评价指数从55提升到82,对径流污染削减能力显著提高。这一评价方法可为城市居住社区等区域径流污染削减现状分析与相应的海绵化改造项目方案的比选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实施方案为例,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剖析,包括年径流控制率模型的概化详细程度以及不同时间步长的降雨资料对于对于径流控制结果的影响、在用地紧张的的公建类项目中如何设置生物滞留设施、地下空间利用较多的区域如何建设雨水利用设施、盐碱及粉砂土质下的低影响开发等。  相似文献   

8.
径流控制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分析了厦门市径流控制指标的类型和传导方式,采用“因子分析法”、“逆向复核法”分别对径流总量控制指标和径流污染削减指标进行分解,并结合厦门实践经验,提出径流控制指标管控的流程及要点,较完整地展示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落实径流控制指标的方法途径,可为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及指标管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广场作为海绵城市的主要节点,海绵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南昌市新建区心怡广场"海绵化"改造为例,用容积法计算出径流控制总量,合理划分了3个汇水分区,并在每个汇水分区布置了不同的海绵设计技术。通过增设植草沟、雨水花园、调蓄池可有效控制广场的径流总量,实现雨水的错峰排放。而在雨水花园和调蓄池设置溢流管,可满足暴雨重现期5年以上,多余的雨水径流可排入附近市政雨水管网中,最终实现"小雨循环利用,大雨不内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为量化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分析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北京某100 km^(2)片区为研究区,对其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分析了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径流总量控制率、压力流管网比例等控制指标与碳排放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绵城市建设阶段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材料生产阶段,多数设施的材料隐含碳占建设阶段总碳排放量的80%以上,施工相关的碳排放相对较少;在相同雨水控制水平下,灰色雨水基础设施的碳排放高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研究区在30 a全生命周期内建设阶段和运行阶段碳排放量(以CO_(2)计)分别为17.36万t和-16.71万t;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排水方式是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碳排放的关键因素,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每提高1%,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约分别减少0.19万t和0.25万t,压力流管网比例每减少1%,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平均减少约249 t。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未能足够重视城市树木对雨水径流削减功能的问题,在简述中美两国关于城市树木和径流削减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两国城市树木管理方面的法规、专项规划以及规范标准中涉及雨水管理的相关内容,指出我国目前还存在缺乏对城市下垫面及城市树冠的精细化分析、对城市树冠的生态功能及相关指标重视不足、在树种和种植位置的选择上缺乏对雨水径流控制的考量等问题。建议加强基础资料的积累和公开、深化树木削减雨水径流能力的基础研究以及完善相关规划和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12.
交通防汛管理是历年来城市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系统总结了北京市近年来道路积滞水灾害概况并剖析其原因,主要包括:(1)排水设施标准偏低;(2)城区不透水面积增加;(3)断头路和断头管的影响等。为降低灾害损失,北京市在汛期交通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易积滞水点改造、工程规划前期等领域采取了系列改进措施。虽然这些措施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精准确定洪涝风险区、实时发布动态预警及径流源头控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改进:(1)利用洪涝模拟技术提升规划道路系统防洪排涝安全设计标准:(2)应用大数据技术主动发布积水信息帮助公众调整出行计划;(3)深入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多措并举从源头控制道路雨水径流。上述建议有助于提升交通系统的防洪排涝水平,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削减城市雨水径流总量,进而可保障城市交通系统汛期安全运行,服务于海绵城市构建的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规划控制目标一般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须对"海绵体"工程进行效果评估,定量评价不同建设情境下"海绵体"工程的蓄滞功能,生态功能及水文功能。本文以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对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示范区河流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到各监测点的一级指标中水功能所占的权重最大,水环境次之,水资源最小;萍乡市城区河流在海绵城市建设后基本处于健康状态。其中2个监测点处于非常健康状态,6个监测点为健康,3个监测点为亚健康。评价结果可为萍乡市海绵城市后期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径流雨水水质监测是分析下垫面径流污染特征、评估海绵城市污染物控制效果、研究排水管道污染物迁移规律、分析受纳水体水质污染成因的科学手段和依据.针对径流雨水水质监测存在监测点位布置和采样方法不合理、水质监测指标不明确、采样时间及频次不确定等问题,分析总结径流雨水水质监测现状及国内外径流雨水控制标准,提出适用于设施、...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建设主要目标要实现源头雨水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径流污染的控制。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控制计算方法已较为统一,但外排雨水径流峰值计算未能形成统一思路。以项目层面海绵城市建设为例,说明了建筑与小区雨水外排峰值流量计算过程中降雨历时推荐取值,论述了利用暴雨强度公式和暴雨雨型计算外排雨水峰值流量的计算方法。结合工程案例论证了通过采取源头减排、优化竖向设计和溢流排放等综合措施后,可有效地削减外排峰值流量和延缓峰值,为建筑与小区外排峰值流量计算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绵城市微观尺度的高校校园海绵细胞的设计问题,基于LID(低影响开发)理念,确保海绵细胞设计前后场地的洪峰出现时间、径流峰值、径流时间等城市水文要素不发生改变,原场地地质、地形不发生大的改变,植被尽量使用本土植物;引入英国雨水链理念,确保雨水从降落后到被利用整个管理链条科学合理,在关键措施选配中优先使用预防控制和源头控制措施,优先使用生态入渗措施,确保其中的每个环节设计得当。根据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海绵细胞模型计算结果,降雨历时在120 min时渗透设施的积水量达到峰值34.97 m~3,结合校园场地、建筑物的分布及特点,设计了包含"渗、滞、蓄、净、用、排"等21种关键措施的"水之川"海绵细胞,并对该设计方案进行雨水控制效果检验,场地雨水控制及利用率为88%,满足开封市所在全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划分图中Ⅲ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的概念自提出以来,业内针对其技术要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尤其对雨水源头控制等管理理念已经广泛接受。然而径流的源头控制并非在全部的情况均可以适用,某些"先天不足"的场地以指标"一刀切"的方法强压径流控制指标显然不科学,同时大型的雨水控制措施如湿地、塘等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的资金来源也没有建立良好的筹集机制。介绍澳大利亚已经广泛应用的场外径流控制措施以及其经济补偿机制,并以项目案例说明未达到径流控制目标的场地如何在区域型径流控制措施性雨水控制措施的辅助下完成径流控制目标,阐释场外径流控制措施的补偿(或奖励)费用额度计算方法,以供我国海绵城市的规划与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温达文  杨建涛  王森  刘晋  王斌 《人民珠江》2023,(12):80-86+100
减少雨水径流外排,地块内雨水径流就地消纳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雨水径流外排量由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这一指标体现,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是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探索内容。以广州科教城片区为例,结合片区下垫面、排水管网等资料,利用容积法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进行指标分解,同时采用Infoworks ICM模型对各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分解的合理性进行模拟验证,结果显示各地块在按照规划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开发建设后,片区排水管网均满足10年一遇设计重现期,在100年一遇降雨条件下部分区域虽出现积水,但无内涝发生。研究表明,分解确定的各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用于指导片区开发建设,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降低雨水外排,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通州文化馆和图书馆为例,探讨海绵城市建设方法,分析各技术措施在控制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中的作用,实现对城市雨水的滞蓄、净化与回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源头控制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对雨水进行吸纳和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雨水资源化条件、雨水资源化可实施程度、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经济可行性与综合雨水需求率的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浙江省临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通过综合径流系数法计算出,该地区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后可增加雨水资源利用量28. 46×10~4m~3;通过运用评价体系对该区域雨水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雨水资源利用潜力为Ⅰ级,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大,即雨水资源丰富且可实施条件充裕。这与综合径流系数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而为其他开展雨水利用工作的区域提供了基础的评价方法和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