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的建筑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互为场景、互利共生的关系。本文论述表明,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是村落保护和更新建设中保持文化传承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随着陈炉古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益关注,人们在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同时忽视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的重要性。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考察、史料查阅等方法对古镇的民居、公共建筑、建筑装饰和景观与非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调研,论述了物质文化是非物质文化其活态性得以衍生、传承的载体,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是相互依存、互为场景的观点。该文论述表明,对两者关系的正确认知和解读,才是古镇保护和更新建设中得以保护文化传统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以历史文化名城介休为例,研究和分析了介休古城历史格局和文化环境营造方法;针对其文化空间特征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提出了创造多元化文化空间的新思路;通过进一步明确介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价值定位,从城市发展和古城保护规划角度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结合市域文化景观的建设,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与发展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研究命题,论文结合新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例,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及策略,最终达到恢复城市记忆,传承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姚安安 《四川建筑》2011,31(5):73-75
舟山传统民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形式。受到自然地域环境的深刻影响,舟山建筑表现出强烈而浓郁的海岛气息。文章从应对台风灾害、海水氯盐腐蚀、淡水奇缺环境等方面论述了舟山传统民居建筑与海岛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地方习俗相适应的建筑特点及建造方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近年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话题备受关注,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热烈的研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等方法,在多年对民族传统体育关注和考察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觉对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保护原则:即,1)慎防政绩性原则;2)坚持原真性原则;3)防止文化负迁移原则。并以宣汉余门拳为例,提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即,1)地方政府应极力推动;2)应从保护艺人入手;3)应从发展的角度予以保护入手;4)应从创办相应的杂志刊物加大宣传入手。并在此"原则"和"途径"基础上展开精湛论述,旨在为科学、合理的制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8)
非物质文化是与物质文化相对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文化,是国家无形的文化资产。麦秆剪贴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文章初探麦秆剪贴的艺术造型与构架特征,通过对麦秆剪贴画的欣赏以及麦秆剪贴在民间发展状况的分析,探讨其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乡建设》2010,(12):22-22
由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申报的“徽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之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文明遗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加强对于此相关艺术及其文化存在形式加以保护,已成为有关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影响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种类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张建 《福建建筑》2010,(5):66-6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村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论述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及其保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的视角探讨传统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和方法,并阐述嵩口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23)
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是实现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非常重视并开展此项工作。在此趋势下,对非物质文化进行数字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文化保护与文化信息传播的效能,并在保护方法和实现技术上不断创新,以更有效地传播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建筑的低能耗问题,但建筑界却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追求更高节能技术的研究应用上。这样的趋势已经导致了很多的环境问题。我国建筑历史源远流长,各地传统建筑早已适应了当地气候环境。这篇论文以重庆中山古镇为例,通过作者实地调研,将着重探讨重庆传统建筑吊脚楼对当地风环境、太阳辐射以及潮湿环境的适应性策略,并将其与现代建筑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作者总结出重庆传统建筑适应环境的一些传统营造经验和技术策略,以期对现代建筑环境适应性的发展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8)
牡丹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牡丹江发展史的见证,是牡丹江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牡丹江流域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牡丹江流域多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和谐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同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其最大特点是文化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性,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将其提升到文化资源的高度,认真分析研究它的潜在价值及开发保护机制,这对于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牡丹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7)
文章梳理了锡剧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提出了适合其发展与传承的活态化路径:让博物馆参与保护非遗。开发非遗旅游资源,可以丰富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给旅游业注入文化内涵和活力;同时,旅游也能帮助非遗打响知名度,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两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开发和利用是信息时代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且颇具特色,对于建设文化大省、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分析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4)
基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现状,文章分析其保护传承的措施,提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导向、大力宣传和经济法律的支持,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河南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化道路的发展,建立专业的传承队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传承机制,改革创新,从而推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磊 《城乡建设》2021,(4):32-41
一、大理州区域性历史文化保护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提升的现实基础(一)自然环境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地处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临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州府驻地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331千米.自治州国土总面积29459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3.4%,坝区面积占6.6%.东西最大横距32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70多千米.全州辖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共1市11县、110个乡镇,是中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6)
随着世界的发展,人类的文化也在不断更新,但是不管怎样发展、变换,人类文化都是从最古老的文化演变来的,所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也提出了一些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巨大财富,但是由于其特殊属性,纯粹的保护已不能再满足需求。本文研究整理了2000年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发展历程,吸取相关实践经验,并以西安市杜城村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相关规划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引导保护,并凭借旅游开发对其进行宣扬与传承。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2)
我国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一些误区,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物质文化遗产即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文化传统的混淆。由于大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足,将文物保护和文化传统保护混为一谈,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出现偏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讲求的是"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发展",而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讲究的是"原封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