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水厂供水管网存在供水分界带,小幅度调节水压差能使分界带波动。探究改变供水分界带区域地理位置,改善供水分界带水龄并保障整体管网水质安全,针对存在供水分界带的供水管网,对改善分界带水龄不同方案结果的比较,提出一种考虑用水节点分布与用水量的区域综合水龄评价方法。以H市供水管网为例,研究发现,根据评价方法,5种压差方案中,压差为2 mH2O的方案,其分界带内与整体管网的相应水龄计算值均相对较小,说明该方案下水质相对最好。结果表明,控制不同水厂出厂压差,推移城市管网中的供水分界带,会使局部和整体水质区域性发生变化。确定压差方案时,区域综合水龄评价方法适用性好,能够对不同水质改善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择优。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M市供水管网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保障管网水质、减少漏失量、降低供水产销差,利用WNW7.0模型软件建立M市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出了M市供水管网的DBS分区方案。通过对M市供水管网分区前后水压、水龄的比较,证明了区块化对供水管网水压的均衡、水质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借助已有的水力水质模型,计算程序模拟显示管网中有多处节点水质不达标.调整相应的参数重新进行模拟.结果显示,调整各水源加药量,设置中途加药点,均可以改善管网水质.进一步分析认为,设置中途加药点并适当调整水源加药量,水质分布更加均衡,加药量更低,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李妍  李星  赵锂  陈永 《给水排水》2013,(Z1):28-30
饮用水水质问题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饮用水安全保障不但涉及水源水、净水厂和市政管网系统,还包括城镇供水末端水质保障系统。研究、建立和完善城镇供水末端水质保障体系是城镇饮用水全流程多级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分体现"从源头到龙头"总体目标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终端核心。在分析现阶段城镇供水末端存在的水质和安全保障设施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供水末端系统的水质安全与保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水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是经过一定的处理工艺,使出厂水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然后经过配送管网输送至用户。二次加压供水是现阶段国内主要供水形式,通过这种形式的供水方式充分解决了管道压力不足的状况。本文针对二次加压供水中提高供水水质,结合当前无人值守情况下如何保障水质安全,应用应急消毒设备达到对二次供水泵站稳定运行的可靠支持,提升二次供水泵站应对水质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提高末端水质的余氯值和水质安全,切实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等几方面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二次供水用水安全的措施,形成系统的二次供水末端水质应急保障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常州市供水管网为例,通过人工取样检测水厂、补氯站、管网、二供采样点的余氯浓度,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常州市供水管网余氯分布均匀性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水厂-补氯站两级消毒方案改善了常州市政管网余氯浓度分布均匀性,应加强对冬夏两季水质敏感点的监控。同时,应综合考虑经济因素,采用增设补氯点、改造管网、改变消毒方案等方式提高供水管网余氯分布时空均匀性。  相似文献   

7.
水力动态失调是城市供水管网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动态流量平衡阀的限流增压功能,通过限制每个用户末端的分支流量,提高城市供水系统主管路的供水压力,实现复杂供水管网和次高层以下建筑群的一次供水,有效避免了采用二次供水存在的水质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上海市供水及供水技术概况,就目前原水水质、出厂水水质及管网水水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上海市供水水质的技术措施。构建上海市安全饮用水保障体系的对策:中心城区通过改善原水水质,强化给水厂常规处理,全面实施给水厂深度处理,更新和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二次供水设施,实施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管理新机制;郊区推行供水集约化建设,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系统;同时完善城市供水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9.
陈国光 《给水排水》2020,46(8):11-14
介绍了上海加强管网水质管理情况,多年来水厂出厂水平均浊度0.08NTU,管网水平均浊度保持0.11NTU,仅增加0.03NTU,采取管网补氯等措施降低出厂水余氯,使管网余氯更稳定平均,改善供水口感。开展管网综合指标检测,科学评价管网水质,确保管网水质。对上海二次供水改造提出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高校目前存在管网能耗浪费、供水水质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分区供水的管网改造方案,即低压区利用原市政管网余压供至建筑低层,高压区利用水库泵站提升供水至建筑高层。对改造管网系统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平差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最不利点水压满足最小供水压力10m的要求。改造后的管网系统能够有效利用市政管网余压,节约了大量电耗和水耗费用,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校供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由于城市水源的污染,不少供水企业努力采取措施提高出厂水的水质,但有一种情况一直被不少供水企业所忽视:合格甚至优质的出厂水输送到用户终端时,水质往往已经恶化.根据对国内50个城市的调研可知,管网水浊度比出厂水增加0.38NTU、色度增加0.45度,铁增加0.04mg/L、锰增加0.02mg/L、细菌增加18个/mL、管网末端余氯下降到0.015mg/L、大肠菌增加0.4个/L.现对自来水输送过程中影响管网水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上海市城市管网水质研究表明:上海市供水管网水质基本稳定,现有管网对管网水质影响不大,全市屋顶水箱水质与管网水质基本没有差别,但需进一步改善水箱密封性能及水箱材质,同时有关部门应立法加强对屋顶水箱管理。居民住宅或街坊目前使用的镀锌钢管需尽快有计划地进行改造;要进一步明确二次供水职责,提高管网水质的稳定性。科学合理的管网设计也是提高水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某区供水管网水质变化研究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网水质稳定性是安全供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需要研究管网中水质变化规律。由于管道的封闭性,通常很难进行大面积管网水质监测。管网水力与水质模型为研究管网水质变化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实际监测和实验室内管段模拟试验分析了北京市某区供水管网中水质变化的规律,建立了供水管网水力水质模型,并应用建立的模型模拟了该区管网水质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供水设施规模以及提高管网内水的流动性是保障建筑室内饮用水水质的有效措施。结合两个工程案例,指出了较高的管道流速有利于控制供水管网管道容积,建议水池补水采用多级可调模式以应对给水系统低负荷运行状态,通过采用末端自动定时放水装置避免管网长时间滞水。  相似文献   

15.
再谈水质稳定、管网改造及运行管理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维华 《给水排水》2004,30(12):21-25
针对当前在改善管网水质上,偏重于管道的更新改造,忽略水质稳定及管网运行管理的问题,从腐蚀、结垢机理、水质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影响管网水质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制定供水企业出厂水稳定性要求,加强管网技术改造及管网运行管理科学化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乡统筹供水模式下乡镇供水管网的特点,构建了以合格水百分比和加氯总量为优化目标的供水管网二次加氯优化模型,采用NSGA-Ⅱ算法实现该优化问题的求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均匀系数实现对管网中余氯均匀度的量化评价,并以苏州北部某城乡统筹供水管网为实例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加氯相比,二次加氯能显著提高管网中合格水的百分比和水质均匀度,从整体上改善管网水质。  相似文献   

17.
课题针对黄河下游地区供水管网水质共性问题,以饮用水安全保障为目标,对基于水质保障的供水管网仿真建模与水质模拟分析、水质多因子评估与综合优化改造、多水源切换供水条件下的优化运行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研发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平台"、"城市供水优化运行系统"及"基于智能化遗传算法的给水管网优化改造设计系统",建立了黄河下游地区供水管网水质保障体系。通过在济南示范区管网的应用与示范,为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的科学管理、运行及水质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提高城市供水管网的水质是一个综合工程。供水行业的水质监测重点将由水厂水质监测向管网水质监测转移。管网水质监测会引起进一步的重视。上海城市供水行业率先设立了管线管理水质检测部门 ,为供水全过程的水质提高采取了积极的组织机制。管线管理水质检测将开展有效的技术措施 ,首先对城市管网的水质情况进行普查 ,了解不同管材、不同年代管道、不同建筑物构建方式对水质的影响。水质检测部门还将在管线上安装在线浊度仪和余氯仪 ,掌握出厂水与管网水水质的动态变化 ,全过程地监控供水水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将重视管网水质的监测@杨琦…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供水管网建设中,针对供水管网末端压力监测的特殊需要,设计管网末端压力监测终端,建设信息中心采集管网末端压力、流量,通过专门开发的软件系统,实现用末端压力、流量控制供水电机转速,达到节能降耗目的,同时可实现对管网破裂与渗漏的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上海市青浦区赵巷地区供水系统的产销差居高不下问题,应用基于水力模型的区块化(Distribution Blocking System,DBS)分区技术,将其供水管网分成7个相对独立的区域。DBS与传统的管网分区或DMA不同,不仅可以降低漏水量,同时也可改善水质与水压。DBS区块化之后平均水龄相比区块化之前降低了12.9%,管网末端余氯提高了10.6%。整体管网压力较区块化之前更为均衡,与2016年相比,2017年的进水总量下降了140.72万m~3,售水量提升了33.28万m~3,产销差降低了7.73%。实践表明,在水力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实施DBS分区计量是行之有效的漏控管理方式之一,不仅能够为供水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均衡水压、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