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热压作用对超高层建筑楼梯间压差分布的影响.通过对楼梯间与前室压差分布进行实测,指出由于避难层对楼梯间的分隔作用,使得压差在不同分区内,呈现错位增长的分布规律.用Fluent模拟对实验研究进行补充,通过拟合模拟数据,对原有热压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提出适用于有一处避难层的超高层建筑的热压差计算...  相似文献   

2.
在建筑能耗与房间空气品质评价过程中,气密性都是重要参数。本文采用示踪气体的浓度衰减法对徽州传统民居气密性进行了实测。分析徽州传统民居不同天井类型、不同功能房间、不同门窗开启度下房间气密性变化。实验表明:徽州传统民居厅堂较厢房的通风效果好;厢房换气次数与门窗开口的大小及位置分布有关;回字形天井民居对自然通风的调节能力较一字形天井民居更强。  相似文献   

3.
以两幢高度不同的高层建筑为例,利用网络模拟软件CONTAM3.0模拟分析了热压及室外风压单独作用和二者耦合作用对楼梯间加压送风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建筑高度、建筑内外温差、室外风的风向和风速都会影响楼梯间加压送风效果;由建筑内外温差产生的热压作用会导致楼梯间压力重新分布,冬季的热压作用极可能导致楼梯间的压力小于安全阈值,使加压送风系统失效;当热压和室外风压耦合作用时,最不利情况是夏季建筑上部迎风面房间着火和冬季建筑下部迎风面房间着火,这两种情况下着火层前室门处的压差均降至6Pa左右,远低于规范规定的25Pa,导致楼梯间加压送风系统失效。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移动正压送风对高层建筑楼梯间防烟效果的影响,利用Ф55 cm的移动风机进行全尺寸试验。设置风机正对楼梯间门和45?对楼梯间门两种情况,得到不同开门工况下楼梯间门洞处风速规律。结果表明,只开启一层楼梯间门时,随着楼层增高,楼梯间门洞处风速逐渐减小;风机正对楼梯间门比45?对楼梯间门的门洞处风速大,最高差别达25%;同时开启2层楼梯间门时,较低楼层风速比较高楼层风速大且楼梯间门洞处的总风量比单独开启1层楼梯间门的总风量大30%以上。  相似文献   

5.
冯慧  李安桂 《山西建筑》2007,33(12):21-22
以西安地区一实际高层建筑为例,研究了在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下自然通风对高层建筑楼梯间空气流动状况的影响,以及在热压单独作用下楼梯间的烟囱效应。通过对不同天气情况下楼梯间门洞风速和温度的实测,测出了烟囱效应现象并了解到了天气状况对楼梯间中和面的位置和楼梯间内空气流动方向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6.
用场-网络耦合模型对哈尔滨某综合办公建筑进行空气流动分析,以建筑某内区会议室为例,对不同工况下室内空气流动和CO2体积分数分布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会议室CO2体积分数的重要因素。在过渡季对会议室进行了现场实测,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一致性。进一步研究过渡季和夏季的若干其他工况,探究建筑不同门窗开启比例对会议室CO2体积分数分布的影响。夏季建筑外窗关闭条件下,建筑整体空气流通较弱,会议室容易出现CO2体积分数高的情况。因此,在必要时,应该对会议室采取机械通风措施。不同季节对会议室CO2体积分数水平影响较大。建筑门窗开启比例也对会议室CO2体积分数分布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烟囱效应会导致超高层建筑内部的电梯门无法正常开关。应用CONTAMW软件对超高层建筑烟囱效应进行了模拟,对如何模拟超高层建筑的内部构件提出了简化原则。并以某栋超高层建筑为例,详细讨论了建筑构件的渗透特性、室内外温差、内部隔断设置等多个关键因素对电梯门两侧热压差的影响,指出提高围护结构的气密性等级、设置内部隔断及对电梯进行分段处理是解决烟囱效应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鼓风门法对大连地区一栋多层公寓的首层、中间层及顶层住宅进行了气密性实测,通过依次对外门窗、排风道/烟道接口、给排水管道及插座进行密封,间接测得了建筑不同部位的当量空气渗透面积,并对测试结果的成因进行了简析。本研究测试结果可为建筑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渗透量模拟提供参数设置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环保节能的要求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各种节能建筑、高档建筑、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幕墙门窗系统的水密性、气密性、抗风压性能和节能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幕墙门窗系统的配套胶条也向着多样化、高精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建筑门窗安全是教育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现场调查、访谈等形式调研了郑州市几所中小学在使用中的门窗安全现状,分析发生于中小学建筑门窗的窗台坠落、门窗夹手、门窗撞伤等伤害案例,找出中小学建筑门窗设计存在的安全隐患,认为中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具有独特的行为特点,应根据中小学建筑中普通教室、卫生间、走廊、楼梯间、活动室的不同空间特点,从开启方式、开窗面积、开窗形状及防护网设置结合立面造型设计。同时,中小学建筑的门上应设观察窗,并与阻尼器等多种现代科技安全装置相结合,进行多种角度安全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超高层建筑表面的风压特性,基于对厦门沿海某超高层建筑表面风压开展的现场实测和风洞模型试验,探讨了台风“鲇鱼”作用下超高层建筑表面的风压特性及其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风洞试验和现场实测所揭示出的超高层建筑表面风压特性(平均风压系数、峰值风压系数)及其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平均风压系数的现场实测与风洞试验结果在迎风面吻合较好,而背风面现场实测值明显较风洞试验结果小;峰值风压系数的现场实测与风洞试验结果除个别测点外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3,(10)
建筑门窗的保温性能与生活实用性息息相关,保温性能是其主要的物理性能,是用来衡量建筑门窗节能的重要指标。气密性也就直接影响了保温性能,气密性是建筑门窗主要的物理性能,通过提高建筑门窗的气密性能够充分增加建筑门窗的保温效果,从而提高建筑门窗的生活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为获取建成高层建筑在自然气象条件下烟囱效应压差分布规律数据,历时3年对我国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13栋高层住宅和超高层商业建筑进行了冬季烟囱效应的现场实测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超高层建筑电梯井道的烟囱效应压差整体上符合线性规律,极值压差出现在建筑底层和顶层;所测7栋高层住宅建筑中烟囱效应最大压差达到171.0 Pa, 6栋超高层商业建筑中最大压差绝对值达到117.3 Pa,超过电梯系统的抗压阈值,导致电梯故障频发。基于经典热压差模型,引入电梯烟囱效应压差分布系数,建议了一种修正烟囱效应极值压差估算模型;结合现场实测,得到发生烟囱效应建筑的烟囱效应压差分布系数均大于0.5。通过与已有模型对比,显示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将建筑的整体气密性通过实测定量化,可用来估算超高层建筑可能遭遇的烟囱效应极值压差。  相似文献   

14.
任江林 《门窗》2013,(12):34-35
本文介绍了节能门窗的概念和发展趋势,并从窗体材料上将其分为木质门窗、塑钢门窗、断桥铝合金门窗,并分析了不同节能门窗的窗体性能,包括门窗的开启方式、气密性、传热系数、抗风压性能等,最后对不同区域的节能门窗的要求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凌懿勋 《云南建材》2011,(15):132-133
本文就大型敞开楼梯采用防火卷帘封闭、地上层与地下层共用楼梯间、疏散门开启后对疏散通道宽度的要求、大空间疏散出口设置的最低限度等问题,探讨了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覃欣 《建筑》2010,(12):70-71
本文就大型敞开楼梯采用防火卷帘封闭、地上层与地下层共用楼梯间、疏散门开启后对疏散通道宽度的要求、大空间疏散出口设置的最低限度等问题,探讨了高层、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区域网络模型CONTAM 3.1模拟某虚拟千米建筑的冬季热压变化规律,选取大连地区为代表城市,详细分析了千米建筑中不同孔口两侧的压差和空气流量,并与其他5个城市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减小超高层建筑的热压作用。模拟分析表明,冬季超高层建筑中很多楼层的孔口两侧压差远远超过规范要求。若千米建筑建于我国北方,必须采取多种设置阻隔的方法,削弱热压对系统运行和人员疏散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肖伟 《福建建筑》2009,(3):145-148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布置时,利用建筑平面中的楼梯间、电梯间较均匀地布置了多个钢筋混凝土简体,形成多筒体-框架结构,能够为整体结构提供较大的抗侧、抗扭刚度;沿倾斜立面直接布置斜柱,避免竖向构件的转换;超高层平面梁系布置要考虑竖向构件的轴向变形差异;空腹桁架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构件的截面尺寸;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必须采用不同的计算程序进行分析比较。本文结合实际工程的情况,简要介绍了设计、计算方法和结果,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连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气密性实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差法对大连地区新建居住建筑的气密性进行了实测,并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了空气渗漏点检测;对国内外建筑气密性评价指标进行了整理,将测试结果与德国建筑节能标准中的气密性限值及国外近期气密性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参考德国节能标准中关于建筑气密性与通风方式的相关规定,讨论了被测居住建筑采用机械通风系统、热回收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张林龙 《中国消防》2012,(15):42-42
编辑同志: 据我观察,目前,部分居民小区的楼梯间存在一个消防安全隐惠,即楼梯间及前门开启方向与逃生(疏散)方向不一致,不符合国家建设部制定的《住宅建筑规范》。《规范》中对“防火与疏散”、“安全疏散”等内容有明确要求:“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装有门禁系统的住宅,应保证住宅直通室外的门在任何时候能从内部徒手开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