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坑院民居     
陈越  程炎焱 《山西建筑》2009,35(7):51-52
对地坑院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地坑院的结构,研究了地坑院的文化和现状,探讨了地坑院的出路,以开发地坑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今天绿色生态建筑的创作及新农村建设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
唐丽  张晓娟 《华中建筑》2011,29(3):166-168
该文以三门峡陕县凡村地坑院为例,通过在当地对窑匠的大量访谈和调研,对地坑院的营造做了仔细的研究和推敲,剖析了地坑院营造的主要过程,揭示了地坑院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9,(16)
位于黄土塬上的陕州地坑院,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体现了穴居文化的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本土旅游的开发,越来越多的陕州人"出走"地坑院,使得地坑院这种"穴居"的居住模式被弃用,营造技艺及相应的构造做法面临着失传危机。本文通过对传统陕州地坑院营造技艺及细部构造做法的研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一古老的生土建筑。  相似文献   

4.
三门峡陕州区地坑院是一种古老的民居聚落,是我国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地坑院营造技艺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2年,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开始对地坑院进行旅游开发,地坑院民宿顺势而生.但是由于经验和专业上的不足,地坑院民宿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三门峡陕州区北营村地坑院的建筑外环境、建筑外立...  相似文献   

5.
窑洞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居形式,本文通过对陕县地坑院的调查研究,指出了地坑院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传统建筑优势与现代建筑功能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对节能生态建筑进行了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6.
周军  王巍  沈林明 《山西建筑》2007,33(7):32-33
介绍了地坑院的旅游潜在特征,对地坑院建筑的区域文化成景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地坑院建筑景观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进行了探讨,从而使地坑院代表的区域文化与其传承的聚落文化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7.
地坑院是豫西三门峡一带由于该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形成的位于视平线下的建筑,是我国传统民居形式中的独特类型。地坑院具有冬暖夏凉、隔音隔热、抗压防震、节地节能、经久耐用、循环再生等特点,具有显著的地域特点和较高的研究价值。该文通过对豫西庙上村地坑院民居的调研与测绘,对其历史与现状、形成原因、形式空间及生态性等方面进行论述地坑院,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看法,为地坑院这一特殊的民居建筑保护提供思路,进而引发对地坑院建筑价值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坑院建筑是从黄土塬上的穴居演变而来的特殊建筑类型,蕴含着珍贵的人居文化基因,是人类居住建筑的活标本与历史文化记忆。本文以地处关中地区的三原县柏社村传统民居——传统地坑院建筑为研究对象,针对现状调研后发现的问题,从地坑院建筑功能转变和建筑细节处理这两方面,提出合理有效的现代应用设计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豫西地坑院是北方的"地下四合院",通过分析当前地坑院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地坑院建筑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创新是建筑设计领域中一直探讨的话题.本文以地坑院文化为核心,探索继承传统文化的建筑与城市、市民之间的关系,以三门峡市地坑院博物馆概念性项目为例,以传统地域民居——地坑院为地景博物馆肌理,提取地坑院民居的功能进行符号转译,回溯三门峡地区地坑院移民的村落记忆.并从市民生活的需求性出发,探索地下游客与地上市民的和谐共生以及博物馆与森林公园的有机融合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的陕州地坑院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聚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素有"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之称。该村落地坑院营造技艺于2011年被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当地政府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旅游开发。大批游客的涌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同时对地坑院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又严重的破坏了该村落风貌。本文在分析地坑院景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对地坑院村落风貌如何在开发利用中合理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窑洞民居是生土建筑中重要类型之一,豫西地区地坑院窑洞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越的物理性能、深厚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地坑院窑洞的保护性设计项目逐渐增加。本文针对豫西地区传统地坑院窑洞保护与更新的实例展开调研,对地坑院窑洞的再利用方式进行梳理,试图完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使这一古老民居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南陕县地坑院民居及其营造技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陕县地坑院民居的特点及其营造技艺的介绍,分析其优缺点和地域关联性,研究其发生、依存、传承和保持的原因和条件,指出河南陕县地坑院民居的特色及研究价值所在。进而引发对这一古老居住形态和独特建造方式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空间形态不但包括客观空间的形态,还包括由人对空间的认知而产生的主观空间形态。本文以陕县凡村地坑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窑皮空间的构成要素,并进一步总结各构成要素的影响因子,从而提炼出地坑窑居聚落的社会文化影响因子,为地坑院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磊  朱晓天 《四川建筑》2010,30(1):53-54
“地坑院”被称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中国北方“地下四合院”。20世纪前期,德国人鲁道夫斯基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最早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窑洞地坑院,称这种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地坑院因此闻名中外。  相似文献   

16.
张晓娟  唐丽 《华中建筑》2010,28(7):186-189
窑洞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窑洞是我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宁夏五省,该文以陕县凡村地坑院为例,通过在当地对工匠的大量访谈和调研,从地坑院的构造技术做法着手,仔细剖析了地坑院拦马墙及眼睫毛的细部构造技术做法。  相似文献   

17.
豫西地坑院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从选址、整体设计到构造施工一套完整的防水排水体系.通过对豫西地坑院的深入调研,总结豫西地坑院在建筑防水排水方面独特的理念、设计及构造,为当代建筑地下空间设计提供借鉴.地坑院的排水设计要点集中在控制汇水面积,防止雨水倒灌的“堵”、窑顶雨水的“排”和地下院落雨水的“渗”;防水要点集中在用便于取材的建筑材料、简单易行的修建技术对重点防水部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地坑院村落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村落类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基于村落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的双重需求,地坑院村落在千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适应和改造区域环境,积累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人居生态智慧.文章以三原县柏社村古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法和文献分析法,分别从宏观层面村落选址布局、中观层面村落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地坑院窑洞的选址思略、构造和营建过程,以及布局形式,解析窑院建筑蕴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并通过分析地坑院窑洞建筑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生态营造思想与当代建筑技术结合的窑洞建筑改进和优化措施,以促进保护和延续特殊生土建筑,改善现有居民生活环境,为当下的生态建筑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河南陕县地坑院村落为例,通过对其中4类民俗活动——日常生活、生产性活动、节日庆典活动和人生仪礼活动与公共空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出地坑院村落特有的空间形态,重新定义了村落中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的公共性,公共性的强弱最终影响到各类民俗活动的发生形式及承载它们的发生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