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值建国65周年之际,当年的“十大国庆工程”[1]之首——人民大会堂(1959年落成并投入使用)也迎来了建成55周年庆典。从人民大会堂最初的规划设计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英文简称:BIAD)为代表的几代建筑师工程师为人民大会堂的兴建、改扩建、维护维修等工程事业奉献了智慧和力量,使这座共和国国家殿堂历久弥新。2014年10月2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建筑创作》杂志邀请当时参加设计会战的老一辈建筑师、工程师及艺术家,以及参加后续改扩建及维修的相关人士、中青年建筑师、工程师,欢聚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回顾这座现代历史上经典建筑的策划设计、兴建以及改扩建的建筑演变历史,指导本专辑的编辑工作,畅谈半个世纪的建设历程,传承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精神。 座谈会上《建筑创作》杂志主编王舒展向各位嘉宾展示了人民大会堂部分文献资料,包括建筑专业施工图、照片、施工设计总结、以及建成后维修改造文函等,引发了与会者的回忆与展望。会议的讨论环节由陈书栋先生主持。以下文字记录了讨论环节的情况,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文字按照发言顺序并尽可能保留现场口语语气语义,并经过发言人确认后刊发。  相似文献   

2.
信息中心     
正国家殿堂:人民大会堂建成55周年座谈会时值建国65周年之际,人民大会堂(1959年落成并投入使用)迎来了建成55周年庆典。作为当年人民大会堂初建时的设计主力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也迎来了65周年院庆。从人民大会堂最初的规划设计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几代建筑师、工程师为人民大会堂的新建、改扩建、维护维修等工程事业奉献了智慧和力量,使这座共和国国家殿堂历久弥新。为回  相似文献   

3.
《建筑创作》2014,(5):384-387
2014年8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海南厅,《建筑创作》杂志社记者采访了人民大会堂维修改造总指挥陈书栋、人民大会堂维修改造结构顾问李国胜。作为人民大会堂维修、改扩建全过程的见证者、90年代初重大改造更新的亲历者,陈书栋与李国胜先生在采访中总结了1960年代以来,人民大会堂建筑在使用功能、消防性能、抗腱性能、机电更新、内外装修等各方面的更新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刊在广州举行第二次世界建筑讨论会由世界建筑杂志社组织的第二次世界建筑讨论会,于上月22至28日在广州举行。这次讨论会的主题是当代世界各国建筑创作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如何借鉴其经验教训为我国城乡建设现代化服务。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一些建筑院校的教授和学者,以及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设计单位和建筑书刊出版单位的专家和建筑师、工程师。会上,代表们宣读了论文,并就当代国外建筑创作潮流、建筑的民族性与地方性,以及新技术革命对建筑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刊将于今年第五期出版专辑,刊出这次讨论会的部分论文。  相似文献   

5.
应重视现代文物建筑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建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建筑。我国对文物建筑的保护非常重视 ,制定了有关保护法规和条例 ,保证了一批文物古建筑得到了及时维护。但对现代文物建筑的保护还缺乏足够的关注。新中国建立后的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修建了许多大型重要建筑。50年代初期兴建了北京电报大楼、北京天文馆、北京展览馆、北京饭店东楼等。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完成了天安门广场改扩建工程和被称为50年代“十大建筑”的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等。80年代在北京评选出了北京图书…  相似文献   

6.
俞挺  卜冰  庄慎  张斌  严晓花 《时代建筑》2012,(4):124-129
文章是关于俞挺对矶崎新建筑改扩建的对话,四位建筑师就改扩建的成果——无极书院的设计策略、形态表达和诉求延伸到建筑改造的普遍现象和意义,并对施工控制以及建筑师的角色定位等话题坦率地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7月21日上午,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在张铸总建筑师设计的民族文化宫集会,庆祝他从事建筑创作五十周年。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戴念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阎子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春茂,北京市副市长韩伯平、张百发,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郭步岳以及有关单位领导和建筑界人士一百多人参加了庆祝会。 张镈同志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34年7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于1985年研制成功的CS—85高温烘彩砂,于1986年12月由吉林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科技处主持,组织省内建筑、设计等部门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建筑师等二十二位专家参加鉴定会,  相似文献   

9.
张鎛建筑大师的《我的建筑创作道路》发行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了40多年的总建筑师张鎛,撰写了一部20万字的《我的建筑创作道路》,已由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著作记述了张鎛大帅60年间建筑创作的历程。他在建国初期毅然放弃香港高薪职务,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他主持、参与和指导的建筑设计达百余项,如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友谊宾馆以及北京饭店东楼等,就是他的重要作品。 今年4月12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友谊宾馆为张鎛大师《我的建筑创作道路》一书的出版发行及从事建筑创作60周年举行了座谈会。陈希同、叶如棠、张百发及有关部门领导、建筑专家等10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向张鎛大师表示祝贺。(达仲)  相似文献   

10.
日前.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平添几分热闹。建筑学术界的泰斗钟训正院士.戴复东院士.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主席潘祖尧先生.以及以设计大师崔恺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设计先锋、全国知名建筑院校和建筑学术杂志的代表在此欢聚一堂.出席“2005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共同讨论中国建筑的现状及未来。本次论坛以“审视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十年”为主题.揭示近10年中国建筑创作的成就与问题.关注建筑师主导下的城市设计.探讨跨学科的建筑创作与实践,呼唤具有地域文化的精品建筑.并期望形成有效的建筑评论机制,以促进和繁荣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和参数化的设计方法在建筑创作中逐渐普及。通过几何算法和多维影响因子的共同作用,建筑师可以更加便捷地生成复杂的空间形体,并且利用建筑信息系统等手段更好地管理和传达复杂的加工、装配、建造等环节所需要的信息。但是,相较于数字设计和数控加工手段的飞速发展,建筑的现场装配、施工及后期维护技术的发展速度却难以与之匹配。由于设计手段与施工技术环节的脱节,大量复杂的空间形态和建筑系统的实现往往依赖于传统的沟通和建造方式,这也导致了施工周期长、误差大、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报道在西部建设中建筑师们所做出的贡献为了让在西部地区从事建筑创作的专家学者们对《建筑创作》杂志有更深入的了解,《建筑创作》杂志社、中国建筑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于 2000年 11月 9日共同举办了“《建筑创作》杂志社西南研讨会”。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建筑设计院、成都市建筑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40人参加了会议。国家建筑设计大师徐尚志、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易黎明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建西南院信息室主任徐行中及本刊主编金磊主持。与会专家就建筑创作当前面临的任务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建筑师如何适应市场发展和变化的需求,宣传媒体应该如何起到宣传引导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刊现将专家们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个建筑从设计构思到建成是一个非常艰辛复杂的过程,不仅是建筑师的设计创意过程,还是多方沟通合作以及设计质量有效管理的综合过程。因此,在整个方案的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总体设计概念对整个项目品质的控制十分重要。设计概念一经确定,将作为参照伴随整个设计及施工过程,有时还能够帮助解决分歧。只有由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设备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对设计目标持续且不妥协地坚持才能够保证最初设计概念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刘江峰 《建筑创作》2008,(2):153-154
时光荏苒.2008年1月15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A座签约大厅迎来了参加第三届建筑师与建筑传媒新年论坛活动的嘉宾.同时也拉开了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及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建筑图书奖”评选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23日古老而焕发活力的天津迎来它设卫建城600周年。为表达建筑师对这一“节日”的纪念.由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刘景樑院长主编.《建筑创作》杂志社承编的《天津建筑图说》出版了。2004年12月28日在天津举办了首发式座谈会。如果说600年的风霜雨雪刻画出天津这座北方名城特有的历史年轮。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2月1日,由《建筑创作》杂志社组织的“建筑创作论坛”在北京举行。参加论坛的嘉宾都是活跃在当今建筑设计界的著名青年建筑师。他们以北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设计为中心话题同时就城市重要街区的主体建筑与城市街区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技术支撑和材料运用在建筑作品完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工程设计的运行方式、方法及其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论坛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邵韦平主持。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薛明介绍了北京中银大厦设计的基本情况之后,与会者纷纷发言。 现将论坛发言摘录如下(以发言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17.
王长刚1965年生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现供职于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任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设计作品曾获:第三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优秀奖2项(2003年)第二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银奖2项(2004年)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优秀作品大赛:获特等奖(2005年)建设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2006年)全国优秀建筑工程设计银奖1项(2007年)第三·六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6项(2008年)获评建国60周年"中国建筑创作大奖"(2009年)2008建筑作品曾入选"人文奥运文化北京建筑旅游丛书"之《北京新建筑指南》专辑。  相似文献   

18.
金磊 《建筑创作》2002,(8):68-69
2002年7月22日第21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柏林召开,由国际建协《北京之路》工作组、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的《亚澳地区国际大学生建筑创作设计竞赛作品集》与《首届中国建筑摄影大奖赛作品集》二书作为中国建筑师的厚礼献给国际建筑师盛会。《首届中国建筑摄影大  相似文献   

19.
《新建筑》1985,(2)
由中国建筑学会学术部召开的“现代中国建筑创作研究学术讨论会”于5月6至10日在武汉华中工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设计院、大专院校及杂志编辑部43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建筑学报编辑部主任张祖刚高级建筑师和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新建筑杂志社社长黄康宇高级建筑师主持。会议讨论了由中青年建筑师组成的现代中国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落成使用的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学楼已经使用了近5年的时间。尽管在网络上被关注和讨论,并且获得了"首届河南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建筑创作一等奖",但是,建筑师并未在更为公开的层面谈论过它的设计过程。现在来回顾这座建筑的创作过程和使用状况,对于"适宜建筑"而言,既是一次总结,又像是带着问题重新开始。两位主创设计师的思考,更多地将关注的点置于一个更大的空间范畴和时间维度内:一座建筑从开始设计直到在其建成环境中被接纳的过程,反应出建筑师职业的现实处境。背景王祖远: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学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