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泵送混凝土的流动特性,采用剩余浆体控制润滑层厚度的方法对不同泵送高度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和验证从而在泵送高度增加的同时保持一定的润滑层厚度并改善润滑性能。通过我国最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工程实践,对于确保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匀质性和可泵性,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方法和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YNB系列泵送剂及其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分析了泵送剂不同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和对不同品种水泥混凝土的适应性;其硬化混凝土的抗拉、抗折、长值强度以及抗渗性、抗冻融性等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并明显地改善了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能,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可泵性能。工程应用表明,一次泵送垂直高度可达100m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下列几方面论述了泵送混凝土的行为:①混凝土的管道流动;②混凝土可泵性的流变学分析;③混凝土可泵性参数探讨;①三种不同水泥用量的混凝土的可泵性。文中列举了泵送混凝土大量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叶琼  何亚伯 《工业建筑》2012,42(1):144-148
C60高性能混凝土的黏度与可泵性的矛盾历来是混凝土超高泵送施工的一大难题。以某超高层建筑物的混凝土泵送施工为例,首先选择适于超高层泵送要求的C6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并从理论计算和实际推算两方面对所需泵送设备的关键参数进行验算论证,确定选用三一重工生产的HBT90CH-2135D泵送设备,并最终采用了二泵二管一次泵送到顶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成功克服了C60高性能混凝土黏度与可泵性的矛盾,顺利将混凝土一次泵送至383 m高度。对超高层高性能混凝土泵送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泵送高度的增加,输送压力不断提高,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堵管等诸多问题,如何对泵送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检测便成为工程能否顺利完成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研制开发一套高性能混凝土可泵性检测设备,并使用该套设备检测混凝土的相关泵送性黏性以及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间隙通过性和抗离析性来研究泵送混凝土的泵送性,最终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该套设备的相关参数,辅助坍落度筒对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进行有效准确的检测,给超高泵送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泵送高度超过300m之后,混凝土泵送时间增长、泵送阻力增大,混凝土在高压状态下易出现离析堵管现象,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黏度和良好流动性之间的矛盾、保塑性差与超高泵送高保塑性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武汉中心工程C60自密实混凝土最大泵送高度为410.7m,混凝土性能指标确定和泵送系统的配置存在一定困难。以武汉中心工程为例,介绍了超高泵送关键施工技术,有效确保了混凝土可泵性。  相似文献   

7.
泵送混凝土可泵性的评价方法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上可用的坍落度试验是评价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标准方法。就泵送混凝土而言,工作性主要指可泵性。泵送混凝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单纯以坍落度为指标已不足以评价其可泵性的好坏。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新的工作性评价方法。本文对评价泵送混凝土可泵性的若干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初步确定了新拌混凝土的可泵性区间。  相似文献   

8.
坍落度试验是评价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传统方法,泵送混凝土工作性主要指可泵性,单纯以坍落度为指标已不足以评价其可泵性的好坏。本文对评价泵送混缔造中泵性的若干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初步确定了新拌混凝土可泵性区间。  相似文献   

9.
泵送施工的普遍应用伴随着出现问题的增多,一方面原因是现在混凝土原材料种类、质量和性能多样化,对泵送性能的影响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原因是实际施工前,较难测试混凝土拌和物的泵送性能,即混凝土在泵送前缺乏"可泵性"和"易泵性"测试评价与性能确认,配制生产比较盲目。早期泵送性能的研究主要针对堵泵堵管(可泵性),认识到泌水离析是导致堵管的主要原因,采用经验的方法配制混凝土保证可泵性,用压力或自由泌水率和泌水速率测试和评价混凝土拌和物发生堵管的危险性。长久以来,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阻力(易泵性)只能在真实泵送条件下检验,试验规模大、成本高。新的研究对混凝土拌和物在管道中流动方式、边界润滑层的认识逐步深入,流动以"摩擦流"(活塞式)滑移为主,高泵送流量或高流动性拌和物会同时产生"粘滞流",泵送流动阻力主要决定于润滑层组成和性质,泵送压力-流量之间近似直线关系。以此为基础,法国和德国分别研发了"圆柱摩擦仪"(Cylinder Tribometer)和"滑管式流变仪"(Sliding Pipe Rheometer),直接测试润滑层的流变参数(屈服应力和塑性粘度),可有效评价混凝土拌和物的易泵性和建立较准确的泵送压力-流量关系。此外,现代混凝土可能会有触变性过大或剪切增稠问题,在泵送过程中断时或在泵送压力和剪切的作用下,发生流动性(工作性)快速损失,需要增加相应试验检验,避免发生在施工中。以传统泵送混凝土配制经验和最新研究进展、成果为基础,已可初步建立起科学简易且比较准确的"泵送性能"测试与评价体系,使泵送混凝土的配制、性能优化和性能确认变得简单易行,这样可有效地避免泵送施工中出现"意外"问题,也容易配制泵送性能更好的混凝土,实现更大高度、更长距离的泵送施工。  相似文献   

10.
对比了不同气压下混凝土引气剂的引气性能,研究了掺加不同减水组分、引气组分、生物胶和缓凝组分的混凝土在低压和常压下的可泵性。结果表明,高海拔下,大气压降低,混凝土引气效果变差,含气量降低,可泵性劣化。适当的引气剂引气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但要考虑引气剂在低气压下的作用效果。结合共玉高速高海拔情况开发的高原型泵送剂,可泵性良好,力学性能优良,保证了高海拔下泵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出现许多可泵性差而耽误工程进度甚至影响混凝土质量等现象。本期特别策划一期影响泵送混凝土可泵性的因素,邀请行业专家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1.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有哪些因素?2.泵送机械和设备对混凝土泵送性有何影响?3.高性能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泵送特点?4.如何改善混凝土可泵性,泵压不稳、堵塞、增强混凝土可泵性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原材料,通过配合比优化设计配制出了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不但解决了高强度等级混凝土黏度与可泵性相矛盾的问题,也解决了扩展度与黏度的经时损失尤其是泵送损失问题.同时,对所需泵送设备的关键参数进行验算并确定相应型号的混凝土泵,成功地将C60混凝土一次泵送至330m高度.提出了高强度等级超高层泵送混凝土可泵性评价的关键技术指标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将优质山砂与机制砂混合,采用Ⅱ级粉煤灰及S95Ⅱ级磨细矿粉作为矿物掺合料配制C60高性能泵送混凝土。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和易性、经时损失、压力泌水和抗压强度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配合比优化设计,配制出了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这不仅解决了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粘度与可泵性相矛盾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扩展度与粘度的经时损失尤其是泵送损失问题。阐述了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关键技术,成功将C60混凝土一次泵送至430m高度。同时,提出了高强度等级超高层泵送混凝土可泵性评价的关键技术指标,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上海金桥大厦主楼基础因施工需要采用泵送防水混凝土。众所周知,防水混凝土是以调整配合比或加入外加剂来提高混凝土自身的密实度和抗渗性,以适应工程防水需要的混凝土。而泵送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内聚性,即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有较好的可泵性。良好的可泵性所要求的大坍落度和抗渗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如何使良好的可泵性和抗渗性达到完美的统一是泵送防水混凝土配制中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从金桥大厦主楼基  相似文献   

15.
结合磨沟岭隧道衬砌施工,根据长大隧道泵送混凝土性能和可泵性要求,阐述了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长距离运输时间、温度与可泵性的关系,探讨了施工过程控制及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从而有效地保证长大隧道泵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南浦大桥主塔工程商品混凝土可泵性优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根据南浦大桥工程所规定的技术制约条件,确定采用低用水量、低水灰比的技术路线来实现混凝土3天强度达30±1.5MPa的技术指标。为了使低用水量、高石子用量、处于临界饱和状态的混凝土能满足泵送高度达154m的要求,进行了基准混凝土组成材料可泵性优化及混凝土可泵性优化技术的研究。确认了采用南浦-1型泵送剂与粉煤灰相结合的双掺技术是可泵性优化的基本途径,优化集料级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本研究成果为南浦大桥实现一次泵送高度达154m,并能在八个月内顺利封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这在世界大型斜拉桥建桥史上尚属罕见。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可泵性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对混凝土的施工和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集中反映了新拌混凝土的物理特性。根据泵送混凝土的实践经验和研究 ,一般认为可泵性包括流动性、稳定性、管道阻力三方面内容。目前 ,国内许多方法测定新拌混凝土可泵性 ,可是 ,各种试验方法都是在特定条件下 ,测定混凝土拌合物某一方面的性能 ,不是可泵性的全部性能。直接测定可泵性的方法不少 :国外曾用泵压直接反映混凝土的可泵性 ,但该方法不适合常规试验。另一种采用模拟泵送 ,通过千斤顶加载 ,测得最大力 ,但该方法设备结构复杂 ,也不利于推广。近年来 ,有些研究者把流变学…  相似文献   

18.
刘天海  林东 《广东建材》2012,28(7):10-11
1引言 利用混凝土泵和输送管道浇注的混凝土称为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具有技术先进,工效高,节约劳动力等优点。可以一次连续完成施工现场的水平输送及垂直输送,并且能直接布料、浇灌。可以适应施工场地狭窄或道路不畅的不良环境。泵送混凝土正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及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随着预拌混凝土的发展,泵送混凝土的应用也日趋扩大。这种混凝土除具备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外,其独特性能即具有一定的可泵性。泵送混凝土对其可泵性有特殊的要求,即:要求混凝土具有建筑工程所要求的强度需求,同时要满足长距离泵送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混凝土在服从于阿布拉姆斯(D.A.Ablams)水灰比定则时应达到可泵性要求。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泵送混凝土要有足够的流动性和粘聚性,使其顺利泵送施工而不发生分离。故此,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就应体现可泵性这个特点,所以,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依据负温混凝土的可泵性条件,研究了在最优可行性允许的泌水量为70ml-90ml(422/~543/)范围内,可泵高度为大于100m时的负温泵送混凝土中的细粉料含量,并由此评价了负温混凝土拌合物可泵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快速检测混凝土可泵性的装置——滑管仪。使用滑管仪测试并对比了不同强度、不同流动性的混凝土的可泵性;通过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检验了滑管仪的测试结果。试验表明,滑管仪测试结果能够反映混凝土润滑层对其泵送效果的影响。同时使用流变仪和滑管仪测试,能够比较好地预测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可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