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典型的城市内涝发现,导致全国各地城市内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为各地入汛早、暴雨增多,城市雨洪调蓄能力差、排水设施标准低。叙述了海绵城市内涵和功能,介绍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概况和海绵城市建设优秀案例,重点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内涵认识和措施建设上存在的主要误区,结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阐述了低影响开发设施体系是一个由源头控制、中途控制、末端控制共同构成的系统,探讨了低影响开发的主要措施,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和透水铺装。并对海绵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对海绵城市的认识,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卫星影像DOM制作数据可靠性,需精心组织、培训学习、严格过程质量控制.文中针对宁夏第一次地理国(区)情普查正射影像生产项目的生产流程,结合使用GEOWAY-CIPS集群影像处理系统,对卫星影像DOM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浅谈了DOM生产过程及成果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对如何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今年月,全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全面启动,计划用时年,到年月全面完成我国地理国情普查和典型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建成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库,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针对此,中海达全新推出了能够实现"快、干、好"的地理国情普查系统——调绘宝,助力国情监查外业调绘工作。据介绍,中海达全新推出的地理国情普查系统调绘宝采用基于Himap移动GIS开发平台搭建的终端应用系统,可弹性扩展的业务应用,扩展多应用子系统,节省80%的时间与资源,有效地发挥了电子化作业系统的快速、便携、高效的优势,让依托影像与空间属性数据的外业调绘工作变得简单便利,减少往日依托于纸质或布质载体而带来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德州市的资源优势条件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旨在为后期"海绵城市"建设的全面推开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为我国城市洪涝频发、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仍存在许多误区,为更快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和更好更高效地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需要加强其系统化研究,促进低影响开发设施(LID)系统化,强化专业协作和部门合作,以及建设智慧化海绵城市管控平台,实现海绵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二、海绵城市的定义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看海的景象不再是个案,面对日益凸显的城市洪涝灾害,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我国在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中采取不同的路径,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等方面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一、海绵城市的定义及内涵"海绵城市"的定义: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可以看出,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  相似文献   

9.
<正>1背景城市是人口聚集度高、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也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城镇建设用地不足国土面积的1%,却承载了54%的人口,产出了84%的GDP。快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开发强度过高,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以我国北方为例,城市开发建设前,在自然地势地貌的下垫面条件下,70%~80%的降雨可  相似文献   

10.
在剖析区域洪水灾害构成和洪水灾害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的城市年径流量去向,探讨了低影响开发和低影响开发设施配置,明确了海绵城市对路面建设的规划要求,确定了城市的综合径流系数,比对了几种常见透水性铺装材料的性能,结合某市政道路工程案例进行了海绵城市道路建设探究,可为其他城市海绵道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全新推出了能够实现"快、干、好"的地理国情普查系统——调绘宝,助力已经全面启动的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典型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据介绍,调绘宝采用基于Himap移动GIS开发平台搭建的终端应用系统,可弹性扩展的业务应用,扩展多应用子系统,节省80%的时间与资源,有效发挥了电子化作业系统快速、便携、高效的优势,让依托影像与空间属性数据的外业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越来越关注,各大城市也开始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并逐步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申报的进程。然而在海绵城市建设当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很多都需要由专业的科研人员进行解决和处理,才能有效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文中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策略,仅供大家参考。一、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1.国内"绿色海绵城市"数量较少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在城市房地产开发方面出现了产能过热的现状,使得城市土地的价值急剧上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水土保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和洪涝灾害严重等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文章学习理解了海绵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的低影响开发理念,并将海绵城市理念与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结合,认为海绵城市的提出为水土保持的雨水控制利用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技术指导,水土保持工作应依据海绵城市理念进一步细化。同时,从城市水土保持角度对海绵城市的建设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水利普查数据更新维护是全国水利普查成果长期有效应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后,数据更新是否及时,质量能否保障,共享能否畅通,以及现有数据能否满足需求等问题将是影响普查成果在水利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制约因素。针对这些问题,着眼于构建“统一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水利数据中心,形成一体化的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为总体目标,提出数据更新维护应遵循的多样性、适用性、规范性、协同性、同步性等5项原则,重点研究数据更新维护实施的技术手段及路径,并初步探讨相关标准、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以建立数据更新维护过程的长效机制,确保水利数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在浙江山地城市应用进行了研究,为解决浙江山地城市的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等问题,以浙江龙泉市为例,依据现有的城市格局建立SWMM雨洪控制模型,提供了浙江山地城市如何选取模型参数,并将模型的结果有效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实现模型模拟计算结果的可视化,规划成果的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及城市防洪排涝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日益突出。以南沙新区为研究区域,以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生态基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生态控制线的要求,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生态安全格局,进而划定海绵城市建设功能分区,力求解决如何从城市空间上建设海绵城市的问题,为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合理实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绵城市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为了科学有序地推进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须构建一套内容全面、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符合地域特征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作为技术支撑。在分析陕西省地域环境对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我国现行基础性标准规范、发达国家城市低影响开发设计导则的基础之上,自顶层设计至具体实施,提出包含规划设计、施工、工程验收、运行管理、评估考核、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六大部分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并针对以上各个部分标准的实施提出具体依据与构想,以期为陕西省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就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遇到的挑战进行梳理,探索将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融入现行法定规划体系的思路及方法,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2个层面提出指标落实和管理控制要求,以期同步城市规划进程,全面推进海绵城市规划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综合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绿色环境生态系统的生态设计模式作为海绵城市建设格局的生态选择,并对其应用要点做了分析阐述;指出了该生态设计模式与往常城市雨水管理利用的典型下凹式绿地应用的根本区别和应用方法。该生态设计模式强调了城市绿色环境生态系统的格局特点、规模含义、竖向规划、土壤的作用、绿地的城市自净核心作用、LID理念生态学思想的理解及其模式的应用方法等,通过该海绵城市生态设计模式的应用,促进城市雨水利用和城市规划建设向具有巨大节水效益、有效的防洪防涝能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有效控制空气粉尘污染和消除面源污染强大自净能力等良性循环的城市绿色环境生态系统发展,建成能自然积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使城市雨水管理利用在城市建设中释放出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