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以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集群再生概念(Swarm intel igence),解析其演化结构。在理论平台下,提炼聚落空间生长轴网,挖掘"分形同构"机能;提纯聚落功能组构逻辑,挖掘"循环互生"机能;提取聚落场域情境秩序,挖掘"契合协作"机能。信息流技术下搭建聚落"点+线+网"、"面+体+形"、"场+脉+境"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
《建筑创作》2010,(5):104-105
<正>空间之间的秩序基于经典空间的变革,其一体现在"中心结构"。其二体现在"时空次序"。空间之间作为一个"空间单元"的院落表达的是一个"世界单元"。与世界的整体有着同构关系,即存在着某种自相似性。在中国一个屋宇、一个院落、甚至一个城市都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传统乡土聚落为研究对象,针对聚落历史基底原生样态,基于图底关系的图学计算、拓扑学的结构图解方法,挖掘基底多维找形机制,提取结构轴网、功能组构、情境秩序的再生机能,提出由基底"自立生机""自力生肌"构成的基底生形更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河源太平历史街区为研究案例,结合实地踏勘及本地高龄老人访谈调研,综合运用"图叠"分析、空间句法等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一系列针对历史街区调研及保护更新规划定量化方法的技术实践,结合不同历史地图进行"图叠"空间,并利用间句法软件解析太平街历史街区五个不同历史时期空间演替进程及功能变迁,引入句法视域集成度分析辅助城市设计方案过程分析及校验等,剖析历史街区不同时期的空间特征,探索结合"图叠"与空间句法等新方法到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中的工作流程与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5.
历史街区以其特殊的空间结构秩序,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避免城市发展同质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是当前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文章运用类型学理论,以大连南山区历史街区(散块状空间)、凤鸣街(连续空间)、东关街(围合院落空间)三个不同空间肌理的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街区特点、肌理形态、环境现状、场所空间、交通道路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提出了原型修补、平面肌理织补整合、院落形式重塑等延续和重构设计方法,以适应不同街区空间肌理的改造,来达到保护历史街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7,(8)
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决定着城市生活品质。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存量规划语境下的"小街区,密路网"导向为街道公共空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文章采用实地定点调研、与空间句法轴线地图及百度热力图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方法对街道空间中人行活动反映的侧重点,提取其中有效的信息,为街区空间公共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二十道街—太古街—景阳街—大新街—北新街围合部分为研究区域,对与老年人需求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POI信息进行提取,并采用核密度分析法与空间句法分析法,探讨街区空间形态与公共服务设施可步行性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项目的与日俱增,老街区的更新与改造工作不断涌现。在利益至上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传承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并满足现代城市功能需求,已成为探寻老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重点。本文以哈尔滨市道外区南二、南三道街街区的复兴为例,浅析其院落空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相似文献   

9.
王涛 《浙江建筑》2011,28(6):13-16
以青岛老城区的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该市现状街道空间进行科学的量化分析,系统总结出青岛城市核心街区空间与整体城市之间的关系,把握街区空间自身内在的关联性以及不同街区所特有的空间特性,归纳出青岛老城区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城市形态构成及演变探讨--以湖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云芳 《城市规划》2005,29(7):42-46
以湖州市为例,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形成及其历史演变进行探讨,分析城市形态生长的动因,从城市形态结构层面如道路网、街区、节点、城市景观轴等的构成和塑造,以及未来城市形态发展预测几个方面加以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7,(5)
当前,小街区成为城市规划关注的一项重点课题。文章首先在微观空间和宏观结构层面上分析了"蓝网"结构对再构小街区的有利作用;其次,通过叠加滨水通道前后的街区形态对比、空间整合度对比和交通选择度对比,对基于"蓝网"结构嵌入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结合苏州市高新区的实践提出了在街区中重构滨水通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青岛历史街区为对象,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和技术手段,对青岛历史街区进行微更新策略研究。明确青岛历史街区海绵城市改造的目标,提出对历史街区进行雨洪管理,采用低影响开发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等创新理念,并针对历史街区的独特属性,对建筑、院落、交通空间、绿地广场空间选用了适合历史街区的海绵城市技术手段。以潍县路19号里院作为案例研究,为海绵城市理念在历史街区微更新的应用提供思路与借鉴,以期实现历史街区雨水循环利用,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句法Depthmap软件的计算,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为例,结合精确的量化数值及实地调研,研究出道外区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和影响的因素,同时分析其中的物质构成规律。利用各个空间单元之中系统表现的特点,得出整个区域的空间性质,分析出特殊单元的特点,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针对整体、局部街区、街巷节点的空间形态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尝试为历史旧区的空间优化提供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特定的历史街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自身具有独特的空间形态与尺度,对研究特定区域发展具有很高价值。因此,研究城市历史街区有助于了解城市的发展历史与沿革,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参考价值。本文选取以景德镇珠山中路商业街为中心的历史街区,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与空间尺度进行定量与定性研究。通过对整合度、平均深度、智能度三个句法变量的解读,解析街区空间的内在关联性,探究景德镇历史街区空间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街区·穿越随着人们城市设计观念地增强,"穿越"(即"通")这一设计手法,在公共建筑当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与围墙式的布局方式不同,巧妙地营造公共通道贡献给城市,不仅不会影响地段使用,反而可以创造出丰富而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继而提升项目的价值。"四通院"就是基于这种观念而产生的,是传统街区更新的一种空间范式。  相似文献   

16.
描述、分析地域城市更新的“泛文化”现象,指出其本质是全球化、中国化、地域化的城市发展进程中,用一般性、抽象性的大文化建筑语汇表述特殊的、具象的地域文化事件。认为地域建筑语汇与地域文化有着深层的同构关系,地域人居形态是由地域建筑语汇和空间句法组织而成的地域文化的空间文本。以重庆市洪崖洞街区为例,探讨基于地域建筑语汇、空间句法的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市民生活的空间载体,居住街区肌理反映了住区中各物质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组织,直接影响着住区的物质、经济和文化价值。基于对我国居住街区发展的认识,以杭州城西片区为例,通过城市道路网、土地利用现状、功能结构、道路组织、公共空间与建筑肌理六个方面对城市级结构肌理与街区级空间肌理进行剖析。针对不同类型居住街区肌理的优势与缺陷,提出以营造半开放型社区为目标,分成"强化中心、解放道路与公共空间、重组结构、制度创新"四个阶段对城西居住街区进行渐进式改造。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背景下,住区改造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热点,街区制也正促进城市住区转型发展。研究以长沙市某个由城市干道围合、内部无城市支路的大型住区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和软件工具计算句法指标,通过调研分析现状,结合街区制理念,以新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为指导,运用句法指标分析和叠加对比等方式,探求街区化改造策略,提出在住区道路、居住街坊、公服商业设施、公共空间和组团管理等方面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街巷、院落、建筑及民俗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是基于文化生态及有机更新等理念,从物质文化形态层面、文化与社会经济层面及文化价值与社会层面进行的保护和更新。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前提下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区域的活力、创造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新文化,为传统风貌的保护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全面复兴,探索适合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不断面临着更新与改造。文章以山东省济南市芙蓉街及周边地段日益凸显的问题和原因为出发点,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芙蓉街及周边地段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和模拟计算。针对模拟计算得出的空间特征数据,提出空间更新改造方法的三个具体措施:调整功能组织、优化空间结构和改善空间形态。这一方法有助于将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与改造的关注点从"建筑实体"转向"空间脉络",推进历史城市公共空间中街区空间保护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