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在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导致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日益加剧,社会群体无法公平享有公共绿地资源,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以北京市主城区133个街道的340个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改进公园绿地供给模型,基于供需关系等评价城市公园绿地供给公平性,提出公园绿地优化布局方案。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公园绿地供给模型充分考虑了不同公园类型及公园质量。(2)研究区域内46.6%的公园绿地总供给无法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区域主要聚集在北京市二环至五环;相比游园、区域公园和市域公园,老年群体享有社区公园绿地供给的机会更多。(3)老年人享有的公园绿地供给未能达到社会正义的底线要求。在海淀街道、上地街道、大屯街道等区域新增公园绿地,提升望京公园、地坛公园等的公园质量是促进绿地公平性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的决策提供支持,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社区公园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设计合理的社区公园可促进老年使用者的体力活动参与和情绪改善,为其带来较多健康益处。在定量层面探索了社区公园的设计特征与老年使用者在公园中的体力活动强度及情绪改善的关系。利用计步器测量老年人在公园中的行走步数;利用PANAS量表与视觉模拟评估法测量老年人使用公园前后的情绪变化;利用便携式GPS设备每隔10s记录老年人在公园中的空间位置点。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在面积较大的社区公园中会行走更多的步数;访问社区公园可缓解老年人的消极情绪,促进积极情绪。基于GPS空间位置点的热点识别表明,广场、健身设施区、树林区、滨水区和植物廊架区是老年人的停留热点。这些研究结果可为社区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促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健康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3.
《园林》2020,(2)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加上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使得老年群体成为了现今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增强老年人在户外空间的幸福感,提高老年群体对城市公园的利用效率,本文以老年使用者为调研对象,采用POE使用状况评价的方法对公园老年群体休憩空间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白鹭洲公园休憩空间在老年群体使用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通过现场调研以及实地访问发现,白鹭洲公园在为老年群体服务方面还有待提高,公园服务设施还需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
王艳霞  蔡祖亮 《风景园林》2023,30(1):110-118
【目的】为探索老年人对公园绿地需求的独特性和存在问题,分析老年人口布局与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响应关系。【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外环内城区2010和2020年的老年人口数据以及相关城市公园绿地数据,运用综合老龄化指数(CAI)和改进高斯两步移动搜索(Ga2SFCA)法对不同出行方式下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区域内街道人口老龄化加深现象明显,且存在一定的空间扩散趋势;2)区域内社区公园绿地的供给总量有所增长,但老年人人均供给量依旧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3)公园绿地综合可达性与人口老龄化在空间变化上并不匹配,区域东南侧街道的公园绿地供给缺乏较为严重。【结论】进一步提出增加社区公园绿地、优化存量绿地、完善交通网络等具体措施,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使用者行为活动的研究与关注是城市设计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街道作为行为活动的空间载体,能反映出使用者的空间需求和城市活力。本文以使用者行为活动为切入点,运用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深圳市平山一路使用者行为活动进行调查,了解该街道的使用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设想,从而提升该路段的安全性和空间品质,打造一条有活力的特色林荫道。  相似文献   

6.
孙宏生  苏钠 《建筑与文化》2022,(10):141-143
近年来,社区公园成为老年人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西安市老年人口比例整体呈现出外围县密集、城市郊区分散、老城区密集的空间分布状态。老年人由于年龄和心理因素的变化会导致户外活动频率减少,不同的老年群体在公园的不同区域固定活动,文章以西安莲湖区劳动公园为例,分析社区公园的老年人群活动行为和特征,提出公园的功能分区要增加动静区的联系、增加公园遮阳设施、调整水面亲水平台、丰富公园游览线路和公园活动设施的策略,为城市社区公园适老化提升改造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使用者对城市公园的满意度能影响公园使用及公园综合效益的发挥。本研究利用问卷调查青年人、中年人与老年人对上海15座城市公园中41项分项的满意度与总体满意度,利用线性回归模型与方差分析等方法,识别影响公园总体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并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总体说来,老年人对公园设施与环境的要求更高,影响老年人公园总体满意度的因素最多;青年人更关注公园景色;中年人更关注公园设施。对于全体使用者,水面宽敞程度、公园总体卫生状况、总体噪声状况、广场拥挤状况、标识牌、园路整洁程度等因素能显著影响公园总体满意度。不同年龄组对园路长度、园路拥挤程度、广场上的座椅数量、广场拥挤程度等分项满意度差别较大。基于研究结论,建议城市公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营造宽敞水面与宜人绿化环境,加强公园噪声分区管理与改善卫生状况,并加强免费儿童游戏设施、免费健身设施、餐厅/茶室、遮阳/避雨设施的配置。同时应在公园规划设计中考虑不同年龄使用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使用后评价(POE)关注使用者及其使用情况,并将使用阶段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设计师,形成一个良性回馈机制来改善项目体系。为使七彩云南第一城周边街道空间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提升街道空间品质,通过对街道空间设施情况的观察分析、对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行人使用街道空间后的使用评价等,对城市街道空间中的不足提供具体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它的规划设计不能单从设计者的角度出发,更应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文章基于使用后评价(POE)研究方法,对郑州市南环公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南环公园整体环境得到了大多数使用者认可;同时,南环公园存在空间利用率不足等问题。文章针对南环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往后的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梁斯佳  郑景洪  赵智聪 《园林》2023,(11):54-61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绿色城市实践的代表,需要可量化的方法对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绩效衡量。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已有建设与运营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园使用者行为的调查与分析,以实地观察调研和问卷调研为手段,以公园使用者的行为、情感和认知为核心内容,探索公园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及其空间关系,对绿色城市建设所引发的社会效益进行量化评价,分析使用者满意度、活动类型、使用感受、情绪改善等内容并探索其规律。研究成果作为针对绿色城市建设评价的有效补充,为绿色城市的景观绩效案例研究提供更为系统、严谨、可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对老年友好型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多。当下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多为城市广场,而老年人因身体因素等限制,活动范围往往集中在近住宅范围内,广场并不能满足其日常活动需求,因而对于"街边巷角"空间的老年友好型设计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大数据系统,对北京老城内街道的老年活力度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了街道的功能要素、形式要素以及绿化程度等对其的影响。研究发现,道路宽度、人行道占比、绿化率、功能密度与道路老年友好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聊城市人民公园为研究对象,从公园使用者年龄、到园交通方式、到园时间段及频率等方面,研究了该公园的使用状况,并分析了使用者的特点及需求,结果表明:中、老年人成为公园的使用主体;使用者到公园的方式以步行为主;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上午等时间区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城市中老年人使用运动场地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城市的老城区由于场地和交通限制等因素,新建体育运动场地相对匮乏,在这种情况下,老城区内的体育公园就成为老年人进行运动的重要载体,其面临适老化改造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为了更好地为老年人体育运动场地进行适老化改造提供参考,本文以南京市五台山体育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走访,运用IPA分析法对该体育公园老年人对使用要素的满意情况和重要程度进行评价。针对IPA方格图反映的老城区体育公园中老年人使用要素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场地空间、活动设施、辅助设施、环境情况、服务管理等方面提出老年人运动场地空间设计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对于公园的使用需求,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与实地调研等方法,以丽水市老年公园为例,从各方面分析了公园的适老性。结合目前公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更加适宜老年人使用的建议,从而增加老年公园的适老性,以期为老年人的公园活动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是城市老年人日常游憩的场所。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老年人日常游憩需求不断增加。“住区—公园”步行环境的适老化建设对老年人出行具有积极影响,是鼓励老年群体进行户外休闲的重要途径。研究选取老龄化、城市化均较高的南京市,通过问卷调查获取老年人对住区到莫愁湖公园步行环境满意度数据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老年人的“住区—公园”步行环境的满意度评价因子分别为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愉悦性;其中影响老年人步行环境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可达性;不同社会属性老年人之间的步行环境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研究结果,从步行环境可达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方向,以期为适老化步行环境的更新改造提供兼顾公园内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胡锦洲 《城市建筑》2022,(19):186-190
随着“公园城市”实践热度的增加,有必要探索在“公园城市”引导下街道品质提升的一般性技术思路与策略途径。旧城街道文化积淀深厚,在公园城市创建中更应承担社区功能补充、城市文脉彰显、环境形象提升的任务。本文提出公园城市的街道特征,以武汉市硚口区垂江画廊为例,建立了“系统优化街道步行与骑行体验、系统营造多维度的街道绿化、系统构建特色鲜明的地标景观、引导街道空间集约高效发展”的街道品质提升模式,以期为其他旧城街道空间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POE的综合公园适老性评价——以丽水市处州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以应对,增加对老年人的关爱。公园是老年人使用最多的户外场所,如何提升公园适老性品质、打造老年友好型公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公园建设品质相对较高,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文章选取浙江省丽水市处州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查、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等方法,深入调查老年人个人基本资料及背景、活动状况和使用情况,对5类典型空间和4类景观元素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不适宜老年人使用之处,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公园绿地的适老性规划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与其体力活动水平和健康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且严重依赖绿地自身及周边建成环境。针对既有研究多集中于可达性分析的局限性,从可达性和吸引力双重视角出发,结合大连市老年人绿地活动调查数据,深入探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的统计学关联性。研究发现:与空间临近性相比,绿地实际可达性对老年人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绿地类型影响老年人的使用频率,社区公园和游园是高频体力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高品质的绿地环境、与居住用地相混合、临近生活性街道,以及周边多样化网点布局,均可正向调节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为营造老年友好型绿地,从空间配置、场所塑造、路径可达和功能诱发4个方面,提出结构化的建成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翟宇佳 《风景园林》2016,(7):121-128
对老年人来说,散步是最为便捷、流行与重要的运动方式,能带来许多健康益处。通过为散步提供良好的设施与环境,城市公园可以促进老年人的散步行为,从而提升其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基于现场访谈与内容分析法,本文探索了老年人在公园中散步的体验,及什么样的公园设计特征能鼓励老年人的散步行为。研究发现老年使用者认为在公园中散步可以带来4大方面的益处,包括:1、身体健康益处,2、社交益处,3、心理健康益处与,4、安全与其它益处。影响老年人散步行为的公园设计特征可归纳为3方面,包括园路的物理属性,园路的周围环境及园路的连接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在公园规划设计中,应重视散步等体力活动,建设促进健康的公园环境。具体策略包括:1、增加自然要素与特色自然景观空间,包括开阔水面、林荫路、密植树林、广场与园路相结合的布局;2、设置平坦的、有座椅设施的环形园路;3、提供有距离标识的与活动广场有视线互动的园路/跑道。  相似文献   

20.
街道既包含公共活动空间也包括交通空间,城市中人们对街道有着最直观的感受。街道有活力,城市也应该是有活力的。文章对街道的活力进行研究找出其影响因素,为重新打造人性化街道空间做出建议。选取成都市东、西御街,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使用者的感知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活力度等级及其特点;再通过分析街道物质环境构成现状,提取影响其活力的各项因子,对各类活力因子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针对现状调研街道的特色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改造对策;对未来街道的活力营造,提出普适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