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回顾性的文献分析、资料收集和讨论等方法,对以往关于滚筒式采煤机的相关研究展开具体分析,同时关注采煤机调速控制的方法和效果。结果表明:当煤层的变载负荷变小时,使用该调速装置,可以使机电负荷有所降低,保证采煤的生产效率在平稳中提高;当煤层的载荷变大时,使用滚筒式采煤机调速控制,可以极大降低采煤机的载荷,而且不会对采煤效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截割部扭矩轴进行研究,通过ANSYS有限元仿真计算软件的应用,对扭矩轴的强度进行分析和优化,在实际优化中通过改变卸荷槽的半径R值来提高卸荷槽处的最大应力值,使其达到扭矩轴材料的许用应力值,在扭矩轴受到过载作用下可以及时断裂,最终完成对扭转轴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采煤机是煤矿综采工作面主要的采煤设备,采煤机电控系统对于采煤机的性能和工作效率有重要影响。论文以PLC为控制核心,研制了一种滚筒式电牵引采煤机电控系统,完成了电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包括电源模块、PLC主控器、保护电路、本地操作站、人机界面、遥控装置、变频调速系统以及通讯系统等部分的设计。软件设计包括PLC的主控程序梯形图编程、本地操作站的组态软件编程、人机界面的组态软件编程、遥控器编程和变频器编程。电控系统已调试完成,运行稳定,满足采煤机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煤矿企业服役中的滚筒式采煤机扭矩轴未发挥过载保护效果的问题,借助ANSYS有限元仿真计算软件,开展了扭矩轴仿真分析工作。结果表明,扭矩轴卸荷槽最大剪切应力低于材料许用应力是出现过载保护失效的主要原因,改进扭矩轴的应用,提高了采煤机的有效工作时间,为煤矿企业的产能和效率提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牵引滚筒式采煤机传动系统齿轮箱中滚动轴承容易发生早期失效的问题,从主机结构、受力及轴承游隙等诸多方面入手分析了相关轴承早期失效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电牵引滚筒式采煤机的安全、可靠性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来对采煤机工作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以某型号采煤机滚筒为研究对象,借助ANSYS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对采煤机滚筒截割煤岩时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煤机滚筒截割煤岩稳定时所受三向力中以截割阻力和牵引阻力为主,侧向阻力在零附近波动,力矩状态与之相一致.经试验验证,仿真计算结果与滚筒实际工作过程的受力状态吻合,结果准确,表明本文的仿真分析结论可为采煤机结构优化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8.
煤炭企业正处于科技变革的新时期,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煤矿井下深部煤层的地质情况越来越复杂,对采煤机的截割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结合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越性,并结合瞬时冲击载荷的特性,提出了基于自抗扰转矩补偿的截割部传动系统自适应抑制的控制方法,保证了采煤机传动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相似文献
9.
10.
为进一步提升采煤机的截割效率,降低截割能耗,以采煤机实际生产为例,基于神经网络对煤岩阻抗进行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得出可通过对牵引速度和滚筒转速调节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并分别对截割阻抗增大和减小工况的不同控制策略下切削面积、截割比能耗以及生产率等参数进行对比,最终得出最佳控制策略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倾角俯采条件下,采煤机装煤效果差、液压油箱内的油位无法被确定、齿轮泵吸空、导向滑靴磨损、行走轮受损等问题,对滚筒式采煤机进行了相应的优化改造。实践表明改造后的滚筒式采煤机不仅使用效果良好,而且故障发生的频次降低,维修成本减少,在提高开采效率的同时,增强了采煤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为减少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中相邻电机的耦合误差,提高整体运动的协调性和同步性,结合轮式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提出一种位置式PID反馈控制算法。根据轮式控制原理,在经典PID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引入级联反馈控制算法,对左右两轮的反馈增量进行修正,从而调整左右两轮电机转速。最后通过实验对上述算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PID控制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对左右两轮控制方面,位置式PID控制算法更稳定。 相似文献
16.
17.
19.
针对采煤机自动调高和采煤工作面无人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分析了采煤机自动调高的依据条件,建立了采煤机调高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了采煤机调高系统的控制变量。采用自适应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设计了采煤机自动调高控制器,并分析了其稳定性。利用MATLAB对采煤机调高控制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模糊滑模变结构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采煤机截割预定轨迹的准确跟踪,相对于PID控制技术,其跟踪误差较小,控制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通过离散做图法、数学公式法研究双边剪上剪刃的运动轨迹;建立曲轴偏心量、连杆长度、剪刃形状等与剪刃轨迹有关的数学公式已做为双边剪的机构设计及受力分析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